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經歷過半夜肚子疼起來拉肚子的情況,這種多是由於感染風寒,或者飲食不調等所導致,一般只需進行簡單的治療便可恢復。但是有些人明明沒有喫壞肚子,也沒有感染風寒,但就是每天凌晨都會發生腹瀉的情況,而第二天也沒有感到其它的不適,那麼這到底是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五更瀉

其實這種情況中醫稱爲五更瀉,是一種黎明時分發作,以腸鳴、腹痛、強迫性泄瀉爲特點的疾病,每天定時發作,其中多以中老年羣體爲主。關於五更瀉的病機,先賢已有諸多不同論述,秦景明《症因脈治》中認爲 “五更瀉,多屬腎虛。”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指出“有肝脾不和者”;薛已認爲“有脾胃虛寒下陷者,有脾腎氣血俱衰者。”等等,其中,脾腎陽虛之說更是得到多數醫學家的支持。

古人認爲,五更瀉的病因多爲由於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足,不能蒸化所致。《素問·水熱穴論》篇說過:“腎爲胃之關。”體現了腎之封藏、溫煦功能。其雖名曰“胃”,實則包括脾胃、大小腸、陽明經。《靈樞·本輸》雲:“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所產生的氣血精微物質向下能夠充養於腎並封藏於腎中,而腎之先天之氣向上則助脾胃之氣化,從而使其能夠正常的發揮腐熟、運化水谷的功能,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並各有所能,共同完成了氣血精微的生成和貯藏。而腎之封藏作用使脾胃所化生的津液貯藏於人體內而不外泄,若腎陽虛弱固攝無權,不能溫養脾土,脾胃虛弱則運化無權即可出現虛寒瀉。

五更瀉不可忽視肝

雖說以往中醫認爲多由腎陽虛所致,然而近些年,學者通過多年臨牀觀察發現,如今五更瀉的發生更多的是與肝相關。臨牀觀察,很多五更瀉的發生與精神因素有關,大多患者發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緊張、焦慮史,而抑鬱、緊張、焦慮緩解後,五更瀉也明顯減輕;且隨着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發病年齡也不斷降低,既使青壯年腎陽不虛者也可發生五更瀉。

雖說五更瀉從脾腎論治在歷代文獻的記載相當豐富,但關於從肝論治的記載也不乏其例。明·秦景明雲:“或惱怒傷肝,肝氣怫逆;或積熱存內,肝膽不寧,肝主疏泄,木旺寅卯,五更旺之時,則肝火發泄瀉作矣。”吳鶴皋則日:“痛責之肝實,瀉責之脾虛。”清.《張聿青醫案》裏亦有相關論述:“然肝病亦有至晨而泄者,以寅卯屬木,木氣旺時,輒乘土位也。”葉天士亦指出本病有“肝脾不和者”。唐容川《血證論》也雲:“木之性,主於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瀉中滿之症,在所不免。

結合臨牀實際,我們也發現五更瀉並非獨爲脾腎陽虛所主,肝氣乘脾亦可導致五更瀉的發生。因因此探討從肝論治五更瀉有着其必要性和臨牀實用性。

肝旺則橫克脾土

我們常講,惱怒傷肝,心情抑鬱或是情緒激動,其實都會導致五更瀉發作。一則肝旺克伐脾土,疏泄太過,可發爲泄瀉;二則,肝旺反侮肺金,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被戕害,大腸氣機定然不暢,不通則痛,而機體自身欲調節之,正邪交爭,故而腸鳴腹痛,後而泄瀉,瀉後痛有所減。所以,五更瀉患者深以爲苦的腹痛和強迫性排便,是肝旺脾虛,運化不健,升降失司所致。再者,肝乃將軍之官,其性剛強,故五更瀉發作之時急迫不可忍,而瀉後或得矢氣後,痛減而病勢有所緩解,是肝氣乘脾,氣機得以暫舒之故。

此外,肝主疏泄,五更爲人身肝氣最旺之時,最易橫克脾土,加之腎火不足,火不暖土,脾陽脾氣俱虛,不耐肝木克伐,故於木氣最旺的五更之時,患者腸鳴與腹痛、泄瀉俱作。瀉後肝氣有所消減,且此時已進入平旦至日中的“陽中之陽”,屬火之夏氣當令,火能生土,脾陽得火助,脾旺故不受邪氣攻伐,自然腸鳴、腹痛、泄瀉俱止。這也正是五更瀉僅在五更之時泄瀉一陣後又恢復正常,且天天如此的原由。

疏肝健脾,治療五更瀉

五更瀉雖症在脾胃,但此類疾病若僅健脾止瀉,是不能奏效的,必須疏肝、健脾雙管齊下。此乃本虛標實之證,本虛是脾腎陽虛,標實是肝旺或肝鬱。唐容川在《血證論》中言:“木之性,主於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瀉中滿之症,在所不免。”是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如今腎陽得助,命門火旺,水能生木,木氣疏泄正常,土得木而達,則升清降濁如常,泄瀉自止。

所以,治療時應在溫腎陽,暖脾土基礎上,加以平肝、斂肝、柔肝,或是瀉肝,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臨牀以四神丸治療五更瀉,效果不理想時,常常合用痛瀉要方,或加入白芍、烏梅、生龍骨、生牡蠣等柔肝、斂肝、平肝之品,則收效轉佳。四神丸由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生薑、大棗組成,可煎湯內服,也可製成丸劑服用。方中五味子味酸入肝,能收斂肝氣,減弱過旺肝氣克伐脾土的力量。而 吳茱萸其性熱味辛,入足厥陰氣分,一方面能疏肝經之鬱滯,使土得木而達,運化溼邪,溼去泄可止。另一方面又能折肝木之逆氣,抑制肝旺,防其伐土。一箭雙鵰,雙向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雖說如今五更瀉多與肝脾不和相關,但是除了脾腎陽虛和肝脾不和,脾胃虛寒,脾腎氣血俱衰,甚至還與瘀血致瀉等等都可致五更瀉的發生,因此當發生五更瀉時不可就將其斷定爲肝脾不和,應從自身情況出來,辨證實施,纔對最正確科學的治療方法。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聲明】: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