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告:減少睡眠時間對提升學生學業成績“收效甚微”

在4月16日於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召開的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劉堅教授、劉紅雲教授團隊發佈了“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報告”。

據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組委會網站4月21日發佈的消息,上述報告全面梳理團隊七年多來在181個區縣的2638所小學、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採集到的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結果,並從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統籌推進國家“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所需關注的重要問題。

消息稱,該研究團隊以學生髮展五大維度及影響學生髮展四方面因素爲線索,採用機器學習技術、增值評價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多種統計方法,分別從品德行爲、學業發展、興趣愛好、身心健康、學業負擔及影響學生髮展的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等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和全社會對教育領域的普遍關切進行系統剖析,並生成10條基本結果,包括“中小學生品德發展狀況總體良好,公平、助人、責任等維度的表現有待提升”“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業表現總體優良,少數欠發達地區學生學業達標情況值得引起高度關注”“中小學生手機依賴比例呈上升趨勢,農村地區手機依賴情況尤其值得關注;子女往往會效仿父母的手機依賴行爲”“部分地區超過半數的初中生僅文化課補習每週3小時以上,校外補習對學習困難學生效果有限,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國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小學生睡眠時間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比例高達88.8%,初中生的這一比例更達到95.7%,有34.2%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保障睡眠、規律早餐、每天鍛鍊、堅持閱讀、豐富親子活動,讓超過九成的小學生和八成的中學生感到幸福”“多閱讀、喜歡閱讀、閱讀有益的書,有助於學生髮展”“中學階段,父母過多關注子女學習,尤其是考試成績或名次,往往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校長課程領導力對教師教育滿意度影響顯著,其中實行民主決策是絕大多數校長們的短板”“我國小學和初中階段抗逆學生比例分別爲15.5%和17.5%,良好的家庭和學校人文環境能夠幫助處境不利學生取得學業上的成功”等。

其中,關於睡眠問題,報告指出,睡眠不足是我國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又一突出表現。持續多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小學階段能夠保證10小時睡眠時間的四年級學生比例僅爲11.2%,有24.3%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初中階段能夠保證9小時及以上睡眠時間的學生比例僅爲4.3%,有34.2%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分析不同區縣學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後發現,導致學生睡眠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分別爲完成“家長安排的補習”和“學校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

“然而,犧牲睡眠時間並不一定能夠帶來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報告指出,減少睡眠時間不僅對提升學業成績“收效甚微”,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將帶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當學生平均睡眠時間每減少1小時,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網絡成癮的比例會顯著上升,而主觀幸福感、學習興趣、藝術興趣和體育興趣等均會有不同程度的明顯下降。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