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历史第351篇:西方威胁下的东亚巨变。

太平天国运动及捻军起义还在如火如荼的时候,清朝又遭到了一次外来的巨大打击——英国、法国联军攻打北京。英法联军为什么就与清朝发生了冲突呢?简单地说,这是延续鸦片战争而来的仇怨,也是鸦片战争带来的恶果。

广东向来民气强悍,对外来欺辱从来不轻易屈服,对来入侵的列强具有强烈的仇恨心理,尤其对英国人不满。清朝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虽然同意英国可以进驻开放的五个港口,其中包括了广州。但广州人民却对此极为不平,不愿让英国领事及船舰进驻广州,发动示威活动。英国人识趣而退,过了十几年,到咸丰六年(1856年)时又来与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进入广州。

叶名琛直接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清朝水师执行公务,登上英国船舶进行检查,逮捕十几名违法的华人水手,英国领事巴夏礼为此又与叶名琛发生冲突,断然下令英国舰艇炮轰总督衙门。

英国舰艇撤退后,民众纵火将英、美、法在广州的商馆都焚毁,以发泄心中积压的愤恨。法国与英国决定共同派出舰队,于第二年到达广州,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叶名琛仍然拒之不理,英法联军于是发动战争,攻陷广州,俘虏叶名琛,送到孟加拉国监禁。

英法舰队继续往北到天津,接着攻陷大沽口。咸丰皇帝慌了手脚,由俄国和美国居中调停,与英、法签订和约,称为《天津条约》,同意赔款、自由贸易及自由传教,并约定在次年到北京换约。第二年,如狼似虎的英法两国如期前来。清朝政府此时主战派占据了上风,命令清军炮击进入大沽口的英国军舰,等于向洋人宣战,清朝君臣人人称快。

一年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又派军舰到达天津,再次攻陷大沽口,也攻陷了北京附近的通州。咸丰皇帝慌忙下令再与巴夏礼谈和,自己出逃北京,前往热河。负责议和的大臣怡亲王戴垣以为巴夏礼是关键人物,只要除去他就能解决问题,下令巴夏礼等四十多人。英法联军于是借机进攻北京,清朝军队不堪一击,全面溃败。

俄国在第一次调解签订《天津条约》时,借机要挟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在第二次调解签订《北京条约》时,又要挟清朝政府另外签一份《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合计两次,俄国不费一兵一卒,得到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