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找房

2021年4月23日是貝殼成立三週年的日子,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和CEO彭永東分別發表了公開信。

左暉表示,服務者如果自身得不到尊重的話,也很難去尊重消費者。貝殼的使命是“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希望可以通過貝殼爲店長和優秀的經紀人提供更好的幫助,讓他們爲消費者提供高效、有品質、平等服務的同時,也能夠有不錯的收入。

彭永東表示,貝殼做的是價值觀的生意。而貝殼的核心價值觀包括了:客戶至上、誠實可信、合作共贏、拼搏進取。

以下是左暉公開信全文:

2001年我們開始做鏈家,在公司成立之初的三年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身立命”。從2004年開始,我們主要的任務是要“贏”,要超越競爭對手。夥伴們無比團結、無比拼搏,一次次的分區、裂變,在2007年我們做到了北京市場第一,並在這之後開啓了一系列對於物、人、服務的標準化、線上化的改造,以及品質重塑。於是我們在2010年啓動了線上化、2011年推出了真房源、2012年發佈了服務承諾。

我們這個組織的特點是會不斷地自我反省,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城市乃至這個行業,有鏈家和沒有鏈家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會看到的是,行業依舊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消費者的居住服務體驗並不美好。如果行業整體不去發生一些改變的話,那麼沒有哪個品牌可以獨善其身。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這羣人的使命發生了變化,從“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好”逐步到“怎麼樣讓行業變得更好”,我們更希望能夠徹底改變消費者對行業的看法。

作爲服務者,如果自身得不到尊重的話,也很難去尊重消費者。但要讓服務者得到尊重,首先是服務者能夠爲消費者創造足夠多的價值,換言之就是你需要值得被尊重。而這需要爲好店長、好經紀人提供更多的科技、產品、服務、工具、數據,來幫助他們完成價值創造的過程;需要我們和品牌在一起,幫助門店和經紀人爲消費者提供有品質、有效率、平等的服務,能夠有合理的不錯的收入,能夠一定程度上平衡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家庭,從而讓消費者的體驗是愉悅的。這件事,對我們這羣人有特別大的驅動力,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正是這種使命感最終催生了“貝殼”的出現。所以,我們將貝殼的使命確定爲“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因爲這是行業裏最大的痛點!

4月23日是貝殼三週歲的生日,全國約4萬名的貝殼幹部、員工會召開價值觀研討會。關於研討會,我只關心幾件事:(1)大家是討論我們哪些方面做得好的時間多?還是討論我們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的時間多?(2)是討論自身利益得失的時間多?還是討論爲客戶創造價值的時間多?(3)是討論“該不該做”的時間多?還是討論“怎麼做到”的時間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希望大家問問自己:你還記得你當初許下的夢想嗎?你每天在做的事是在無限接近它嗎?是離你的夢想越來越遠了還是越來越近了?

我們一起努力!

以下是彭永東公開信全文:

今天是2021年的4月23日,三年前的今天貝殼正式成立。回首來路,總是會生髮一些思考,並去問自己一些問題。今天,我將這些問題也拋給貝殼的小夥伴們: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我們一步步走到此時、此地?這一路上,我們都經歷過哪些艱難躊躇和選擇?讓我們做出艱難選擇的依據、憑據到底是什麼?對於這些依據和憑據,我們是否始終深信不疑?相信相信的力量,能夠把我們帶到多遠的明天?

我們總在說:貝殼做的是價值觀的生意。價值觀就是我們這個組織的底色,亦是讓今天這一切能夠發生背後所蘊含的偉大力量,並且深刻影響着組織中每位小夥伴身處其中的感受。在今天,貝殼全體約4萬名員工將放下手中工作,拿出一整天的時間來進行價值觀研討,用這種精神洗禮、同頻共振的方式來紀念我們的三週歲生日。

核心價值觀: 客戶至上

客戶是一切商業活動的原點。如果把我們這個組織譬喻爲一個生命體,那麼唯一能給這個生命體提供“生”的力量的就是客戶,就是消費者。客戶會決定我們會變得更好、或是更差。客戶有多喜歡我們,或是有多討厭我們,直接決定了我們還能走多遠。當客戶選擇我們再也沒有特別理由的時候,我們也就達到了天花板。

知道客戶很重要好像也沒那麼難,但在實際的經營活動中往往又不太容易做到。當我們還很弱小的時候,面對屈指可數的幾個客戶,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對客戶好”。每個客戶對我們而言都是100%、是一副活生生的面孔;當我們能服務100萬客戶的時候,你心中想的是0.0001%,或依舊是鮮活的面孔呢?客戶至上,提醒我們的是,永遠銘記:是客戶給予我們“生”的力量、永遠保有“DAY ONE”之心。

核心價值觀:誠實可信

服務產業的核心是經營信任,但信任並不會突然產生,客戶需要和你相處一段時間,來檢驗你說的和做的是不是一致。組織也一樣,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的信任,都是在一起經歷過一些事之後纔會產生,比如大家對組織信任與否、組織信任大家與否,都要經過“事”的檢驗。譬如2018年我們開始做貝殼,在48小時內完成了對近2萬人的選拔和調動;8個月後又是涉及3萬人的變動,被外界稱爲“現象級的執行力”。爲什麼能做到?核心是,大家是否相信:組織每次的選擇,是不是有更大的機會,讓組織中更多的成員能變得越來越好?如果答案是“是”的話,大家就信。

這兩年的新年寄語,我們一再提到讓貝殼更真實,無論是面臨OKR或KPI的管理真實、到面對使命的意義真實、到面對自己的自我真實,一個更真實的自己,一個更真實的組織都需要我們嚮往之、踐行之、持續迭代!

核心價值觀:合作共贏

任何產業進步的標誌之一,就是分工越來越細化以及專業化。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在專業的路上走得越深,有時反倒會沉浸在自己的語言體系中,越來越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從而失去共同語言。產業互聯網,想改變任何場景都需要多方參與,這也顯得“合作共贏”並不那麼容易。但希望大家明白的是:每個人都有一個“靠譜賬戶”,你做的事情都會給你計算上一個積分並計入其中,這些積分會決定未來多少人幫你、你能走得更寬還是更窄。我們的經驗是:不妨就喫點“虧”吧,喫虧到最後其實“佔便宜”,合作中要把自己放得“小”一點,因爲在使命和願景、以及更大的意義面前,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很渺小。

核心價值觀:拼搏進取

爲什麼要“拼搏”呢?因爲能力不夠。如果能力夠的話,你會覺得輕鬆、不需要拼搏。那爲什麼要“進取”呢?因爲不滿足、希望更大的成長。組織和個人都是如此,核心是你是否相信一件事:付出往往也意味着機會?我自己很相信這個事情,並且組織也很樂於爲拼搏進取的夥伴們創造和提供更多的機會。這其中,我不能確定組織是否可以很精確、很公平的去衡量每個人的努力,但可以保證的是,大概率來說不會出現一種問題,就是你在組織中的發展需要靠人際關係,某個人沒什麼才能但可以一再晉升,組織是旗幟鮮明、堅決的反對這個事情的。

我會相信:你努力提升自己的話,你不喫虧,即使有一天離開貝殼也會更有競爭力。而貝殼需要做的,是能給價值觀正、努力且有成果的夥伴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舞臺。

我們所處的賽道不乏喧囂,而我們最應該做,只能去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行動去回答一個沉甸甸的問題:因爲貝殼的存在,而讓這個行業有何不同?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