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金融研究丨銀行業“對公”拐點:招行反超民生爲股份行首位

雖然去年信貸投放創下歷史新高,但大行、股份行對公業績卻出現分化,甚至對公收入也出現下滑。

對公(公司金融業務)與零售(個人金融業務)此消彼長。4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四大國有銀行中,新增對公貸款投放4.20萬億元,佔銀行業全部對公貸款投放的比重超1/3。

2020年是四大行收入結構拐點,繼建行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兩家大行的對公業務收入被個人(或稱零售)業務反超;工商銀行個人收入距對公只少300餘億元,今年反超幾乎板上釘釘。

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也出現大幅分化。中信、民生對公收入下降,招行、光大、平安銀行等對公收入較快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被銀行業界稱爲“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對公業務收入超過民生銀行,成爲對公業務收入、利潤最大的股份制銀行。 

四大行收入結構拐點:中行、農行對公收入被個人業務反超 

對公貸款投放去年創歷史新高。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以實體經濟貸款爲主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2.17萬億元,大幅超過上一年度的9.456萬億元。

各大銀行對公業務出現分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四大國有銀行中,新增對公貸款投放4.20萬億元,佔銀行業全部對公貸款投放的比重超1/3,達34.5%。其中,建行新增對公貸款投放1.40萬億元,爲上市銀行對公投放最多。工行、農行新增對公貸款投放也均超1萬億元,分別達1.15萬億元、1.04萬億元。

不過,除工行、建行對公業務收入分別增長4.39%、7.60%外,中行、農行2020年對公業務收入下降,建行、農行對公業務利潤也出現大幅下滑。農行對公業務利潤大跌近30%。

利潤下降,與應對不良增加計提撥備有關。但部分四大行對公收入下降,原因爲何?

分析中行財報,對公業務收入下降主要是對公貸款利率去年大降18BP。具體來看,2020年,中行在內地的公司金融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68.33億元,同比減少下降0.48%。中行的對公業務的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和佣金淨收入均出現下降,降幅分別爲4.44%、7.71%。中行財報稱,去年淨息差爲1.85%,同比下降4個基點,主要是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以及美聯儲降息等因素影響,資產端收益率下行。其中,中行的對公貸款平均利率4.27%,較上年大幅下降18BP;而個人貸款平均利率4.88%,較上年增加4BP。

農行情況亦類似,該行對公業務利息淨收入下降1.11%。這使得農行2020年度個人業務收入佔比首次超過對公業務,該行個人業務收入2767.53億元,佔比42.1%;農行去年對公業務收入2600.75億元,同比下降3.78%。農行公司類貸款平均收益率4.27%,較上年下降了21BP;而個人貸款收益率上升了6BP。

對於息差趨勢,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在該行業績會上稱,該行整體判斷淨息差還是面臨一定的壓力。資產端,考慮到貸款邊際利率偏低,貸款LPR重定價因素,貸款收益率仍將延續下行趨勢。但隨着邊際利率的逐步穩定,收益率的降幅可能趨緩。負債端,綜合考慮存款定價的行業自律越來越嚴格,高成本存款創新產品壓價空間有限等因素,存款付息率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也比較小。至於今年一季度,在LPR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影響貸款收益率的主要的變動因素就是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初步測算住房貸款重定價會拉低淨息差2至3個BP。

值得注意的是,農行大幅增加了信用減值損失。農行2020年對公業務信用減值損失1121.22億元,同比增加30.11%;與之對應,農行對公業務利潤775.20億元,同比下降29.77%。該行財報稱,充分考慮宏觀環境的不確定因素,穩健審慎計提貸款減值準備。

不過,在去年降息的環境下,工行、建行對公業務收入仍保持了增長,分別達4033.71 億元、2843.93 億元,增速分別是4.39%、7.60%。工行、建行公司類貸款平均收益率4.23%、4.12%,分別下降25BP、29BP。

