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廣大脫貧羣衆露出了真誠笑臉,這是對脫貧攻堅的最大肯定,是對廣大黨員、幹部傾情付出的最高褒獎,也是對革命先輩和英烈的最好告慰。《天天學習》特別策劃“笑起來真好看”系列,記錄鄉親們的幸福生活,帶您一同感受鄉村的美麗蝶變。

天天學習時隔30多年,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北賈村小學的老校長王正安仍記得,從習近平手中接過捐款時,自己忍不住鼻子發酸。

那是1985年5月,習近平離開正定赴廈門任職前,專程來到北賈村小學詢問校舍改造工程進展。

“建新樓還差什麼?”習近平問。

“現在就缺鋼筋。”王正安答。習近平聽了,交代隨行工作人員記下要解決鋼筋的事。

臨走時,習近平遞給王正安一疊錢,“明天,我就離開正定了,這點兒錢留下給孩子們買圖書吧。”200元,相當於當時縣處級幹部3個月的工資。之後,在縣裏支持下,學校還拉回了一車平價鋼筋。

“習書記可記掛着北賈村小學的事哩。”1984年夏天接任校長的王正安說。

1984年3月的一天,爲實地調研校舍情況,習近平來到了北賈村小學。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北賈村經濟條件不錯,村小學卻是一番破敗不堪的景象:校門塌了,師生從牆上的一個大窟窿進進出出;教室的窗破了、門壞了,房頂的瓦片都快掉光了;凳子不夠,有的孩子只能坐到地上;操場是一條馬車、拖拉機來回行駛的大道,嘈雜且危險……

看到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成長,習近平很痛心:“怎麼搞成這個樣子?這麼破敗的學校,你們怎麼看得下去?”

聞訊趕來的村幹部忙解釋:“村裏對學校的改善一直沒顧上,不夠重視,到時候……”

“到什麼時候?”習近平打斷村幹部的話,要求他們當天晚上就開會落實整改,“至少先要有院牆、燈泡、玻璃,有木頭的課桌板凳。”

“就你們村的條件,不應該把小學搞成這個樣子,完全有條件把學校好好改善。”習近平對村幹部發了火,“如果一個月內你們還不行動,就要撤你的職!這件事還要告訴鄉里,鄉黨委也要督促過問,否則,他們要負‘連坐’責任!”

“你們呀,對不起你們的子弟。”離開前,習近平的語氣纔有所緩和。

1983年,時任中共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羣衆交談。

習近平關心教育,從校舍抓起,要求各鄉鎮、各村“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剛到正定工作,他就建議並部署了對全縣學校危房的一次普查,發現全縣200多個村的中小學校有3500多平方米校舍是危房。

學校破,既有經濟原因,也有體制和觀念原因。《習近平扶貧故事》一書提到,當時人們普遍認爲,教育是教育局的事,與公社、大隊無關。可用於教育的款項除去教師工資,已所剩無幾。爲此,習近平提出公社、大隊是轄區學校的主管單位,“誰家的孩子誰抱”。但會開了,落實情況卻不好,所以纔有了北賈村小學之行的那次發火。

正定人民記得,爲掌握全縣校舍危舊情況和修繕進度,習近平一有時間就去轉學校。聽彙報時他會直接問,哪個學校哪個教室的窗戶修了沒,哪個學校哪排平房的房頂補上了沒?

“習書記早把情況摸透了,都在筆記本上記着呢。”時任副縣長的何玉說。

那時,正定對1020間教室危房進行了維修或拆除新建,給孩子們購置了3000餘套木課桌椅,爲16個村校建了新的教學樓。

無論是在地方任職,還是在中央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扶貧必扶智”。他再三強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有近1億人脫貧,相當於每3秒就有一人跨過貧困線。這背後,教育扶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