昨天下午,“相約北京”冰上測試活動輪椅冰壺比賽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舉行。本報記者劉平攝

本報訊(記者趙曉松)昨天下午,“相約北京”冰上測試活動輪椅冰壺比賽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開賽。相關負責人表示,爲了更好地服務輪椅冰壺運動員,“冰立方”在場館設施、醫療保障、志願者服務等方面做足準備。

在昨天的“冰立方”賽場內外,記者注意到不少與幾天前冰壺比賽的不同:在賽場後方混合採訪區通道出入口處,新增了兩條無障礙坡道,便於輪椅冰壺運動員通過;爲了照顧殘疾人運動員坐在輪椅上行進時的視線角度,館內指路標識的位置比冰壺比賽時明顯降低。

國家游泳中心運行團隊場館後勤副主任、國家游泳中心公司總經理楊奇勇告訴記者,早在整個測試活動開始前,“冰立方”內的大部分無障礙設施就已經設置完成,“比如運動員入場處的大坡道,坡度比例符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的要求。今天早上運動員來適應場地時,我特意去觀察,發現他們用得很順手。另外,在衛生間和更衣室內,爲方便他們如廁、更衣設置的扶手,實踐起來效果也不錯。”楊奇勇還介紹說,“冰立方”觀衆席上預留了接近2%的無障礙觀賽區,不僅總數量達到奧運會標準,每個位置的面積也足夠一名乘坐輪椅的觀衆和他的陪護人員同時觀賽。

保障設施到位的同時,“冰立方”也爲輪椅冰壺比賽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了全面的預案。國家游泳中心運行團隊風險管理業務領域經理石海濤表示,在4月7日和8日的兩天轉換期裏,他和同事重點對各個無障礙設施進行了風險排查,他說:“這次很多坡道都是臨時設施,我們要確保它的平整度,另外就是確定在哪些點位,輪椅運動員需要在志願者幫助下才能通過。”

國家游泳中心運行團隊醫療和防疫副主任陳旭巖告訴記者,爲了更好地服務輪椅冰壺運動員,醫療保障團隊特意提前與輪椅冰壺隊的隊醫、教練、領隊等溝通對接,提前做好預案,“比如輪椅冰壺運動員一旦出現發熱症狀,醫生除了要排查新冠病毒、一般的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外,還要重點確認是否有褥瘡感染的可能,因爲身體承重部位的長時間壓迫容易導致這種病況。”

在9日的比賽中,與冰壺比賽4人一隊不同,每支輪椅冰壺隊都多了一名“專屬”志願者,幫助他們在投擲前擦拭冰壺,並將冰壺擺放到合適的位置。每當輪椅冰壺運動員需要時,志願者也會幫助他們擦拭輪椅。據瞭解,這些志願者都經過了特殊培訓,並且與運動員、裁判員一起進行“閉環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此外,在運動員乘坐大巴進入“冰立方”外場進行測溫和安檢時,也有學生志願者幫助他們上下車。國家游泳中心志願者副經理王若冰透露,志願者在兩天的轉換期裏特別練習了推輪椅,“經過練習,我們可以把輪椅推得更平穩,最大程度地讓輪椅冰壺運動員覺得舒適。”

科技助力冰壺比賽

本報訊(記者趙曉松)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運行團隊場館後勤副主任、國家游泳中心公司總經理楊奇勇昨天表示,“冰立方”將聯合科研人員和運動員,打造一套客觀、準確的冰面評估數據標準,幫助冰壺運動員們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更好地瞭解冰面情況。

“在冰壺比賽中,冰面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隊員的發揮。通過在測試活動期間觀察,冰壺運動員在比賽中最關心的就是冰面情況,這是他們面對的最重要變量。”楊奇勇告訴記者,由於冰壺的摩擦和一些外部環境的變化,比賽中冰面一定是在變化的,因此冰壺運動員在比賽中幾乎是無時無刻不關注着冰面的情況。

運動員對冰面情況的判斷主要來自實踐,楊奇勇介紹說:“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從一邊的大本營投一隻壺,讓它正好停在對面大本營裏,然後計算這隻壺通過兩條前置線的時間,14秒左右是最合適的。”

相比之下,科研人員則是通過溫度、溼度等數據來評價冰面條件。

如果能夠尋找到兩種評估冰面方式之間的聯繫,然後在比賽中以一種全新的數據標準實時顯示給運動員,必然有利於他們集中精力發揮出最佳水準。楊奇勇透露,科技部有關部門和“冰立方”正在進行冬夏奧運場景轉換的科研課題,相關科研人員在這次測試活動中也全程進行了數據的採集和分析,爲建立新的冰面評估數據標準做着準備。

據瞭解,在以往冬奧會的冰壺比賽中,並沒有類似的數據顯示。楊奇勇說,目前並未就這一項目與世界冰壺聯合會溝通,“它首先需要被運動員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