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貨幣政策恰如經濟航船的舵手,引領經濟向增長、繁榮與穩定的方向航行。從全球視角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各國央行都在進行貨幣政策工具創新,我國也不例外。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持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其中,提到“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要深入實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等。此前,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在《人民日報》刊文,提到“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要圍繞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政策協同,支持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爲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中包括“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其中明確“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在業界看來,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加強,在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風險方面,貨幣政策將持續發揮作用。

“在包括以上兩個領域在內的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方面,貨幣政策持續釋放‘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政策信號。這對引導市場預期,控制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風險態勢起到了‘先手棋’的作用,有效避免了‘羊羣效應’可能引發的市場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對處置金融風險尤爲重要。”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房地產供需兩端同步發力

未來政策空間充足

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對化解房地產風險作出重要部署。與上述會議要求一以貫之,貨幣政策持續從房地產市場供需兩端同步發力,在着力穩定房地產市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各地政策強調“落地性”,房地產領域近期的融資協調機制就充分說明這一點,即要積極把資金導入到項目之中。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商業銀行對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單”項目完成審查,其中審批同意項目數量超過2100個,總金額超過5200億元。

與此同時,2月份,央行正式落地今年首次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力度遠超過去兩年。同時,2月份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非對稱下調,5年期以上LPR由此前的4.2%下調至3.95%,降幅達25個基點,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馮琳表示,央行於今年2月份實施全面降準,爲銀行加大對房地產行業信貸投放提供流動性支持。與此同時,通過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大幅下調,更大力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這能有效降低居民購房成本,也對穩定樓市預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能夠通過調整政策利率來影響市場利率水平,進而影響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能夠通過調整房貸利率來影響樓市銷售。

嚴躍進也認爲,LPR下調和房貸政策優化均有助於降低資金成本和加快資金利用。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看,比如,央行也重啓了PSL(抵押補充貸款)投放。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4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今年以來,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支持經濟回升向好,其中就包括5000億元PSL額度發放完畢,支持“三大工程”——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

再比如,2022年12月份央行創設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2023年1月份創設房企紓困專項再貸款、2月份創設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均屬於階段性工具。嚴躍進表示,央行最近兩年設立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充分體現了其導向和側重點,其中“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有助於後續存量住房市場的盤活和租賃住房市場的發展。

展望未來,馮琳認爲,下一步貨幣政策重點要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全覆蓋,加大對房企融資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有效控制優質頭部房企信用風險,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居民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行,這是當前扭轉樓市預期的關鍵一招。接下來除了可以繼續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外,還可通過下調首套及二套房貸利率下限、乃至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方式,對樓市實施定向降息。3月份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爲3.71%,表明這方面有充足的政策空間。

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水平

今年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經過各方面協同努力,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爲做好下一階段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業界看來,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工作持續取得進展,與貨幣政策的發力也息息相關。

董忠雲表示,一方面,通過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央行能夠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水平,從而爲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提供穩定、適宜的金融環境,避免流動性緊張導致的償債壓力提升。另一方面,通過強化宏觀審慎監管,央行等監管機構能夠促進金融資源的合理分配,有效遏制債務風險的進一步累積。同時,監管層通過清晰的政策導向和積極的市場溝通,也能夠穩定市場預期,進而對化解相關風險起到積極作用。

從貨幣政策角度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此前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到,“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已會同有關部門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支持地方政府穩妥化解債務風險”,其中包括“金融管理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融資平臺平等協商,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方式,分類施策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控增量債務,並建立常態化的融資平臺金融債務監測機制。必要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將對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貸款支持”。

展望後續,受訪專家認爲,貨幣政策將持續在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方面發揮作用。董忠雲建議,要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市場對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合理定價,促使地方政府加強財務自律。同時,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監管政策間的協作,形成統一的政策執行框架,共同推進地方債務的透明化管理,從而支撐經濟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

馮琳認爲,在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方面,今年的重點是紮實推進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債務置換、展期降息等方式,積極參與地方城投平臺債務風險化解。爲此,貨幣政策可從兩個角度適度發力:一是通過降準或加量續作MLF(中期借貸便利)等方式,爲銀行參與城投平臺債務置換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各類政策工具組合,保持市場流動性處於合理充裕水平,引導貸款利率穩中有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