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網文暴富生意經

文/李丹

“我嫁給了我爹宿敵的兒子。上花轎前,我爹拉着我的手叮囑:小舟啊,一定要把他家搞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拿出你青春叛逆期的架勢來……”

一個月前,張小彤打開知乎,想搜搜“朋友生日,該送什麼禮物好”。剛點開首頁,就被推薦欄排名第一的問題吸引了:如何以“我嫁給了我爹宿敵的兒子”爲開頭寫一個故事?

好奇之下,張小彤點了進去,隨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爲了追小說,她直接開了會員,198元/年。

“在知乎,分享你新編的故事。”這是一句調侃,也是知乎入局網文界的某種寫照。2019年3月,意識到小說可以掙錢後,知乎正式推出鹽選會員服務。2020年,會員服務對公司總營收貢獻率23.7%。

作爲新入局者,知乎準備靠網文小說支撐一部分盈利宏圖。而在更“浩瀚”的網文世界,寫手們卻在“哭窮”。

隨着頭部平臺積極擁抱“免費”模式,賺不來錢、“爲愛發電”成爲了多數寫手的寫照。半佛仙人說,網文作家這條路已經“死了”。真的如此嗎?

“在知乎,分享你新編的故事”

在知乎搜索欄輸入關鍵詞“以……爲開頭寫一個故事”,結果繁多。

“一般,讀者對沖突性的問題更感興趣,比如‘我嫁給了我不喜歡的公子’‘他出徵的前一晚我有了身孕’‘我嫁給了青梅竹馬,但他的心上人不是我’等等。”

沐青從初中開始寫小說,古代言情、現代言情都寫,偶爾開些小腦洞、抖抖機靈,“一直當愛好,沒想過掙錢”。去年11月,知乎編輯找上她,要簽下她完結的一部小說,“那會兒才意識到小說可以掙錢”。

4個多月時間,4篇完結,2篇簽約,沐青總共寫了不到20萬字,賺了上萬塊。“最賺錢的當然還是言情小說,新媒體也行,比如入贅的老公出軌了,老同學變成上司,閨密撬牆角。”沐青統稱這一類爲“製造衝突”。

“(在知乎)寫完纔拿去審覈,所以可以隨便寫,隨緣更新,有時候一個月都不寫,有時候每天寫。”沐青的靈感來源很多,二次元、三次元、聽的歌、看的劇。據她所知,平臺上寫小說的很多人和她類似,都是大學生,都不打算把寫小說發展成職業,“不穩定”。聽說,最小的寫手才13歲,也是寫言情。

同樣後知後覺“小說能夠掙錢”的,或許還有知乎本身。

2018年9月8日,有匿名用戶提問:爲什麼後宮中嬪妃們一定要爭寵?知乎用戶夢娃在這個問題下進行了回答,以寫小說的形式,隨即爆火出圈。之後,該小說經過數次增補和續寫,定名《宮牆柳》,出版權和影視改編權被專業機構一搶而空。

2019年3月,意識到小說可以掙錢後,知乎正式推出鹽選會員服務。當年4月,知乎作者七月荔的作品《洗華:惡毒女配生存錄》上線鹽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獲得了將近40萬元的收入。

再後來,知乎將《洗鉛華》作爲推廣案例,總結出“來知乎碼好文的三大理由”:小說篇幅不限、內容付費模式、作者靈活簽約。

那麼,所謂“知乎模式”,具備可借鑑性嗎?能給網文作者新的“生路”嗎?

寫網文,可好?

