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觀察貨幣政策取向時,只需看政策利率是否發生變化

作者:楊志錦

人民銀行5月11日發佈的《2021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介紹,國際上央行實現貨幣政策操作目標主要有兩類做法,一類是將市場利率作爲操作目標,通過流動性調節引導市場利率在操作目標附近運行。

另一類是將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作爲央行政策利率,並以此爲操作目標,從而將操作目標、政策利率和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合而爲一。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第二類做法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和傳導效率的優勢顯現,逐漸成爲主流。

“我國的央行操作目標體系也採取了第二類做法,更爲直觀,市場和公衆觀察貨幣政策取向時,只需看政策利率是否發生變化即可,無需過度關注公開市場操作數量,也無需過度關注個別機構的市場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擾動的市場利率時點值。”央行表示。

央行稱,隨着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我國已形成以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爲中期政策利率、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爲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中樞作用不斷增強。

此前,央行在《2020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判斷短期利率走勢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發生變化,主要是央行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是否變化,而不應過度關注公開市場操作數量。

央行解釋稱,公開市場操作數量會根據財政、現金等多種臨時性因素以及市場需求情況靈活調整,其變化並不完全反映市場利率走勢,也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變化。

其次,在觀察市場利率時重點看市場主要利率指標(DR007)的加權平均利率水平,以及DR007 在一段時期的平均值,而不是個別機構的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擾動的時點值。

記者瞭解到,貨幣市場及債券市場較爲關注的利率指標包括R(質押式回購利率)、DR(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GC(交易所回購交易利率)、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四大類,前三者是以交易回購形成的利率。

其中,DR出現最晚,交易中心從2014年12月開始發佈,交易機構爲存款類機構,質押品爲利率債。因此DR可降低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和抵押品質量對利率定價的擾動,能夠更好地反映銀行體系流動性鬆緊狀況。

央行2020年8月31日發佈的《參與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白皮書指出,由於DR最能充分體現銀行體系流動性狀況和融資利率水平,市場認可度較高,且與國際上新基準利率RFRs(無風險基準利率)最爲接近,未來要將其打造成爲中國貨幣政策調控和金融市場定價的關鍵性參考指標。

因此,在上述諸多市場利率指標體系中,DR是焦點中的焦點,尤其DR001、DR007是判斷流動性鬆緊的重要指標。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曾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判斷貨幣政策鬆緊程度可以直接看流動性。“有一個最簡單的指標,信息也比較好獲取,就是看銀行間的回購利率,像DR007等。”

央行在一季度報告中表示,一季度央行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公衆溝通,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引導貨幣市場短期利率圍繞公開市場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在合理區間波動,政策利率的中樞作用進一步增強。

“年初貨幣市場利率曾一度短暫上行,主因是市場寬鬆預期下短期流動性需求增加較多,相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性並不高。同時,市場利率適度波動也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市場定價功能正常的體現。”央行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