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工業基地有了“新花事”

半月談記者 王長山/曾維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花卉新品種29個、建設高端智能溫室120萬平方米、以科技手段打造智慧賞花新模式……曾經老舊的工業基地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因知花、識花、育花,打造芳香與顏值並存的花產業,當地鄉村完成靚麗轉型,一個獨具特色的滇南新花都正悄然崛起,花開香遠。

村民在開遠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裏修整綠植 陳欣波 攝

知花小鎮因花知名

“沒想到在身旁就有這麼好的賞花之地。”絢麗如花的知花小鎮令首次來這兒看花的萬秀英眼前一亮,也讓衆多遊客和市民改變了對開遠煙氣瀰漫、工廠老舊污染的慣有印象。

小鎮位於開遠市羊街鄉,核心展區會客廳位於知花小鎮核心區,建設面積近5000平方米,以雲菊爲核心元素,集高端花卉交易、鮮花產業展示、知花小鎮規劃以及大型展銷會承辦等多功能於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知花小鎮運用科技手段,加入了許多互動、場景體驗:“百花牆”上滿屏的鮮花映入眼簾,只要觸摸屏幕上的任意一種花,就能瞭解該花卉的相關信息。

景區講解員楊揚說,美麗鄉村中注入“生產”,在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中注入“生態”和“生活”,將“生態、生產、生活”融合,這讓小鎮成爲真正的知花小鎮。“節假日期間,高峯時每天來看花的有2萬人左右。”

黑泥地變黃金地

“這裏以前房屋散亂搭,道路擰麻花,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黑泥地社區黨總支書記錢保興指着眼前一條寬闊明亮的道路告訴半月談記者,現在的黑泥地道路寬闊平整,樓房規劃整齊,房前屋後栽花種柳,落後村莊變成了美麗社區。

變化的祕密就是與花結緣,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錢保興說,現在的黑泥地變成黃金地了。

黑泥地社區的前身是羊街鄉黑泥地村,有農戶216戶840多人,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7%。由於只依靠種玉米和水稻維持生活,黑泥地一度靠天喫飯,許多村民找不到出路。

近幾年,黑泥地迎來了變化。隨着開遠高效現代農業園動工,黑泥地村成立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統籌土地集中流轉3400多畝,實現村民零散土地公司化統一規劃經營,黑泥地成爲高效現代農業園區核心村,引入多家花卉、苗木等知名企業。

錢保興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農戶每年可獲租金7000元至9000元,園區內長期務工130餘人,季節性務工也很多,每人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

遊人在知花小鎮廣場上游玩 陳欣波 攝

29個花卉新品的產權在這裏

“以前知識產權在國外,現在我們這裏29個花卉新品種都是我們自己的產權。”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撲雲說。

李撲雲說的這29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新品種,正是得益於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這座集雲花創新中心、高端花卉種苗研發中心等項目的產業園位於開遠市南部,僅2020年就引進、研發花卉新品種168個,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93%以上。

羊街鄉丫口村農民李潤芝農閒時常到紅河創森非洲菊基地做工,主要負責鮮切花的包裝工作。“在這裏工作是計件結算,一個月能賺2800元左右。”李潤芝說。目前,通過帶薪學習、孵化創業和有組織創業,園區帶動周邊鄉鎮(街道)18836戶6.5萬人發展花卉產業6.6萬畝,幫助7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386人如期實現脫貧。

園區還在北京、無錫、濟南、鄭州等地建成“花卉產地直供配送中心”,鮮花全程冷鏈運輸,打通線下交易渠道。2020 年,核心區生產銷售鮮切花3.2億支、盆花380萬盆、種苗4.15億株,實現花卉產值6.4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