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石城景區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託斯特鄉,距離吉木乃縣城45公里,屬於薩吾爾山下延山地草原,是新疆阿勒泰千里畫廊西環線的重要支點,是以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特種旅遊、戶外體育、科學考察爲主要功能的大型旅遊景區。

託斯特鄉屬於邊境鄉,管轄邊境線長16公里,駐守在這裏的邊境管理警察,隸屬於託斯特邊境派出所,前身爲武警新疆邊防總隊。近年來,派出所依託草原石城景區的發展,從服務遊客、致富牧民打造“楓橋式”派出所,收到各界好評如潮。

黨員靠前,打造旅遊服務警務,遊客好評如潮。

“真的太感謝他們了,幫我找到證件,晚上驅車送到縣城,找線路車幫我們帶到另一個縣我們住宿的賓館。這一系列操作,讓我看到了邊境警察的‘邊境速度’,爲他們點贊!”收到自己失而復得的身份證後,來自吉林的遊客謝某高興地向通行的旅遊團講述。

5月6日,遊客謝某跟着旅行團到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遊覽了著名的草原石城景區,一路藍天、白雲、奇石,讓她對這個地方有些着迷。

下午時分,她結束旅行前往下一站喀納斯,在吉木乃到布爾津的途中,發現自己的身份證丟失,經她仔細回憶,在草原石城掏手機拍照的時候,是她最後一次見到身份證。

車上還有40餘名同行遊客,讓旅行大巴調頭顯然是不可能,如果自己獨自返回草原石城景區,來回至少三個小時的車程,還不加尋找身份證的時間。如果不找到自己的身份證,意味着接下來的旅行將處處不便,旅行的心情也將爲丟失證件買單。

在她萬分憂愁的時候,旅遊大巴的駕駛員建議,她撥通了託斯特邊境派出所的電話求助。接到求助後,邊境派出所民警根據她的描述,迅速進景區尋找,一個半小時後,她接到民警的電話,身份證在景區草地找到。

在向民警講述自己的情況後,民警連夜驅車將身份證送到吉木乃縣,找到線路車將身份證帶到布爾津縣,次日早晨順利到達遊客手中。

“當時心情非常失落,也沒抱多大的希望能夠找回,接下來的旅行也沒心情了,沒想到邊境警察不但幫我找到了,而且暖心的幫我送到了酒店,這個驚喜太給力了。”電話中游客興奮的向筆者講述。

據草原石城警務站負責人派出所副所長江波拉提·哈依扎介紹,景區平均每年接待遊客數萬人,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遊客就接近2000人,丟身份證、丟相機、遊客之間的矛盾糾紛,在景區很常見。派出所一直秉承“服務遊客無小事”的工作理念,視遊客的“小事”爲大事,將服務做到羣衆心中,把遊客的絕對滿意當做工作目標,受到了景區管理方和廣大遊客的一致好評。

依託旅遊,帶動牧民脫貧致富,羣衆紛紛點贊。

託斯特鄉地處薩吾爾山脈北麓,風,是託斯特鄉的第一特產。據老一輩牧民講述:託斯特一年只刮兩場風,一場從春刮到夏,一場從秋刮到冬。一年四季更是有不同的自然災害,春季冰雹、夏季融雪性洪澇、秋季乾旱、冬季鬧海風雪災·······

託斯特鄉以哈薩克族羣衆爲主,草場面積是耕地面積的十倍,羣衆大多以牧業生活爲主,是一個典型的牧業鄉,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生活較爲拮据。

草原石城旅遊景區成立以來,民警沙黑多拉主動走訪駐地牧民羣衆,依託日趨興盛的旅遊產業,帶領牧民走上致富路。

牧民阿某是草原石城附近的一戶牧民,民警在走訪過程中瞭解到,阿某除了家中有限的牧業資源以外,基本沒有收入來源。隨着兩名孩子的長大,家庭支出增多,幸福指數日趨下降,看不到其他出路,平日裏年羊上山後,在家也是遊手好閒,借酒消愁。

得知阿某在景區附近有草場的情況後,民警先後3次上門做工作,引導阿某加入旅遊商業服務行業。

“我除了放羊、趕牛,沒有別的技術,做生意從來沒有接觸過,我是幹不成這個活的。”每次都被阿某這個理由拒絕門外。

爲解決技術難題,民警利用休假的時間,親自帶阿某到吉木乃、布爾津景區牧家樂參觀學習。看到別的牧民講述自己經營牧家樂的致富故事,阿某開始有些心動。這讓民警看到了希望,民警又通過自己的朋友,找到一家熟悉的本地菜館,讓阿某免費學徒。

2018年阿某在景區附近的牧家樂正式開始營業,當天阿某專門將民警沙黑多拉邀請到家裏坐到上賓席嘗試自己的手藝。

如今阿某經營的牧家樂已經從當初的一間氈房,發展到了三間氈房,除了牧業收入以外,年收入能達到7萬元左右。每當跟家人朋友說起自己的致富路,他總要把民警沙黑多拉幫助自己的事拿出來炫耀一遍。

據瞭解,在民警的宣傳和引導下,當地牧民從經營牧家樂到租駱駝、租馬、抱羊羔照相、民族特色小喫等項目已經慢慢上市,牧民的收入、生活幸福指數也在逐步提升。

(歐天舒 石曉坤)(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