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母亲来到奉城法庭法治驿站,面色焦虑,向接待他的陆申甲法官倾诉自己最近的苦恼:

“法官,我的孩子最近总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情绪很低落,这眼看就要中考了,我心里着急啊,有没有什么方法来处理这种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四个字触动了陆申甲法官的神经,《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版在2021年6月就要开始施行了,未成年人普法教育,迫在眉睫。何不以此为契机,来一场校园普法活动?

作为青年法官,陆申甲除了办好案之外,还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基层法庭的人民法官,应如何通过法律的专业力量,找到社会治理与司法解纷的最佳连接点?

带着问题找方法,陆申甲来到了奉贤区曙光中学,为30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宣讲课。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法热情,大家个个争相提问,有人问个人隐私要如何保护,有人问在学校受到伤害怎么办,甚至有人说同学对他的精神造成了伤害怎么举证……

稚嫩的脸庞上,充满了对法律的期待。陆申甲希望通过这种入脑入心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从家规校规开始,遵守纪律、遵从法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是奉城法庭“法治驿站”品牌的项目之一——法治进校园,依托辖区法治教育基地,将审判资源带到中小学生的课堂里,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根发芽。

奉城法庭立足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宗旨。这个办实事不仅仅是用心用情审理好每一起司法案件,更是通过案件的审理,把司法职能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包括法治宣传、巡回法庭、司法确认、涉诉信访等老百姓重点关心的事项,而连接这些审判和延伸职能的中枢点,就是法治驿站。

“我们打出'法治驿站'这个基层普法品牌,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把审判资源整合、聚拢,形成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普法宣传的机制合力,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打通基层法治最后一公里。”奉城法庭庭长方煜说。

一天下午,盛庆法官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言辞激动地八十岁的老太太,“法官,我收到传票了,这个杀千刀的,仗着我有脑梗、癫痫、冠心病没法开庭,我一大把年纪还来跟我闹离婚!”

群众有诉求,法官有行动。八九十岁离婚的倒是见过,但身体不好的老人家离婚的,还是头一次碰到。盛庆先是在电话里稳住了老太太。挂了电话就开始研究解决对策。考虑到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身体状况,他最终决定前往村里开庭。

开庭当日,法庭将双方的全部子女召集到场,还通知了村委会工作人员,协助配合调解工作。原来,双方的矛盾症结在两位老人的赡养问题上,老太太跟现在的丈夫是二婚,因为涉及到财产的继承、分割,以及婚后子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最终爆发了家庭矛盾。在法官、村委会和在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调解,这起80多岁高龄老人离婚案得到初步解决,原告同意撤回对被告的离婚诉讼。

在法庭里可能要开好几次庭的案件,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得以圆满解决,这就是法治驿站设立的初衷。“群众的矛盾点在哪,驿站就开到哪,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官司不出村口,矛盾提前化解。”盛庆说道。

让每一个提问都有“回音”

法治驿站不但有法官的巡回法庭作为依托,还有法官助理的法律咨询助力。在奉城法庭每个法官助理的桌上,都有一张驿站咨询排期表。

每月一次的咨询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的课外实践课堂,让法官助理能够更贴近群众,把在书本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也提高了适法能力,在学好法律规定“有字书”的同时,也读好了司法实践的“无字书”。

与此同时,奉城法庭还与辖区内的司法所积极对接,对当事人要求司法确认且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方案,由法官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司法确认,大大缩短了案件等待时间。2020年以来,奉城法庭已处理司法确认案件84件。

法治驿站,这个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院”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快捷化的服务形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精准化的司法服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断好邻里乡亲家务事,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