建設銀行行長王江表示,息差收窄已成商業銀行普遍特徵。他預計,2021年中國貸款利率保持平穩和適度下調,存款市場受到市場競爭和存款定期化影響,成本剛性近期出現上揚態勢,貨幣市場利率或維持窄幅波動。“今年息差管理應該說有難度、有壓力,但總體能保持平穩狀態,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4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LPR利率爲:1年期LPR爲3.85%,5年期以上LPR爲4.65%。自2020年4月以來,LPR已連續12個月保持不變。業內預期貨幣政策不存在大幅變動的可能性。 

股份行對公排名:招行對公收入反超民生 

與國有大行類似,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也出現大幅分化。中信、民生對公收入下降,招行、光大、平安銀行等對公收入較快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被銀行業界稱爲“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對公業務收入超過民生銀行,成爲對公業務收入、利潤最大的股份制銀行。

不過,招行遠非對公貸款投放最大銀行,該行去年新增對公投放1346.37億元。興業、中信是去年對公貸款投放最多的銀行,分別達2474.20億元、2003.54億元;民生、光大對公投放分別是1701.79億元、1672.4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對公業務利潤僅51.78億元,遠不及寧波銀行對公業務58.75億元利潤,也不及渤海銀行對公業務56.62億元利潤。究其原因,平安銀行2020年對公貸款投放新增953.73億元,與渤海銀行對公貸款新增929億元相差無幾。

從股份行對公業績看,2020年,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對公業務收入分別爲1019.46億元、894.62億元,分別下降0.20%、4.60%;對公業務利潤分別爲223.61億元、206.89億元,分別下降55.54%、9.12%。與之對應,招行、光大、平安對公業務收入分別是1223.45億元、595.55億元、558.43億元,分別增長9.32%、11.88%、7.48%;對公業務利潤分別是554.37億元、206.19億元、51.78億元,分別增長19.40%、23.69%、10.03%。

招行2020年度對公業務收入、利潤成股份制銀行第一。該行批發金融業務淨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均出現快速增長;批發金融業務稅前利潤507.67億元,同比增長12.70%。一位招行相關人士表示,招行近年來反思零售業務佔比過高的問題,因而加大了批發金融業務方面的投入,補足對公業務短板。招行行長田惠宇去年也表示,目前招行零售佔比超過55%,該行此前提出的五年規劃大概在60%左右,但這次疫情也讓招行重新思考戰略定位、戰略規劃的適當性。

根據招行財報,該行建立了戰略客戶、機構客戶、小企業客戶、同業客戶、離岸客戶等分層分類、專業專注的對公客戶服務體系。其中,總行級戰略客戶數288戶,對應自營存款日均餘額7348.44億元;機構客戶數4.15萬戶,對應存款日均餘額9143.56億元;小企業客戶212.21萬戶,對應存款日均餘額6517.18億元

此前,一位華南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零售業務的“天花板”是對公業務,大部分銀行零售客戶主要來自對公業務,也就是對公客戶的代發工資客戶。雖然線上理財、線上貸款發展最快,但代發工資仍然是個人客戶第一大來源。問題在於,國企、大型民企等優質客戶大頭在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放貸、營銷能力跟不上,這部分優質對公戶衍生的個人客戶,就成了股份制銀行的短板。

從對公客戶數看,各家銀行財報顯示,公司客戶總數223.3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42%。其次是浦發銀行,公司客戶數達到167.99萬戶,較上年末增加 13.01 萬戶。民生銀行境內有餘額對公存款客戶138.81 萬戶,比上年末增加 9.07 萬戶。

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因小微金融特色而一直居於股份行對公業務之首。不過在2020年,民生銀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43.09 億元,同比下降 36.25%;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加快問題資產處置節奏,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其中貸款撥備計提同比增長 26.52%,貸款撥備消耗同比增長 31.77%。

由於股份制銀行對公貸款定價能力弱於國有大行,股份行的公司類貸款息差降幅亦較大。與國有大行零售貸款收益率反而增長不同的是,股份行的個貸收益率亦是大多下調。

2020年,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浦發的公司類貸款平均收益率分別是3.98%、4.84%、4.84%、4.69%、4.11%、4.27%,分別較上年下降36BP、42BP、35BP、28BP、14BP、60BP;對應零售端貸款收益率分別下降18BP、42BP、16BP、5BP、8BP、53BP;僅興業銀行公司類貸款平均收益率4.40%,下降31BP,但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增加32BP。 

公司金融下一步:走向場景化、產業鏈 

七八年前,銀行業強調“大同業”“大資管”;兩三年前,銀行業強調轉向“大零售”。對公業務下一步向何處去?

