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老百姓收入有望較明顯上升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道

在“十四五”的第一個春天,我國第一季度經濟迎來了靚麗的成績單。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舉行的2021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表示,初步覈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4.9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今年一季度,面對冬春疫情考驗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了鞏固和拓展。總體上看,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開局良好。”在新聞發佈會上,劉愛華這樣評價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

到底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增長勢頭能否持續?18.3%這一經濟亮眼“成績單”對於個人來說,意味着什麼?

IMF將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8.1%上調至8.4%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強勢發力。在諸多數據中,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3%尤其引人關注。

是什麼促成了一季度經濟高速增長?劉愛華表示,一方面,受到上年較低基數、員工就地過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一季度環比增長0.6%,兩年平均增長5.0%,表明我國經濟穩定恢復。

學者也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中國經濟一季度高速增長的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說,這表明經濟復甦確實很強勁,但也要注意這是建立在去年疫情衝擊低基數的基礎上。如果兩年平均下來就是5%。另外,還要注意復甦的不平衡性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經濟經過快速反彈恢復之後,已進入正常的增長時期,這種增長是相對溫和的。”

不僅國內學者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基於積極評價,國際機構也不吝讚揚之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復甦強勁”,併爲全球其他地區帶來積極溢出效應。IMF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已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8.1%上調至8.4%。

如何看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8.4%?劉愛華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預測結果的調整顯示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全年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期望。從我們的角度看,全年經濟有望保持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

製造業投資兩年平均下降2%引擔憂

分析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自然少不了投資、消費和出口 “三駕馬車”的貢獻。 

首先看投資。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恢復,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95994億元,同比增長25.6%,環比增長2.06%;兩年平均增長2.9%。

在厲克奧博看來,我國一季度經濟之所以能夠快速恢復,主要得益於投資。在投資中,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的表現比較好。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9.7%,兩年平均增長2.3%;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9.8%,兩年平均下降2.0%;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5.6%,兩年平均增長7.6%。

上述數據中,只有製造業投資兩年平均下降2%,這一數據讓厲克奧博頗爲擔憂。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此前製造業投資的表現相對低迷,因爲製造業投資80%來自於民營企業,由於上游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這背後也反映出民營企業預期的不確定性。”

對於製造業投資兩年平均下降2%的問題,劉愛華介紹,這意味着目前製造業投資的水平相當於疫情前的96%左右。“背後的因素比較多,一方面,說明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比較多的困難,仍然在恢復狀態中,在投資信心上仍有一定的顧慮。另一方面,有利於製造業投資恢復的因素也在慢慢累積和增加,比如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了1.79倍,兩年平均增長達到了31.2%。可以說,企業的效益在提升。”

“兩增一降”背後,是政策措施的持續發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可以預期的是,今年,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仍會發揮重要作用。

據劉愛華透露,目前一些重大的工程項目都在安排之中,民營企業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參與。

進出口對一季度經濟貢獻大

消費對一季度經濟的貢獻如何?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持平。其中,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2月份下降0.2%;環比下降0.5%。此外,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9%,兩年平均增長4.2%。

消費相對良好數據的背後,新型消費發揮了巨大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通報情況來看,一季度網上零售快速增長。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長15.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比達到21.9%。

進出口一季度的表現可圈可點。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增勢明顯,貿易結構繼續改善。具體數據是:貨物進出口總額84687億元,同比增長29.2%。出口46140億元,同比增長38.7%;進口38547億元,同比增長19.3%。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7593億元。

“進出口對於經濟的貢獻很大。”厲克奧博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受疫情影響,西方很多國家停工停產,而我國去年在防疫物資的出口方面卻有上乘表現,“去年我國的貿易順差比2019年和2018年都高,今年一季度貿易順差得到了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貿易結構繼續優化。一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61.2%,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46.7%,比上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一季度國民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態勢。同時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具有較強的不確定不穩定性;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凸顯,發展中又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劉愛華說。

經濟增長快,工資收入更有機會上漲

有網友留言稱,一季度18.3%的GDP增速,不過就是一個數字,也不是實際收入,跟老百姓關係不大。

其實不然,經濟增長快,老百姓的工資收入就更有機會上漲。而且,在經濟向好的環境下,手中的資產也更容易實現增值。

正因如此,與 18.3%增速相關的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爲關注的焦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7%;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4.6%,兩年平均增長7.0%,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4.5%。

“這些數據可以讓大家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有一個比較明確的預期。”厲克奧博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解釋說,儘管受疫情影響,短期內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但是可以預期,隨着今年我國服務業的加速恢復,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升。

“我認爲,在今年的二三四季度,我國政策的一個着力點,可以放在如何推動服務業、消費和生產端保持同步增長。這樣不僅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更有利於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和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厲克奧博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