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我们常不禁思索: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新经济的方方面面,乃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身,带来怎样的一场革命。

事实上,我们无需通过畅想未来的“人工智能新世界”来确定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今天,人工智能已经给人类的各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医疗、安防、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入“AI”阵营。

那么,人工智能的深度运用对于未来职业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来说,又意味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所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公办学校,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紧跟趋势,在5G、人工智能来临的时代风口,大胆革新、动态调整学校的专业布局,优化形成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专业群。

可以说,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人工智能”与专业建设擦出的火花,不拘泥于某一个专业、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项技术。它作为一种底色,扎扎实实融进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

亮点一

面向未来,打造前沿性人工智能“新专业”

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创造了更加智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的变革。

为适应徐汇人工智能产业的规划与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对专业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影像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数字媒体等人工智能范畴专业,涵盖图像识别、视觉分析检测、电竞直播、导播以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新领域,形成了贴有“人工智能”标签的信息技术专业群。

在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持续推动和完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贯通培养工作,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专业群中高、中本贯通试点建设,实现了课程体系贯通、职业技能培养贯通、教学资源贯通、教学管理贯通、育人机制贯通。同时,各专业培养内容又彼此关联,各有侧重,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发展需求。

如中本贯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以“游戏内容的开发制作”为核心,侧重于虚拟现实、智能交互式设计等;中高职贯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中专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则侧重于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

在良好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基础上,2019年学校新设“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影像信息处理)”专业并首次招生,受到社会高度关注,100%完成招生计划。据了解,未来在新校建设中,学校将以“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影像信息处理)”这两个专业为主,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进一步打造形成智能服务实训中心。

不仅如此,学校还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的建设和新形态教材的研发,构建数字化实验项目及教学资源库,提供即学即用的AI环境、构建集成教学载体,并率先与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华为进行全面合作,打造专业发展前沿平台。

这意味着,在行业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华为企业,将在这里为你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群”涵盖的专业种类之多,培养模式之完整,放眼整个上海市职教系统,你很难再找出能与其比肩的一所。

亮点二

“人工智能”进课程,传统专业焕“新颜”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与传统产业的“分割对立”。如何让传统专业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重新焕发出“时代生机”?

将人工智能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中,给予学生更多选择。这是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作出的回应。

如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中,新设“陶瓷AI修复”。这个冷门但未来可期的宝藏专业不仅首创“2+1”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即由2所应用本科院校和1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进行专业的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模式;还在沪上中本贯通专业中首创了双学位学制。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完成三年中职阶段学习后,进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时可以选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辅修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修复)”,毕业了双学位成功在手。

实际上,文保专业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已经成为一门文、理、工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追求的是“文理双全”的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技术+艺术+科技”应用型古籍修复、书画装裱人才,学有所长、发挥所长当仁不让。

换句话说,你无需再为自己不够“心灵手巧”不能完成手工修复而感到遗憾,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你大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数据分析,在“新潮”的科技运用中,还原传统文物之美。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旅游航空专业的革新带来了契机。

大数据统计显示,未来旅游呈现出四大趋势:散客化、碎片化、定制化、持续性动态化。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使得如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变得极具挑战性。同时智能化商业运营促使传统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新运营模式优化更新,由此产生大量新职业、新岗位。

这样的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给学校旅游航空专业群的建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在原有的传统专业的基础上,专业群主动对接前沿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专业内容进行调整和开发,以此推动传统专业的更新升级。由此,原本的航空服务(空港地面服务)等专业迭代更新,摇身一变为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智慧机场运营管理专业。

亮点三

全员普及,培养每位学生的“智能服务素养”

作为21世纪的学生,要如何获得适应未来的能力,成为未来时代所需的人才?掌握技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具备智能服务的视野与素养。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正在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提到人工智能,很多同龄的孩子仍处于“一脸茫然”的阶段,而信息管理的孩子,人人都能说上几句。

因为在这里,人工智能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它与每个学生都相关。

据了解,学校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了《走进人工智能》、《智能服务导论》两门通识课程,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智能服务理念,形成学校智能服务教学特色。该课程由学校专业教师、同济大学教授团队和华为企业专家共同编写,紧贴市场需求、符合行业发展现状、尊重职业教育规律。

在文化艺术专业群与旅游航空专业群,智能服务素养培养则体现得更为极致。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开始占据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地位,并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标智慧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创新需求,“人工智能+文化艺术”将是徐汇打造以科技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品牌的重要载体。

文化艺术专业群的建立,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传统优势专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同时重点发展以智能服务为基础的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新媒体运营与创新服务能力为核心,实现服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该专业加强国际化合作办学,拓展中英、中澳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面向新技术发展与现代城市建设所需的城市艺术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产品创意设计等方向,培养具备懂艺术、会制作、能营销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带动和促进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而旅游航空专业群,则直接服务徐汇区构筑海派文化发源地、打造以海派之源为名片的文化品牌,力图以中餐烹饪、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为龙头,推进烹饪工艺与营养、民航运输服务、航空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贯通专业可持续发展,整合西餐烹饪、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航空服务(空港地面服务)等特色专业,服务上海市及区域经济发展。

除内涵建设之外,学校在硬件配备上,在南部新建占地60亩的人工智能学院,拥有多项凸显“智慧校园”特色的专项设计,如“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平台”“智慧校园云平台”“数据应用中心”和“智能楼宇安防中心”等,全力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未来式校园环境;在周边环境上,在徐汇区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区域人工智能重要基地——华泾AI小镇、滨江西岸,积极规划组建人工智能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如此,一所兼具人工智能“内涵培养”与“硬件设施”的硬核校园面貌,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据了解,未来三年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将以新建南部主校区为契机,继续以人工智能引领学校创新发展,优先布局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资源。

相信这样一所以智能服务+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未来将会成为上海职教产教融合的新标杆,而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也势必将成为徐汇乃至上海城市建设中炙手可热的智能服务型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