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神奇地球!在南極朝137米冰洞扔冰會聽到什麼?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在短短几十年裏,氣候變化和人類用水逐漸改變了地球傾斜度,產生一定程度的“極地漂移”。

任何物體的自旋都受到其質量分佈的影響。事實表明,地球質量分佈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因爲它融化的內部處於動盪之中,表面處於變形,水是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因爲水的質量很大。在過去20年裏,美國宇航局兩個超靈敏衛星任務——重力恢復和氣候實驗(GRACE),以及後繼任務,持續分析地球的這種地球質量變化,但這些觀測是從2002年纔開始的。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尤爲關注上世紀90年代地球傾斜變化,那時還未獲得相關人造衛星觀測數據。相反,研究人員轉向觀察水——進行冰的損失測量、以及統計人類抽出地下水的數量統計,同時,結合了兩極漂移情況。

依據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的數據,1995年,地球磁極漂移完全改變了方向。從1995年至2020年,磁極運動的速度比1981-1995年測量的平均速度增加了大約17倍。

通過將水測量數據與極地漂浮數據結合在一起,研究人員表明,大部分磁極運動是由極地水損失引起的,陸地上的冰融化最終流入海洋,較少部分的水損耗在其他地區,通常是人類作爲地下水使用。

有趣的是,還有更多的極地漂移觀測結果,依據美國地理物理聯合會的統計數據(研究人員測量極地漂浮現象已有176年),這些數據和新的方法可以幫助科學家在冰流失和地下水使用的良好記錄開始之前追蹤水的運動方式,中國科學家水文學家劉素霞(音譯)在聲明中表示,這些發現爲研究地球歷史氣候驅動的極地運動提供了重要線索。

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葉傾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