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重磅!又見外資進軍證券業,這次是歐洲銀行巨頭!證監會已接收材料,這些外資也在加快動作

時隔半年,又有外資券商謀求中國券商牌照,也是今年首例外資申請設立券商!

4月27日,證監會官網顯示,證監會接收法國巴黎銀行(簡稱“法巴銀行”)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材料。法巴銀行向券商中國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目前尚不方便透露擬設證券公司的股權安排。

針對擬創設證券公司今後的戰略方向部署,法巴銀行相關人士回覆券商中國記者稱,該行積極謀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法巴銀行擬設證券公司

4月27日下午,證監會行政許可辦理大廳更新了一則證券公司設立審批信息,經券商中國記者求證,該事項系法國巴黎銀行申請設立證券公司,目前證監會已接收設立審批材料,這也是今年首例外資申請設立券商。

對於業內重點關注的股權比例問題,法巴銀行相關人士回覆券商中國記者稱,由於目前剛剛提交申請資料,尚不方便討論更多;同時也表示,法巴銀行積極謀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該人士表示,法國巴黎銀行在中國歷史悠長,經長期耕耘,目前已擁有全面的企業和機構銀行業務,併成功設立了資產管理合資公司。作爲未來發展的一部分,法國巴黎銀行正探索增強中國本地業務能力, 以期向中國內地市場客戶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服務。

在3月20日至22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法國巴黎銀行董事長樂明瀚也曾表示,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給外資企業和外資銀行都帶來很大機遇。

事實上,法巴銀行對中國金融牌照早有佈局。其官網信息顯示,法巴銀行2003年與海通證券成立了海富通基金公司,持有海富通基金公司49%股份;同時通過與南京銀行戰略性合作,涉足零售銀行業務,目前持有南京銀行18%的股份。

資料顯示,法國巴黎銀行早在1860年就在上海開設了首間辦事處, 是最早進駐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法國巴黎銀行目前在中國擁有近500名員工。法巴銀行在中國的業務主要有三塊:一是對機構及企業客戶的業務,着重於存貸款、間接融資或直接融資的固定收益方面業務,包括外匯、債券、利率以及大宗商品等;二是私行業務;三是託管業務

法巴中國CEO賴長庚:外資行新價值在於深耕境內業務

法巴銀行(中國)披露的資本管理信息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淨額、一級資本淨額、總資本淨額分別是102.98億元、102.98億元、107.16億元,對應的資本充足率分別是13.9%、13.9%、14.5%,高於最低監管資本要求。

2019年9月,法巴銀行成爲首批獲准可開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A類主承銷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並在當年12月落地了第一單業務,這也是首批獲得該項資格的兩家外資銀行之一。此前,法巴銀行及滙豐等三家外資行,獲批進行“境外企業熊貓債”主承銷業務。

此前,法巴銀行(中國)CEO及行長賴長庚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談及在金融擴大開放的背景下,包括法巴銀行在內的主要外資銀行目標在於進一步打入國內市場,“對於部分有決心紮根中國且資金、資源充足的外資行,抓住機遇、加碼境內業務可能是外資行未來三五年的重點。”賴長庚說。

他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外資行先前的利基在於跨境業務,但隨着外部大環境的變化,外貿依賴度、跨境併購減緩,外資行的新價值將基於債券、證券等執業牌照的金融工具創新業務。

“法巴銀行在國外,是能做所有(牌照)業務的‘全能銀行’,但國內只能做商業銀行,投行業務。”賴長庚認爲,隨着中國金融開放不斷提速,兩率合一、LPR引入等也帶來國內金融市場不斷蛻變,外資銀行要專注國內也要提供新價值,比如基於既有的簡單型借貸產品創新、金融工具創新,覆蓋更多客戶。

爲了實現更好的金融開放,他表示,金融產品豐富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樣才能避免資金在市場情況不好的時候大幅流出從而加大波動性,留住長期資金以更好地服務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不同交叉來規避風險。

外資券商加速進軍中國

自去年4月1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後,各家外資行紛紛通過增持、收購、新設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在中國的業務佈局。

除此次法巴銀行擬設立證券公司外,2020年9月28日,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與青島國資聯手,申請設立青島意才證券,外資股東持股51%;數日之後的2020年10月10日,渣打銀行(香港)遞交了申請設立證券公司的材料,並獲得了證監會接收。

2020年8月,兩家外資持股均爲51%的合資券商——大和證券(中國)和星展證券(中國)相繼獲批。其中,大和證券(中國)已於2020年12月15日召開創立大會,擬於年前開業;星展證券也曾表示,將加快在黃浦的辦公場地裝修,待工商註冊並獲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早日在黃浦開張運營。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國內共有9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是:滙豐前海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中國)、星展證券(中國)、瑞銀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史丹利華鑫證券、高盛高華證券。

其中,滙豐前海證券是2017年在CEPA協議下設立的首家外資控股券商;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中國)、星展證券(中國)也是新設的外資控股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摩根大通以1.78億元的轉讓底價,成功從外高橋手中受讓了摩根大通證券(中國)20%的股權,使其持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股比攀至71%。

而瑞銀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史丹利華鑫證券等雖在設立時受到“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49%”的限制,但外資股東後來也在股權限制放開後,相繼通過提高持股比例實現了控股。高盛集團更是在2020年12月完成了對高盛高華證券100%持股的協議簽署,使其變爲獨資子公司。

就在今年3月15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公告稱,廣東省交通集團、國家能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擬公開轉讓所持有的瑞銀證券股權,合計轉讓比例爲16%。券商中國記者證實,瑞銀集團確定爲受讓方,若順利受讓這部分股權,瑞銀集團將增持瑞銀證券股份至6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