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永年:南海問題上,是兩種多邊主義在競爭

[文/觀察者網張菁娟 觀察者網白紫文現場協助報道]“如果中美圍繞南海問題陷入一場軍事競爭,南海勢必會演變成爲中美兩國軍事衝突焦點,南海的軍事對峙也會不可避免,南海會出現軍事化的秩序。”在4月20日下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南海主題分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這麼說道。

分論壇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主持,出席論壇的嘉賓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印度尼西亞外交政策協會主席迪諾·帕迪·賈拉爾通過視頻出席並參與討論。

鄭永年在論壇上指出,美國希望“誘導”中國進入美國這一場軍事競賽,中國不搞軍事競賽,但也不怕軍事競爭。

“我覺得中國也有能力這麼做,就是要避免跟美國的軍事競賽,不怕跟美國經濟競爭,這一點很重要。”

鄭永年解釋稱,“中國跟東盟國家其實經濟方面來看關係非常好,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由於中國是開放狀態下發展起來的,這使得其他東盟國家可以分享中國經濟成果,這也就是爲什麼雖然去年新冠疫情很嚴重,中國跟東盟之間投資貿易,甚至是產業鏈,供應鏈,亞洲區域並沒有受很大影響,不像中國跟美國,中國跟歐洲那樣受影響,這跟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是相關係的,所以我把它稱爲中國跟東盟之間的經濟型。實際上不是說誰主導誰,而是一種互相參與型的共同經濟發展。”

他強調,實際軍事競爭從歷史上看是一個零和遊戲,中國理性選擇把有可能中美南海之間軍事競爭轉化爲經濟競爭,因爲經濟競爭往往是雙贏的。

鄭永年指出,軍事競爭並不符合東盟的意義。經濟安全也是安全,經濟好了,日子會很好過,但如果經濟不好,無論什麼樣的政治制度都不會好過,這是非常現實的。

“我覺得在南海問題上,實際上今天是兩種多邊主義競爭。”鄭永年指出,美國主要是排他性的多邊主義,無論是印太關係也好,或者是側重於民主同盟也好都是排他性多邊主義,中國實際上這些年也在搞多邊主義,但中國的多邊主義卻是包容式的。

他強調,中國提倡的規則,是大家通過參與性共同討論的好規則,包括“南海行爲準則”(COC),之所以拖那麼長時間,是因爲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把自己的規則強加給其他的國家,所以大家吵吵鬧鬧吵的時間長一點,吵出來這一種規則就是好規則,中國不受太多美國影響,根據自己的既定開放式的、包容式的多邊主義,最後肯定會成爲贏家。

“南海合作是實現南海長治久安唯一選擇”

對於南海形勢的分析,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對鄭永年教授的看法表示認同,他同樣認爲南海形勢出現的一些令人不安的變化,主要是美國因素。

上週四(15日),美國海軍官方網站發佈的照片顯示,4架全副武裝的美國空軍F-16戰鬥機12日從日本北部的三澤空軍基地起飛,歷經數百英里的航程後,從位於南海的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羣上空飛過。而就在美軍海空聯合演習當天,中國航母與美國航母處於同一片海域。

吳士存指出,去年美國軍機,各種偵察機,戰鬥機飛躍南海上空全年超過六千架次,海上航行自由行動2020年達到9次之多,均是在南海針對中國的。

印度尼西亞外交政策協會主席迪諾·帕迪·賈拉爾認爲美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美國覺得中國威脅到了美國,但它錯了。

“美國原來是世界第一,是世界軍事大國,就覺得印度尼西亞或者是日本,其實都比不上中國,它沒有辦法挑戰美國霸權地位,所以美國會緊張,這應該是目前地緣政治衝突方面所關注最主要核心問題。”賈拉爾說道。

儘管美國一直“關切”南海,吳士存認爲,目前南海形勢基本穩定呈現趨穩向好態勢,到目前爲止這一個大的方向還沒有變化。比如說去年以來中國和東盟國家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圍繞行爲準則,雖然實體會開不了,但通過線上的方式到目前爲止還進行了三輪的工作組層面的磋商,圍繞《南海各方行爲宣言》(DOC)框架下海上合作進行了對話。

在他看來,南海合作是實現南海長治久安唯一選擇,有關國家應該本着求同存異的原則,聚焦功能性領域的合作,着手推進海洋生態環保、航行安全、漁業資源保護等低敏感、容易操作的領域。特別是針對資源衰竭、生物多樣化退化、海洋塑料垃圾等區域性挑戰展開合作。同時,以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爲導向來逐步推進島礁去軍事化和民事化,提高海上救援民事服務功能。

“南海行爲準則磋商應該有一個新的時間表和戰略圖。”吳士存指出,2018年,中國曾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完成COC磋商,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外部因素干擾,今年年底之前或無法完成磋商。

他強調,“2022年疫情過去之後加快進程還有可能。20年前簽署DOC,20年後我們簽署COC,它的意義在這兒。”

“推進南海合作,東盟和中國需緩和緊張局勢、建立信任、解決爭端”

作爲博鰲亞洲論壇創始成員國之一,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也表達了同吳士存一樣的願景。她希望在2002年宣言的基礎上,在2022年完成並簽署海南行爲準則。

阿羅約談到,沿海地區最先進的合作領域是貿易,特別是區域綜合經濟夥伴關係和“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我們的海上絲綢之路項目,但是儘管南亞“一帶一路”港口項目進展順利,在南海周邊卻沒有類似的項目和舉措,這一切把我們帶到論壇最關鍵的部分。要使南海合作在許多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東盟和中國需要在緩和緊張局勢,建立信任和解決爭端方面取得進展,而不是發生衝突或敵對威脅。

她表示,在南海競爭的擔憂出現之際,真正應該討論、關注的焦點該放在全球推廣新冠疫情之上。因此,東盟等地區國家應在抗疫方面做出努力,促進抗疫合作在疫苗供應上面積極開展合作。

“相信在東盟國家還有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支持之下,這些主要的疫苗供應國的直接支持之下我們可以加強合作,尋找途徑,提高疫苗推廣的公平度和速度,特別是爲本地區的窮人提供疫苗,”她指出,這一過程會包含交換信息,說明各個國家在推廣項目方面取得的早期積極進展等等工作,而這些進展是能夠提高民衆信心水平一個非常關鍵的基礎。

她稱,菲律賓方面曾提出不管菲律賓和中國有什麼分歧,都不會妨礙兩國雙邊友好關係得到總體積極的發展,並且兩國還將在深化合作抗擊疫情,包括疫苗合作以及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這些方面進行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