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楊雪梅

2021年2月,一股Clubhouse風潮刮向國內。一時間,朋友圈都在求邀請碼。國內模仿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數天後,微軟豪擲100億美元洽購收購音頻遊戲社區Discord的消息不脛而走。

語音社交突然成爲了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受關注的賽道之一。

實際上,在Clubhouse之前,中國的音頻市場就有各大互聯網公司在悄悄佈局,首先從古早的播客市場開始熱鬧起來。

從小衆獨立播客產品小宇宙,到荔枝FM,再到QQ音樂、快手均推出播客產品。在短視頻、直播長期佔據人們休閒娛樂場景的趨勢下,聲音市場成了互聯網公司瞄準的下一塊蛋糕。

近日,新浪科技專訪荔枝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聊了聊播客經濟的未來。

荔枝播客瞄準智能汽車,2023年將有數百萬用戶量市場

今年1月,國內專注音頻社區的荔枝推出了新的垂直類播客內容平臺——荔枝播客,並稱之爲“迴歸初心之作”。

不過,荔枝並不是第一個迴歸播客賽道的互聯網企業。即刻團隊推出的中文播客社區小宇宙早在2020年3月就已上線。這一年間,快手推出了“皮艇”;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以及網易雲音樂等音樂平臺,也開動了播客計劃,並把入口位置提前;今年3月,百度的播客App“隨聲”也正式上線……

但是賴奕龍認爲,荔枝播客與其他播客產品邏輯大有不同。荔枝播客之所以被單獨推出來,其實是針對智能汽車去做的一件事情:荔枝播客第一個版本不是手機,而是汽車。

產品邏輯的差異也進一步拉大了荔枝播客與其他播客社區的差異化。4月6日,該App推出播客直播功能,且率先上線小鵬汽車的智能車載系統,這也是播客直播在車載場景下的首次應用。

賴奕龍在採訪中表示,非常相信中國是智能汽車的第一大市場,這會對以後音頻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變化。荔枝播客的推出也是順應這個趨勢。

“播客會成爲智能汽車第一個殺手級的應用。”他認爲,我汽車是一個新的智能操作系統,一個新的生態,汽車它會把聲音生態連在一起。原來,我們對於音頻的接觸,更多來自於手機、智能音箱,智能汽車出來後,家庭的場景、工作的場景、路上的場景就連在一起了,不同的場景串聯起來,會加大受衆對音頻市場的認知,音頻的使用也會越來越多。

車載場景的市場有多大?在採訪中,賴奕龍提到,到2023年,智能汽車用戶量能達到幾百萬,幾百萬用戶都是非常優質的用戶,汽車這個場景也會帶動手機等其他場景的用戶,撬動效應和回報都是巨大的。

播客的商業模式被低估了嗎?

在中國,播客發展了很多年,也有很多經典的播客品牌做了很多年,但到現在仍然是個小衆市場,不溫不火。賴奕龍認爲,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商業模式,很多創作者都是爲了興趣在做。

荔枝播客的不同點在於,先基於荔枝App的整體音頻生態探索了付費方式,後才推出獨立播客產品。

起初,荔枝精選了App十幾個播客節目,放在在荔枝的播客頻道里嘗試付費模式。從2019年開始探索至今,好的播客欄目年收入能過百萬,最差的也有二三十萬一年。“我覺得還是可以的,可能你需要在這個商業模式裏面做更多更細的工作。”

“從我們測試的數據來看,復購率能達到60%多,是非常驚人的,他的粉絲忠誠度是非常高的。荔枝上從2019年開始爲播客付費,到2020年還在付費的用戶有60%多。”

據賴奕龍介紹,荔枝的播客付費方式主要分爲付費訂閱和單期購買。

與荔枝UGC社區海量的內容生態不同,荔枝播客未來會和很多大咖名人合作,以及培養想進入荔枝播客領域的創作者,在內容把控上會推偏精品內容,面向精英人羣。

不同的產品定位和內容供給方式,也爲荔枝播客生態的商業化提供了可以想象的空間。不過,正如賴奕龍所說,智能汽車爲播客帶來的撬動和回報可能2023年智能汽車發展到一定規模才能看出來,需要有耐心。

荔枝IPO一年,最大的痛苦是音頻行業太小衆了

音頻始終是個小衆的賽道。

去年1月,荔枝赴美IPO。這一年來,賴奕龍最大的痛苦就是音頻這個行業太小了,外界的關注度沒有那麼高。

要打破小衆的侷限,他認爲還是要有大規模的應用和巨頭進來。“短視頻在快手做的時候沒人關注,後來抖音進來了,騰訊也進來了,一下子熱鬧起來。”一個行業有更多的競爭是好事,他認爲荔枝積累這麼多年,基本盤比較穩,還是具有優勢的。

實際上,國內音頻行業玩家喜馬拉雅和蜻蜓FM近一兩年持續傳出IPO消息。加上此次音頻社交趨勢的利好,音頻市場或會比以往更加熱鬧。

對於荔枝來說,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繼續把海外業務Tiya做好、做大。

Tiya是荔枝2019年開始啓動的海外業務中的核心產品,於2020年10月登陸美國。

如今,在Clubhouse浪潮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帶動下,Tiya的潛力也被看好。前做空機構香櫞認爲,與Clubhouse相比,Tiya應用在美國的下載量和活躍用戶更強。

從荔枝2020年財報來看,Tiya的用戶遍及200多個國家及地區。不過,荔枝在海外業務上並沒有開始商業化,主要還在發展用戶,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有進展。“一旦我們開始商業化的進程,它的發展應該會比較快。”

賴奕龍表示,對於Tiya來說,訂閱付費+廣告應該是比較大機會的變現方式。未來,他希望兩三年後,荔枝在海外的收入能跟國內的收入各佔到一半。

從荔枝2020年財報來看,虧損多年後終於迎來了兩個季度的盈利,但2020全年仍是虧損的,不過整體營收增幅擴大、虧損縮窄。

對於虧損,賴奕龍看得相對坦然,他認爲,“在美國的資本市場,虧損從來不是壓力,有本事虧很多錢的人都很有前途。我覺得成長速度、收入增速是第一位,是否盈利不是那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