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季貸款創新高後,我國貨幣政策怎麼走?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 題:首季貸款創新高後,我國貨幣政策怎麼走?

新華社記者吳雨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旺盛。一季度,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創新高。下一步我國貨幣政策將走向何方?如何支持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

金融政策“不急轉彎”持續幫扶實體經濟

“別人在歡天喜地準備過年,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幸好有貸款延期政策支持。”廣州市圖南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耆告訴記者,今年1月底企業有一筆180萬元的建設銀行“科技貸”到期。這筆錢曾在去年疫情期間成爲企業的“救命稻草”,今年初依然寶貴。

所幸的是,就在還款前夕建行通知周耆,根據相關政策,這筆貸款可延期至7月。這份貼心的“新春禮包”,支持這家企業一季度業績增長20%,超過疫情前水平。

今年,與周耆有着相似經歷的企業主不在少數,一些剛恢復元氣的企業依然獲得了金融政策的持續幫扶:

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工具進一步延至今年底;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長30%以上;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加大對碳減排重點領域信貸支持……

在政策引導下,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減。一季度,新增貸款7.6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其中,以實體經濟貸款爲主的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35萬億元。這有力註解了“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表示,一季度我國貸款總量平穩合理,保持了支持實體經濟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更爲難得的是,我國一直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過度刺激。

數據顯示,3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227.6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個百分點。

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錢景”可期

去年疫情期間推出了特殊的、階段性的金融政策,部分仍將在今年持續發力,部分則將在完成使命後退出。有人不免擔心:這會不會弱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對此,孫國峯明確表示,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做到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最近,在上海鼎捷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打工的200多名農民工順利領到了一季度的工資,隨之鬆了一口氣的還有企業負責人俞慶軍。

俞慶軍告訴記者,一筆1000萬元貸款本於3月底到期,在中信銀行的幫助下貸款及時辦理了“無還本續貸”,支付民工工資和工程款的問題迎刃而解。而且貸款利率還享受了優惠,一年能節省利息4.5萬元。

“今年爲更好發揮小微企業在穩就業中的重要作用,要對小微企業再幫扶一把。”孫國峯說。數據顯示,2月末,我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5.5%;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綠色低碳、高新制造業也是支持重點。人民銀行在3月召開的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提出,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同時,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製造業的支持,增加高新技術製造業信貸投放。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隨着企業信心逐漸修復,製造業、基建等領域中長期信貸需求旺盛。銀行貸款將承擔更多“精準滴灌”的重任,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需要長期支持的領域“錢景”可期。

 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眼看周圍開工新建的廠房越來越多,在福建經營一家玻璃加工製造企業的黃小春既興奮又犯愁。一方面,工廠加速復工復產,今年訂單肯定少不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又增加了一筆開銷。

“要是貸款能延期到年底就好了。”黃小春說出了不少企業主的心聲。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表示擔憂:貸款延期會不會對金融機構風險控制造成影響?

孫國峯認爲,兩項直達工具等政策出臺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資金週轉壓力,讓其能夠生存下去,實際上是降低了不良貸款發生的概率和規模。

其實,在推進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舉措時,金融監管強調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在鼓勵銀行加大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時,要求其加大不良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力度及覈銷處置力度,妥善應對疫情衝擊下未來不良貸款上升的風險;在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時,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堅持“房住不炒”;爲避免經營貸違規流向樓市,在部分房價上漲預期較強、炒作氛圍較濃的熱點城市加大監管力度;在增加經濟困難省份信貸投放的同時,強調有效防範風險,從風險較低的好企業、好項目入手……

“金融資金的使用效率在明顯提升。”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目前以製造業爲代表的多個行業逾期金額減少,金融風險集中度有所下降;宏觀槓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減緩,將繼續保持基本平穩,金融系統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