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10.17%到15% 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有多重要?

4月10日,鄭州科技館,小朋友們在體驗“氣流投籃”。當日,孩子們化身工程師,體驗“玩”和“學”的快樂,感受科學的魅力。 張濤 攝

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17%,圓滿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到“十四五”末,這一數字要提高到15%。什麼是公民科學素質?科學素質的提高跟改善老百姓生活有哪些關係?4月9日,記者從全省科普工作會議上撈到不少“乾貨”。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介紹,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爲啥要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因爲生活中很多人深受“科學謠言”困擾。比如,流傳很廣的“喫芹菜可以降血壓”“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等說法,實際上都有誇大的成分。芹菜素雖然有舒張血管的作用,但普通人一次要喫1.5公斤左右的芹菜葉,纔能有降壓效果,這顯然很難做到。

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公衆對與自身相關的衛生健康、食品安全等信息比較敏感,不少人會“寧可信其有”。“公民提高科學素質後,就有自己的基本科學判斷,不會再憑感覺相信這些傳言。”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科協副主席房衛平表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不僅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激發大衆創新熱情,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去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17%,全國排名第13位,高於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越過了10%這一邁進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重要標誌線,厚植了中西部創新高地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

今年,省素質辦將編制並呈報省政府印發《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實施方案(2021—2025年)》,推動各級政府積極承擔主體責任,將全民科學素質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國文明城市指標和地方黨政考覈,強化政策、經費、人才保障。

今年省科協將實施科普助力鄉村振興行動、“i”科普科技志願服務行動、科普信息化提升行動、基層科普能力提升行動等四大科普行動,促進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記者 劉曉波 尹江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