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七次人口普查哪些議題最受關注

北京商報消息,時隔十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即將出爐。5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消息稱,將於2021年5月11日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據瞭解,去年底,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十四五”規劃建議輔導讀本》即已撰文表示,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雖然統計局已於日前定調,去年我國人口繼續保持正增長,但站在從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向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階段轉型的十字路口,老齡化、少子化仍是轉型期需要關注的重點。

“人口”答案藏在城鎮化

近年來,生育率的下降與老齡化的加劇引發了人們對未來我國勞動力供給的擔憂,因此人口問題也成了即將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最吸引人關注的一個重點。具體數據尚需等待,但在4月29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已經先一步給出了回應:2020年我國人口繼續保持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時期,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將突破3億,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爲此,“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特別是將以“一老一小”爲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人口壓力不小,但並不意味着無解,而這個答案或許就藏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曾分析稱,對於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體系,人口紅利確實在減弱,但也並未“消失”,原因是當前城鎮化率僅60%不到,距離發達經濟體仍有20個百分點空間。而在更依賴自動化設備和人力資本的現代產業體系之中,勞動力數量下降完全可以靠勞動力質量提升來彌補。

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羣落戶限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戶……中國城鎮化道路上,仍有巨大人口紅利與市場空間。

今年4月13日,國家發改委還印發了《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要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去年1月,人口第一大省廣東,也正式提出放開放寬落戶。

去年,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就曾提到,新型城鎮化,就是以人爲核心,以人爲核心目前看就是以農民工的市民化爲核心。做到這一點,我們潛力就非常大。

搭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勞動力供給的擔憂之外,養老壓力也是外界想要通過此次人口普查數據窺探的重要議題之一。2019年4月,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顯示,由於退休人羣持續擴大,投保人羣不斷減少,養老金的消耗速度非常快。

“如何優化養老金使用,可從兩方面考慮:開源、節流。”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表示。具體而言,開源方面,可推行養老金入市,在穩定可控的專業化機構控制下實現保值增值;此外,每年央企包括地方國企等財力資源可定期注入養老金作爲補充;節流方面,可以按區域推行彈性制等延遲退休。調動部分退休人羣在保證身體健康,有處置工作預案的情況下,鼓勵其發揮餘熱,爲離退休人羣增加一些特定的工作崗位等。

在完善養老基礎設施方面,北京市社科院城市所所長陸小成指出,應鼓勵更多社會資本,以及公益性組織參與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對於居民個人,可以通過發展養老積分的模式,鼓勵年輕人通過公益性等活動賺取養老積分,也有助於形成互助互愛的社會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正致力於搭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除國家打造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外,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也已初步建立,目前已覆蓋5800多萬人。此外,人社部已在醞釀以賬戶製爲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支持、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個人養老金制度,業內尚無明確界定,一般指政府鼓勵個人向專門的賬戶進行繳費,個人依據自身風險收益特徵,選擇相應的、符合條件的養老金融產品進行投資,以積累養老金資產的制度安排。當前,我國施行的養老保險制度主要爲現收現付制,即用工作人口的繳費贍養退休人口。

據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系主任封進分析指出,個人養老金制度則更加強調待遇和繳費之間的聯繫,每個人的退休待遇主要由其一生積累的養老金賬戶收入決定。不過,由於我國個稅起徵點爲每月5000元,該制度對不同收入人羣適用性仍有待考量。

“一項系統工程”

“老齡化意味着淨消耗,少子化意味着沒產出。”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發佈的《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建議,全面放開和大力鼓勵生育。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指出,解決人口發展問題,一方面要把握育齡婦女人口仍處於高峯的窗口期,儘快全面放開生育限制;但另一方面還需通過完善生育全過程的社會配套制度和政策激勵,加大對育兒家庭的全方位支持,提升家庭的生育意願。

近年來,我國新生兒數量持續走低。2月8日,根據公安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 2020年出生並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1003.5萬。如何拯救我國人口數量以及人口老齡化,成了當務之急。

按照此前公佈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完善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等政策和產假制度,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等。

“人口問題不是簡單地放開政策就能解決的,是一項系統工程。”王鵬指出,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生育意願會逐步下降,這也符合全球發展的基本態勢,跟人類社會基本發展走向是一致的。這一定是需要我們多元方式並舉,養老、醫療、教育等相關的公共服務配套措施需及時跟進,否則僅生育政策調整並無法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梁建章看來,需出臺減輕育兒家庭養育負擔的政策,例如對多孩家庭個人所得稅減免和現金補貼,買房免地價,大力建設幼托設施,提高0-3歲小孩的入托率等;此外,陸小成還建議,在夯實中小學及幼兒教育的同時,考慮到社會公衆對普通高等教育需求量較大,可適當擴大招生名額,創新制度鼓勵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高等教育融合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