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虽然大多没有唐诗宋词的优美与高雅,但其言简意赅的特点使得其在民间的流行丝毫不亚于诗词歌赋。除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俗语外,几乎都是劝人向善,教人学好的体裁。诸如“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等等字里行间尽是古人的良苦用心。虽然俗语并无深远意境,但句句肺腑让人记忆尤深。作为古人长期实践的处世智慧,对人性及事物本质的洞察不可谓是入木三分,尤其是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物欲与愈发势利的人际关系中显得更加可贵,好比这句“人贪三样,一生白忙”,年少听闻一笑置之,年长之后无尽叹息。

人非圣贤,自然做不到无欲无求。然而总有许多事情在未得之前厚颜以求,既得之后又索然无味,似乎奔波一场却空空如也,归根到底便是“贪婪”作祟。贪心既起必然内祸于心而本末倒置,外惑于行则不知轻重。《吕氏春秋》中说“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国且如此,匹夫又岂能独活。虽然贪婪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似乎也并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危害,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它们虽然没有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恶劣,但却严重阻碍了自己获取更多的幸福。

一,贪酒不顾人

“酒”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时常扮演着是非成败的决定因素,以至于给人以酒局定乾坤的错觉。事实上酒局不过是明人的掩饰,关乎利益的抉择早已百转千回盘算淋漓。许多人为了成败而在酒局上奋不顾身,殊不知对于决策者而言不过跳梁小丑供人愉悦而已,他们大多早已做好与否的打算,走此过场无非是审时度势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对于奋不顾身的饮酒者而言无疑是身心俱疲,成了典型的“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更有甚者枉顾亲朋而发泄,殃及至亲而肆虐,着实一番悲惨景象。

二,贪色不顾身

常言“色字头上一把刀”,然而好“色”是人的天性,所谓“食色性也”莫过于此。战国时期梁惠王说自己好色,孟子回答说“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可见好色本无需像程朱理学那般“存天理灭人欲”,只要不放纵自己的色欲,不因此影响君子之道,好色本无大碍。如若放纵好色的本性而变为贪色,结局自不言而喻,古往今来因此国破家亡的不计其数,还用“红颜祸水”来掩饰其好色的本质。如今颜值当道,成了筹码与资本且无孔不入,好颜与好色并无二致,因此而“不顾身”者更应当警惕。

三,贪财不顾亲

贾谊说“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后者尚能青史留名,前者却是血本无归。不仅死后财归他人,生前也必然难得安宁。不仅自身为了守财而求神拜佛,还得为了争财而绞尽脑汁,同时还要在维护自己财产的基础上周旋于家人之间。心中守财而六亲见疏,夙兴夜寐却夜半虚席。晚年体力渐衰无力奔波之时,唯有作茧自缚难享人间天伦的叹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