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意孤行,日本面臨的風暴纔剛剛開始

日本此舉帶來的危害,也不是深深鞠躬和說幾聲道歉能解決的。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近十年後,日本急於前進翻開“新的一頁”,但這個最新決定卻是不折不扣的倒退:核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正在產生深遠影響,大量核廢水的繼續排放無疑將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擔憂。

在無數生命棲身的太平洋麪前,日本方面所謂“對人體無害”的說辭難以令人信服,其危害也不是深深鞠躬和說幾聲道歉能解決的。

一意孤行,日本面臨的風暴纔剛剛開始。

環境影響不容小覷

不少專家認爲,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水一旦被日本排入大海,對環境的影響將是空前的。

首先,日本所謂的“處理水”總體上依然達不到理想的環境排放標準。

爲降低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2015年起日本使用一種名叫“多核素去除裝置”的設備,通過大規模過濾作業去除大部分放射性物質。但仍有一種物質無法通過現有技術去除,那就是氚。對此,日本方面表示,排出廢水前他們會把氚的濃度稀釋到日本國家標準的1/40,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飲用水標準的1/7。但有人指出,這不是“1和100的差別”,而是“0和1的差別”。

除了目前已知的氚元素,美國《科學》雜誌去年8月刊文稱,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理罐中還含有多種放射性成分,需要更多關注將這些廢水釋放到海洋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報告則認爲,“這些污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數千年內都將是危險的,並有可能造成基因損害。”

其次,福島核廢水的巨大體量,導致整個排放過程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根據日本環境省數據,存放核廢水的儲存罐最快將在2022年10月被裝滿。據日媒報道,福島核廢水排放作業可能最早從2022年開始,但這一過程預計將持續數十年之久。

再者,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將受到影響,特別是福島縣周邊局部水域。

有專家指出,這些核污水經過大海稀釋,理論上其輻射量暫時不會再對人體構成傷害,但卻會對一些海洋生物造成毀滅性打擊。對此,已有的國際研究結論基本接近:核污染由點及面,將對廣泛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其中長期影響不容小覷。洋流的巨大循環特點,決定了核污水將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影響到太平洋沿岸的國家,特別是漁業與水產業。

一家來自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恐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污染影響。

而按照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2011年對半衰期約爲30年的放射性銫137的擴散情形進行的計算機模擬演算結果,銫137順着海流5年後將到達北美,10年後回到亞洲東部,30年後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

將激起政治經濟波瀾

這些核廢水到底該何去何從?十年過去,日本政府和負責福島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仍然沒有拿出讓人信服的方案。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中心主任陳子雷認爲,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要對這些放射性物質含量極高的廢水進行安全化處理需要鉅額投入。而數額百億至數千億日元的處理費用,無論是日本企業還是政府都猶豫不前。廢水稀釋後排放到海洋中,被日本認爲是最經濟的方法。“日本自身的技術還不足以解決這個難題,但包括企業管理和政府監管等管理層面的問題,又讓這個難題更爲突出。”

陳子雷認爲,核廢水處理給日本帶來的政治經濟波瀾,纔剛剛開始。

福島當地農民和漁民擔心,最新決定會“毀掉他們花費數年時間爲恢復該地區聲譽做出的努力。今後,人們可能會因此更加拒絕食用來自福島的海鮮和農產品。”目前,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仍對日本農產品及漁業產品實施進口限制。

某種意義上,來自福島的擔憂,也完全可能成爲全日本農林水產業及旅遊業的擔憂。有分析指出,對日本重振經濟的努力來說,這不是個好消息。阿拉伯半島電視臺還認爲,核廢水問題也引發了外界對被推遲的東京奧運會的擔憂,因爲一些比賽項目地點距福島廢棄工廠甚至不到60公里。

“如果選擇糾錯,就要承擔責任;如果放任事態發展,將會失去民意。”陳子雷認爲,在覈廢水處理問題上,日本政府實際上進退兩難。最後,不僅不利於改革,也不利於日本政壇的穩定。

在不少日本人看來,無論是安倍還是菅義偉,都沒有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展現真正的決心。就任首相後的首次視察,菅義偉選擇了福島縣。但很快有人注意到,新內閣在首次內閣會議上決定的基本方針中,並沒有與應對震災及核事故相關的表述。而儘管存在諸多反對和質疑之聲,日本首相菅義偉近日卻明確表示,“處理這些污水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陳子雷看來,在處理核廢水一事上,應該有合理的長期規劃、公開透明的方式方法、充分的解釋說明和開放的國際合作胸襟。然而,眼下看來,日本的“格局”顯然與其常年來打造的“環境立國”形象不符。因此,短期內日本的有關行徑很難得到地區國家的諒解。

但日本政府今天仍堅持做出這一決定,背後恐有諸多考量。

陳子雷認爲,某種意義上,菅義偉政府對於福島核廢水的這一決定,是日本“堅持”在日美首腦會談前夕出臺的。而環保議題,料將是此次會談的重點。菅義偉將如何打環保牌?美國政府又會有怎樣的態度?值得後續關注。

美國務院在日本政府正式宣佈上述決定之後,在官網發佈聲明稱,“美國意識到,日本政府研究了與福島第一核電站現場儲存的處理水管理相關的幾種方案。面對這一獨特和具有挑戰性的局勢,日本權衡了各種選擇和影響,對其決定保持透明,似乎(appears to)採取了一種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的辦法。”

法律風波在路上?

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特聘教授、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認爲,福島核廢水排海不僅是日本的國內問題,也涉及到全球海洋環境、生態安全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該問題的產生、發展和解決顯然也涉及國際法問題。

高之國法官指出,日本的“核廢水排海”計劃,並未履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項下的國際法義務。日本作爲《公約》的締約國,有義務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日本對於福島核廢水排海事項的任何決定,應當與周邊國家或者將受其影響的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展開合作分享必要的信息與情報,制定應急計劃,以執行爲防止、減少和控制陸地來源對海洋環境污染而適用的國際規則和標準。在《公約》項下,日本負有包括但不限於區域性合作的義務,以及實時公佈或分享核廢水排海具體信息等的義務。

有專家指出,歷史上發生的核事故,如切爾諾貝利和三哩島核事故,都是大氣釋放,沒有發生過類似福島核事故產生大量廢水的核事故,因此,也沒有核事故處理後廢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在目前情況下,國際社會特別是包括聯合國在內,應對日本排放核廢水進行嚴格的監督,如果核廢水中放射性元素超標,國際社會應立即叫停日本排放核廢水。

“核廢水排入海洋勢必涉及沿海諸多國家,也包括日本自身,存在造成放射物受害擴散的很大風險。”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季衛東認爲,“必須指出,人爲地把核廢水排入海洋是有違相關國際法原則和規定的,應該據此追究這種做法的道義責任,並視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而訴諸輿論以及國際機構。同時應抓緊調查、研究、分析和預測核污染的後果,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併爲損害賠償的訴求做好充分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