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最後一天,點下微信公衆號的發送鍵後,一種莫名的情緒蔓延開來,有"比賽終於結束了"的如釋重負,也有"比賽就這麼結束了"的悵然若失。回酒店的路上,雖然口中一直唸叨"折騰壞了",心裏卻清晰地感知到,這五天時間竟是難得的充實。

  根深蒂固的乒乓球情結

  很難想象,一場乒乓球賽會讓一個城市像是"打了雞血"一般。

  從火車站到媒體入駐酒店,再到比賽館,比賽宣傳圖畫到處可見,包括去小飯館喫飯時,服務員們也會就比賽的話題和你閒聊幾句。比賽第一天着實讓我嚇了一跳,畢竟小組賽,原以爲會觀衆寥寥,卻座無虛席,新鄉市民對於比賽的熱情可見一斑。場內如是,場外也不例外,很多沒有買到門票的球迷和市民聚集在場館外的大熒幕前一起觀賽加油,場面異常火爆。第二天比賽期間,邊老師特意去場館外感受了一下,傳回來的圖片讓微信羣的小夥伴們爲之咋舌。

  很多球迷和市民聚集在球館外,近距離感受着乒乓球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熱情。

  親身感受到則是5月5日的單打1/4決賽了。新鄉和老家山東菏澤距離不遠,當天上午忽然接到老爸電話,告知有四位叔輩想來看比賽,而且他們已經在驅車趕來的路上。面對這樣的"先斬後奏"頗爲哭笑不得,着急忙火趕往觀衆入場通道的售票處,好歹買到了4張門票,詢問"有沒有更好座次"時,工作人員嘟囔着說:能買到票就知足吧,這還是剛剛有人實在有事着急回家才退的票。看到四周情況忽然理解,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五一假期,畢竟還是沒有擺脫人山人海的命運。

  拿到票後趕緊給老爸回了個電話,邀功之餘也不免吐槽:"怎麼這幾個人也會打乒乓球?"老爸回了一句:"看世界冠軍打球和會不會打球有關係嗎?"忽然想起來有一次和徐主任(徐寅生)合影後把圖片發給老爸,老爸還難得的發了個朋友圈,現在想來,對於乒乓球的感情可能是他們那一輩人根深蒂固的情結了。

  有些結果猜不到

  對於球迷觀衆來講,冷門可能是最樂意看到的,但是作爲媒體工作者,卻又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在越來越注重時效性的媒體環境下,很多工作是需要"預設"的,在新鄉,我的"預設"遭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暴擊。

  第一次出現偏差是許昕小組賽輸給了林詩棟,因爲當天賽事密度很高,早早把一天的重點信息梳理後製定了報道的基本框架,這個框架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成功打破了,不得不臨時做了調整,再加上當天比賽時間延後許多,趕往酒店班車之前,終於在場外的垃圾桶上面完成了最終的定稿。

  第二次則是半決賽馬龍和周啓豪的比賽了。這場比賽是當天最後一場,邊看邊寫邊捋思路的時候,我信心滿滿地在標題中敲下了"第N次的龍胖大戰",甚至在馬龍2比3落後的情況下,我依然固執的沒有做調整。結果自不必說,周啓豪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照例又是一通更改。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決賽日,已經連勝了梁靖崑、馬龍的周啓豪,上演了一出"可一可二也可以再三"的好戲,擊敗樊振東奪冠後,我含淚刪除了已經寫下的大段文字。混採區,周啓豪用"絕了"兩個字總結自己的直通賽之旅的時候,我瞬間無語:周啓豪,你確實"絕了"!

  完整性和碎片化

  之前每次跟比賽,邊老師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詢問並制定報道計劃,爲了不被問住,我在臨行之前給自己敲定了兩個方向:完整性和碎片化,即信息要完整、熱點要獨立。頗爲無語的是,直到比賽開始他壓根就沒問,好在走進賽場後,每天問到今天報道內容時,有了基本方向的我回答倒也遊刃有餘。

  總結自己的新鄉之旅,大致可以用三個詞:改變、慚愧、遺憾。經常關注我們微信公衆號的朋友或許能夠看到這次內容的改變,總體來說,比之以往,自認爲略有"人情味"了,傳遞客觀事實的同時,我們儘量讓每一個熱點的背景更完整、更獨立。慚愧的是,之間也出現了一些"低級錯誤",例如把"叫到跟前"寫成了"交到跟前",作爲文字工作者確實不應該。遺憾的就是最後兩天比賽了,因爲時間和精力原因,確實沒能做到預期中的完美。我也在賽後跟邊老師做了溝通,我的原話是:"如果再給我半個小時,這篇會更好",邊老師的回答倒也簡單:"下次注意"。

  好吧,下次注意。

  (乒乓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