各大銀行的回應是走向場景化、產業鏈。四大行中,建行財報稱,強化渠道賦能,豐富場景運用,以數字化經營提升獲客、活客能力,公司存款穩步增長。去年末境內公司存款9.70萬億元,增長8.48%。累計爲3693個產業鏈的6.55萬戶鏈條企業提供5626.59億元網絡供應鏈融資支持。

中行財報稱,通過對教育、醫療等行業的全產業鏈、場景化營銷,提升重點領域市場競爭力。做好場景建設及產品交叉銷售,努力提升獲客、活客能力,夯實存款業務發展根基。去年末內地人民幣公司存款6.45萬億元,增長7.08%。

農行財報稱,推行對公客戶數字化分類營銷,有效提升營銷精準性和服務水平。拓展對公金融場景,提升“全流程、全場景、全客羣”的金融服務。去年末公司類互聯網場景達 7.49 萬個,比上年末淨增 4.86 萬個,服務對公及個人客戶 7700 餘萬戶;企業網銀和企業掌銀活躍客戶數分別新增 94.56 萬戶和 87.55萬戶。

交行財報稱,深耕場景金融,服務政務、民生、小微企業相關金融需求,包括圍繞醫療、園區、物業、停車、抵押、黨費等細分領域強化場景金融應用,推出惠民就醫、普惠 e 貸、e 證行、e 抵押、綠能 e 充等線上服務。深耕優化保理融資系列產品,累計拓展達標產業鏈網絡超過 5100個,產業鏈金融重點產品融資餘額超過 18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7.07%。

股份制銀行亦陸續上線企業版本App。招行財報稱,基於機構類場景開發小企業線上化融資產品,打造“渠道、場景、數據”+“產品”的“3+1”產品體系。基於政府採購場景,上線政採貸2.0版 ;基於公共資源交易場景,上線投標貸 ;基於出口退稅場景,上線退稅快貸2.0版 ;基於小企業金融結算場景和“銀稅互動”數據,上線結算流量貸。開發小企業移動端作業平臺,推進小企業信貸業務流程的線上化,持續提升集中審批效率,優化客戶體驗。

光大銀行財報稱,大力推進“客戶倍增”計劃,深耕客羣分層經營,打造具有財富管理銀行特色的客羣體系,對公有效客戶數量增長、質量提升;加快向輕資本輕資產轉變,圍繞產業鏈強化科技賦能,創新升級線上產品,提升公司業務價值。

中信銀行財報稱,大力推進對公客戶經營。一是發揮傳統優勢,加強核心客戶合作,實施鏈式獲客,延伸營銷股權鏈、資金鍊、交易鏈等,做大核心客戶“朋友圈”;二是加強板塊內和板塊間合作,強化產品優化和營銷推動,進一步提升產品覆蓋度和客戶粘性;三是強化場景獲客,圍繞園區、教育、醫療、餐飲、新興產業、商超等重點業務場景進行批量獲客;四是加強協同獲客,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的優勢,加強與中信集團內部協作,進一步實現拓客;五是加強數字化轉型,提升技術支持水平,投產線上化閉環營銷體系,優化開戶流程,提升服務質量。 

平安銀行提出重塑資產負債經營。該行稱,着力打造新型供應鏈金融、票據一體化、客戶經營平臺、複雜投融及生態化綜拓“五張牌”,藉助平安集團在生態經營、產品服務、多業態協同等方面的優勢,重塑資產負債經營。

(作者:辛繼召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