“網絡文學行業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具有標準化的流程和合同,短期內,知乎模式很難對其產生改變。”

在頭豹研究院分析師黃頤看來,“不限文章長度”的確能讓作品更具多樣性,但“靈活簽約”不太適用於網絡文學,畢竟,網文需要連貫性,“如果作者隨緣更新,會讓文章失去連貫性,降低讀者對平臺的黏性”。

“知乎小說現在處在藍海時期,錢比較好賺,但這個時期不會維持太久。”夏夢自己做內容型產品,想貼近用戶,瞭解小說創作者在想什麼,就在知乎上寫了一年多小說。此前,她在騰訊旗下的創世寫過一段時間,之後又在一些小網站寫過,2017年之後就不寫了,“掙不來錢”。

“掙不來錢”,算是網文作者的一種普遍狀態。

儘管網絡上仍流傳着寫網文“暴富”的神話,“月入六位數”“最大掘金地”,但混跡網文圈多年後,王梓發現,神話只屬於極少數人。

“網文界流傳着一句話,‘一將封神萬骨枯,一書封神萬書撲’。”王梓混網文圈期間加過不少作者交流羣,羣裏將近600人,“月入過萬的不到十個”。據她介紹,小說能不能火跟很多因素相關,質量、輸出數量、編輯偏好、個人運氣等等,“總的來說算是一門玄學”。

“羣裏大神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撲個一百萬字,你想成神?’”王梓認識一個在起點寫軍事文的女生,每本書都堅持一百多萬字,寫了三本書,稿費還是穩定在每個月600元全勤,“純屬爲愛發電”。

去年55斷更節,輿論曾借“千字十元”的概念來證明網文作者勞動力的廉價。不久前,半佛仙人做過一個視頻,說“網文作家這條路可能已經走死了”,因爲“現在的網文行業,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在薅作者羊毛”,“創作沒幾天,所有精力都拿來維權了”。

未來,安在?

“我不認爲網文作家這條路已經死了,但半佛(仙人)說的的確有些道理。”知乎用戶@流浪的蛤蟆梳理了“行業對作者最好的三個時期”:起點中文網建立,開啓收費模式;17K(小說網)和縱橫(中文網)讓大批作者簽下寬鬆的合同;手機普及,閱讀量大增,作者稿費、版權價格見漲。

但以2020年爲時間節點,發生了對網文界影響頗大的一件事。據網絡文學行業第三方服務者橙瓜網梳理,當年,“番茄小說”上線,免費閱讀市場迎來最強黑馬。

彼時,“米讀小說”“連尚免費讀書”已經在免費領域開拓了一年多,閱文飛讀小說、百度七貓小說、字節跳動番茄小說、點衆科技西瓜免費小說、藍灣博閱必看小說等紛紛入局。

據分析師黃頤介紹,對於平臺而言,“免費閱讀”的營利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廣告收入,二是通過“免費”噱頭來增加平臺流量,等平臺積累一定流量後,再對熱門網文進行免費試讀,過了試讀章節後,之後的章節需要付費閱讀。

而此前,網站簽約大致分三類:純分成、保底分成、買斷。王梓解釋,“純分成”指純粹靠訂閱收益賺錢,如果沒有訂閱,作者只能拿到很少的全勤,通常是“千字幾元錢”;“保底分成”指作者和平臺就保底數達成協議,銷售超過保底的部分再進行分成;“買斷”則指平臺一口價買斷作品的版權。

作者能脫離平臺,實現對自我收益的掌控嗎?“以前是可以的,作者可以在博客、貼吧、論壇一類的地方更新作品,等讀者來發現。”在王梓看來,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幾乎沒有讀者願意慢慢欣賞作品,“都是靠網站的運營手段來拉流量”,作者只能依附於平臺。而今,“免費模式”大有繼續發展態勢。

“免費模式不需要有名有姓的作者,只需要投入一批作品。”在@流浪的蛤蟆看來,在當前網文界“免費”與“收費”的博弈中,不同的結果將導致截然不同的走向:如果收費模式贏了,網文作者會獲利,但如果免費模式贏了,“網文作者的確沒路了”。

但黃頤倒覺得,(免費)也並非末路。“‘免費模式’下,網文作者可以與平臺協調,開創新的盈利方式,比如根據作品流量的大小來分配收入。”

“從目前圈內的情況來看,有的網文大神,已經開始轉型寫IP向作品,尋求新的出路了,還有一些中小大神,也退到了小網站,有歷史成績的一般會拿到不錯的保底,比如千字100~150元。”在王梓看來,網文界歷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往往,犧牲的大概率是小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小彤、沐青、夏夢、王梓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