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從業內獲得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5家保險公司不滿足《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下稱《規定》)中的“償付能力達標公司”條件。而在其餘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中,也有13家險企處於監管紅線邊緣,償付能力補充壓力“山雨欲來”。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渠道雖然多樣,但真正適合中小保險公司的卻不多。從近兩年的實踐來看,股東捐贈是一種低門檻、靈活易操作的資本補充方式,漸次成爲中小險企資本補充新的“流行趨勢”。

5家不達標 13家經營受限

今年3月初開始執行的《規定》強化了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監管要求,保險公司需要同時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三大條件,纔是償付能力達標公司。

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滿足上述條件,成爲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但也有個別公司因爲其中一項或多項因素不合格,而淪爲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其中,安心財險由於三項指標全部不合格,償付能力嚴重不足;渤海財險、中法人壽、前海人壽及合衆人壽4家公司因爲最近一次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爲C類或者D類,不滿足“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的要求,成爲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對於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監管部門將根據其風險成因和風險程度採取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包括限制“董監高”薪酬水平、限制向股東分紅等。

從統計數據來看,其餘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中,也有部分險企處於監管紅線邊緣。據統計,富邦財險等13家保險公司不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75%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的要求。而上述兩項指標是一些細分保險業務的經營條件之一。

根據相關監管辦法,保險公司經營融資性信保業務、開設省級分公司及其他分支機構、經營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等均涉及上述兩項指標要求。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後續經營在上述方面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股東捐贈成“新主流”

這兩年,中小保險公司找到了一些新的補血方式,股東捐贈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3月,鼎誠人壽發佈公告表示,將接受2家股東的現金捐贈,共計5億元。2019年底與2020年底,復星聯合健康分別接受了股東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豐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3.5億元、3億元的現金捐贈。

根據上述兩家保險公司股東捐贈相關公告,股東贈與的資金,保險公司不負有償還義務,可以計入公司資本公積,用以補充償付能力。公告顯示,股東捐贈的資金主要用於支持業務發展,維持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之上。

當然,並不是所有股東都願意無償捐贈。既要幫助保險公司續命,又不影響自身利益,股東借款就成爲另一種幫助保險公司維持運轉的方式。截至2020年底,中法人壽累計向股東鴻商集團借款27次,合計借款金額約2.9億元,以維持公司最低限度運轉。在拿到新股東增資後,中法人壽歸還了借款本息。

但是,股東借款不能計入保險公司資本公積,不能用於補充償付能力,只能用於維持險企日常運營。

從嚴監管態勢下中小險企增資難

實際上,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渠道還有很多。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介紹稱,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盈利轉化爲資本、新增註冊資本、發行符合條件的次級債和資本補充債券、接受捐贈等方式提升資本金。

不過,在中小保險公司實操中,實現資本補充的方式比較有限。王向楠說,2020年年報顯示,財產險和人身險均有略超過70%的公司實現了盈利,但利潤水平普遍較低。增資方面,去年只有中法人壽和中石油專屬財險兩家公司獲批增加註冊資本

業內人士說,近兩年,監管部門從嚴監管保險公司股東股權,清退違規股東的同時加大對增資、參股股東的審覈。因此,對於很多小公司而言,找到符合監管要求的投資人增資並非易事。此前,鼎誠人壽發佈過增資計劃,都沒有獲得監管批覆。

“爲了幫助險企渡過償付能力難關,部分股東選擇了無償捐贈的方式給中小險企救急。這也是目前唯一既能解決償付能力、又不改變股權比例結構的資本補充方式。”上述人士表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並非所有股東都能達成一致共同捐贈,最後往往是大股東或者二股東單獨捐贈。

王向楠認爲,股東捐贈的優點是靈活,要走的變更程序也少,規避了一些針對股東、註冊資本、股權的監管約束。這一方式的缺點是,捐贈股東少了很多注資時可以享有的權利,面臨一些法律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