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俠客島】又搞出一項對華法案,這些美國政客太low

最近,美國又搞出了一項重磅“對華戰略競爭法案”。該法案長達280多頁。

美國參議院號稱,“將動員美國所有戰略、經濟及外交工具抗衡中國日益崛起的全球力量”“法案代表了前所未有的兩黨合作”。國際分析人士也認爲,要研究未來幾十年的中美競爭,這是“不可或缺的集成性參考文件”。該法案未來仍需經美國國會兩院審議修改及總統批准。

這份文件到底說了什麼?

4月初,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兩名參議員首提“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以“確保美國可在未來數十年內,與中國展開全方位的國家及國際力量有效競爭”。

從內容上看,該法案涵蓋美國外交戰略制訂、價值觀輸出、科技創新、經貿保護、軍力提升、基礎建設、盟友關係、戰略安全等,針對的戰略競爭對象只有一個:中國。

例如,在外交戰略方面,法案提出,要重塑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加強對印太地區的安全援助,“在西半球、歐洲、亞洲、非洲、中東、北極以及大洋洲全線應對中國挑戰”,這跟此前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收縮”完全不同;

在經貿及技術領域,要“在科技領域重點幫助美國公司獲得穩定可靠的全球供應鏈”“全面擺脫在稀土、電池、醫藥等領域對中國的依賴”,進一步追蹤“美國市場中的中國公司”及“知識產權侵犯者”,以針對中國“掠奪性的國際經濟行爲”。後兩者是上屆政府就在搞的,擺脫稀土、電池、醫藥三領域的依賴性則屬本次法案的新提法;

在盟友關係方面,法案提出強化“印太盟友”“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和“美臺關係”,其中美臺關係被稱爲“美國印太戰略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鼓吹“美臺官員互動不應受到限制”,甚至連“臺灣的不對稱防衛戰略、防衛費用”美方也要支持,目的是爲美國在臺海搞事情提供更多法理依據;

在價值觀輸出方面,法案則要求美國插手香港、新疆等地區事務,授權一系列“人權和公民社會”措施,這些美國已經在做了;

至於軍力提升這部分,法案要求加強與盟國協調合作,共享中國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常規力量、核、空間及網絡空間等戰略領域的一切信息,應對“中國軍事現代化和軍事擴張”。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告訴島妹,上屆政府期間,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就提出過“戰略法案”。如今民主黨牽頭重提,一是延續過去4年對華戰略競爭趨勢,回應中美兩國實力對比變化;二是近年來,國會在對華事務上的主導性日益增強,面對“更熟悉華盛頓規則”的美國現任政府,要搶先一步設置議程。

在刁大明看來,相比白宮,國會在對華事務態度上更強硬、更露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介紹,之前特朗普上任後不久,美國國會便通過了針對俄羅斯、伊朗、朝鮮的法案,將這些國家設定爲“敵國”,並要求政府制裁。當時很多人認爲,這是國會的傳統建制派精英限制總統外交權力的做法。

蘇曉暉說,這次對華法案也類似,可以視爲國會在對外政策制訂上對美國現任政府施加影響之舉。法案通過的時機,也正是現任政府對華政策評估和成型之際。可以說,政府處理中美關係時涉及合作、管控、對話、鬥爭等複雜層面,但國會試圖“壓倒性地使中美關係走向負面”。

渲染競爭、遏制甚至敵對氣氛,是該法案的核心意圖。

對於280多頁法案的“超大體量”,蘇曉暉認爲,本次法案將大量涉華負面議題整合集納,充分體現了近年來美國兩黨日趨一致的涉華立場,預計將在政策、輿論層面產生較強勢能。

在刁大明看來,該法案几乎無所不包,“可以說是一個跨議題聯動、全政府聯動的全面法案。比如,此後如果美國要跟中國進行基建競爭,外交、商務、交通、能源、國際開發署等各個美政府部門都會捲入。”

至於法案提出的具體措施及目標,刁大明認爲新意不多。他認爲,最值得警惕之處在於法案有意將“意識形態/價值觀因素”視作涉華問題支點。

“上屆美國政府傾向於拿‘泛安全化’說事,而本次法案在提及供應鏈重組、技術競爭、基建競爭甚至美臺關係時,均以意識形態驅動。比如,法案試圖將臺灣塑造爲區別於中國大陸的‘價值觀典範’,這種意識形態劃界非常危險,會把‘中國威脅論’渲染得更嚴重。”刁大明說。

蘇曉暉認爲,這份法案一旦通過,會讓美國行政部門有更大操作空間,比如更靈活地打“臺灣牌”;行政部門的一些現存戰略也可能與法案中的有關內容形成合力。這些影響可能會在較短時間內顯現。

刁大明稱,對法案中符合美國國內訴求的部分(經貿及技術競爭、基建競爭、網絡安全等),行政部門可能照單全收,但同時要考慮這樣做是否會捲入“成本失控”的全面對抗。

對於美方近段時間表現出的“戰略思維”,中方表態已十分清楚:中方致力於同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即便某些領域兩國存在競爭,也應是公平公正、遵守規則的良性、有序競爭。而這份法案企圖把中美關係引向完全對抗的方向,可謂用心險惡,也說明有些美國政客實在太low。

文/點蒼居士、雲中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