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玩邊科普 科普遊戲將成爲遊戲行業未來發展重要生長點

東方網記者解敏4月10日報道:邊玩邊科普,是近年來上海科技館持續開展科普與遊戲相結合的一種新嘗試。通過與遊戲廠家合作,相繼開發了《拼圖尋鳥之旅》《摩擦力精靈》《鼠的生態學功能》《探索鯨奇世界》等近30款線上科普小遊戲、應用。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瞭解到各種生物形態、特徵,世界範圍內的分佈。突破傳教的方式進行科普,而是通過在遊戲中加入知識的方式,激發興趣與好奇心,獲得了小朋友、大朋友的好評。

科普場館與科普遊戲相結合是創新科普形式的一次大膽嘗試,不僅傳播了科學知識,更傳遞了一種科學的思想。今天,主題爲“科普產業的創新與變革”的中國科普遊戲大會在上海科技館舉辦。這是我國科普遊戲領域的首屆高峯論壇,聚焦科普遊戲的再定義、實踐場景和發展趨勢,以及需要的政策支持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爲今後科普遊戲產業發展探明方向。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推動科普遊戲開發,加大科普遊戲傳播推廣力度。”2018年,遊戲產業已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當今遊戲產業已經擁有足夠的規模,急需進一步拓展遊戲業務領域,科普遊戲無論從內容還是教育意義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科普遊戲作爲科普產業的一種新型業態,也是場館數字文化產業生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大會發布了《科普遊戲產業發展宣言》。宣言強調認同科普遊戲的科普和教育目標,平衡科普遊戲的科學性及娛樂性,構建博物館全場景、可互動、深度學的體驗空間;開展科普遊戲的系統性研究,突出科普和科學教育核心功能,構建多元融合的科普遊戲研發體系,培養高層次的開發者,推動科普遊戲規範化發展。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在題爲《數字文化中的科學遊戲》的主旨報告中指出,數字時代的科普遊戲具有場景化的文化植入 、科學發現歷史再現、技術原理有效解讀、科學文化的理解和快速傳播等多重功能。科普遊戲是科學普及與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同時也是遊戲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生長點。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指出,“寫公式、背答案”的方式做科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是要用藝術、歷史、文學、大自然現象和遊戲,來傳達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探索的態度。他建議科普遊戲不僅要有科學家參與,還要把藝術家、商業經營管理人、劇本創作者融合在一起,讓科普變得有趣又有挑戰性。

收藏

舉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