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網友中聽到一種聲音:“現在手機太同質化了,沒什麼特色”。確實,如果給當代智能手機行業挑一個關鍵詞,“同質化”就會是熱門候選之一。其實在十幾、二十年前,情況並不是這樣。當初的手機可謂是“奇形怪狀”,品牌數量也比現在多。

2007年:可以翻蓋又能旋轉的諾基亞N93i

由於種種原因,個性化設計和各種各樣的品牌逐漸消亡,只剩下現在的幾個大品牌,使用着大體相似的設計框架,不斷地造出從外形到功能上都大同小異的產品。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現在的手機都差不多?爲什麼個性化產品的日子不好過?我們還能見證更多個性化產品嗎?希望本文能在這幾個問題上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路和頭緒。

其實“同質化”的鍋並不應該是手機廠商背,如果非得找人背,這個鍋應該是所有行業內企業以及該行業產品對應的消費者一起背。假如市面上真出了個非常個性化的手機,又有多少人真的肯掏錢購買呢?

2020年:LG Wing(圖源:網絡)

“同質化”在各個領域都有發生,驅使這種狀態的主要兩個因素恰巧是企業與消費者各自的“底線”:企業要盈利、消費者要滿足自身需求。而一個成熟的行業,恰巧就至少要做到這兩點。所以“同質化”其實是行業成熟的結果。至於這個結果是不是“副作用”,就得看每個人的看法了。

如今的手機越來越難從正面區分型號

因爲手機是一種大衆產品,無論一個人對這個領域“發不發燒”,他/她都需要一部手機。所以手機市場的同質化最爲人所熟知。

手機同質化的開始時間點其實和手機演化階段有關。1973年手機被發明到2007年初代iPhone誕生的這段時間是手機市場“野蠻生長”的時期,同質化似乎與這個行業毫不相干。

2008年:商務全鍵盤代表諾基亞E63

在那段時間內,光是手機的形態,就有翻蓋、翻轉、直板、側滑蓋、下滑蓋、上滑蓋這幾種類型。甚至在直板這一大類裏,就有細長和矮方之分。那時大家離不開的實體鍵盤也有全鍵盤和九宮格兩大類。

2009年:滑蓋九宮格手機索尼愛立信W995c

其實不用點出來,大家應該就能看出這種“個性化”也有壞處,它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體現。各個品牌,甚至是同一品牌內不同手機的屏幕比例都不一樣,鍵盤佈局還不一樣。想在換手機後做到低學習成本的一致性體驗是很難的。這就給消費者造成了使用體驗上的不便。

2004年:“口紅”手機諾基亞7280,不看說明你知道怎麼用嗎?

而且,這種在不同形態之間的摸索和搖擺其實就是因爲大家還沒找到適用性廣泛的最優解。如果廠商找到了一個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通用性設計,那麼這些奇形怪狀的手機就會變少。這種“通用性設計”,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由2007年初代iPhone開啓的直板觸摸形態。

2007年:現代手機形態開創者iPhone

當大家都覺得iPhone那種形態好用後,手機廠商就開始主動向這種形態靠攏,如此一來消費者的選擇就多了,也能讓更多廠商賺到錢。所以我們才說“同質化”是一種行業成熟的體現。

當然,個性化產品的“不成熟”並不是壞事,不應該、也不會是被歷史淘汰的東西。因爲任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進步,進步就離不開探索,探索初期就會有不成熟。雖然很多個性化產品都沒有很好的結果,但它們至少爲行業之後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2017年:異形屏先驅之一夏普AQUOS S2

舉幾個最出名的例子,目前已經成爲手機剛需的全面屏、高刷屏、超廣角副攝、異形屏都是早期的“個性化”設計。如果沒有LG、夏普和Essential等公司的嘗試,這些設計也就不會被市場逐漸接納,造福用戶。

2017年:全面屏開創者LG G6(18:9比例屏幕)

如今的摺疊屏手機也是一個很有可能成功的例子。面對高昂的價格與不如傳統手機的成熟度,摺疊屏手機的銷量無法與傳統手機相提評論,但它卻是目前最有可能成爲繼2007年初代iPhone之後的又一手機新形態。

2020年:摺疊屏手機三星Galaxy Z Fold2 5G

當然,個性化設計對於新方向的探索是需要資金支持的,資金來源於哪?不管是自己往裏砸錢,還是吸引投資,產品本身的新設計都得具備有可能在未來產生有意義成果的硬實力。摺疊屏就是一種前途好、行業普遍願意爲之投錢的新設計。沒有最終成型的模塊化手機則是反例。

2016年:模塊化手機之一LG G5

但不論一種個性化設計有多麼好的前途,它都存在風險和高昂初期成本。所以一家在其它產品線或業務上有穩定收入的企業就更有可能扛過探索新技術的艱難“新手期”,最終迎來雨後彩虹。上來就玩個性化的初創公司就很難做到可持續發展,因爲自身的資源無法滿足長時間的市場耕耘。

2017年:Essential PH-1,初創公司特立獨行翻車案例(圖源:網絡)

另外,如果把視野聚焦到一款特定型號的手機上,這款手機也不應該是一個由內而外的“實驗品”,而應當是在基礎功能足夠好的底子上再進行若干個性化設計的“半創新”型產品,這纔是比較保險的新設計探索方式。

基礎功能夠強的全面屏手機:三星W21 5G與華爲Mate X2

正面的例子還是摺疊屏手機,不論是三星還是華爲,這兩家的摺疊屏產品在手機的基礎功能上,哪個不是頂級?還有蘋果改用劉海屏、去掉3.5毫米耳機接口的“任性”,也都是在基礎產品力足夠強大的情況下才開始施行的。

2017年:“劉海屏”潮流推動者iPhone X

所以,不論是從整個企業的產品經營上來看,還是具體到某款型號的產品來說,想玩“個性化”都得有個前提——基本功已經做好。個性化產品不會滅絕,但“個性化”並不是廠商不去滿足消費者基本需求的“免死金牌”。個性化設計或產品,無法、也不應該獨挑大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