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林草局:我國草原修復投入嚴重不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4日表示,我國草原修復投入嚴重不足。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建設標準低,退化草原綜合治理等一些十分迫切的建設內容尚缺乏資金支持,治理退化草原急需的鄉土草種繁育缺少必要投入。

在國家林草局今天召開的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發佈會上,草原司司長唐芳林對記者表示,我國草原面積大,分佈廣,是名副其實的草原大國,但還不是草原強國,草原工作短板十分明顯。

唐芳林介紹,受長期不合理開發利用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雙重影響,我國草原生態系統退化問題仍十分突出。他說,我國草原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自然環境十分嚴酷,草原生態系統一旦遭受破壞,恢復十分困難。

唐芳林說,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也是邊疆各族羣衆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家園,具有重要的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功能,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農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近年來,國家不斷強化草原保護修復,初步遏制了草原總體退化趨勢,部分地區草原生態狀況明顯好轉。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比2011年增加了約5個百分點。

但調查發現,由於長期以來對草原重利用、輕保護,重索取、輕投入,超載過牧加上氣候變化影響,我國90%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顯緩解,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57%左右,草原生態狀況持續改善。

《意見》還提出,到203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實現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復,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左右,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顯著提升,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作用彰顯。到本世紀中葉,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復,草原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意見》的出臺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時,是在草原定位從生產爲主向生態爲主轉變以後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政策性文件。”唐芳林說。

在回答記者如何處理好草原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問題時,唐芳林表示,強調草原保護修復,並不是不利用,實際上是在保護草原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更好地利用草原,發揮草原的多種功能。

他說,草原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也是生產資料,既具有生態功能,也有生產功能。草原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是牧區和半牧區縣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應“藏富於草,藏糧於草”,大力發展草業,推進飼草種植業,發展草原旅遊產業,實現草原地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第一財經記者從內蒙古、黑龍江、貴州等多地瞭解到,近年來,我國草原工作重心已悄然轉變。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搞應急式生態修復。在草原牧區鼓勵發展以家庭牧場、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爲代表的規模化經營,提高草原資源利用效率。

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也介紹,該省開發了草原信息管理系統、草原生產生態遙感監測系統、草原執法移動端系統並廣泛應用,持續推進“互聯網+草原管理”。

貴州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利用貴州本土牧草種質資源育種,培育出審定牧草品種23個,農民種草的收入是種玉米的2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