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水:多措并举让撂荒地换发生机

今年以来,清水县坚持把推进农村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严格监管、健全机制”的原则,扎实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专项行动,实现荒地变良田,为农民致富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远门镇:4415亩撂荒地披上绿装

为撂荒地整治摸清“家底”

如何让撂荒地“活”起来?今年以来,远门镇把解决耕地摞荒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等不得、误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积极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等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采取多形式加大撂荒地复耕,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目前,全镇完成复耕4415亩,复耕率达到65%,完成复种2812亩,其中玉米313亩、马铃薯153亩、杂粮1271亩、油料317亩、蔬菜155亩、中药材等其他作物603亩。

远门镇党委书记文慧仁告诉记者,远门镇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底线思维,严守耕地红线,深入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把撂荒地专项整治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远门镇召开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发放《远门镇撂荒地责令复耕通知书》,并结合粮食功能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确权等图斑数据,通过入户排摸、现场踏勘等方式,共排摸撂荒地6334.68亩,建立了到村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台账,为撂荒地整治工作摸清了“家底”,亮明了“靶心”。

破解荒地复耕难题助农增收

“为了全面完成整治任务,远门镇提出先集中攻坚再分散治理’两步走‘的工作步骤,为整治工作列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远门镇人大主席杜彦奎说,远门镇用三个月时间,集中力量完成“六大区域”的整治工作,把集中连片的撂荒地打造成粮食种植示范点。在完成集中连片整治的基础上,由各村对所辖区域山峁沟梁、边边角角等偏僻零散的撂荒地进行整治,同步完成撂荒地复种工作。

“在复耕复种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果品、畜牧、中药材、蔬菜、小杂粮’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文慧仁说,面对撂荒耕地质量不高,基础条件差,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远门镇分类施策,对有复种意愿的农户引导自己耕种或交由亲友代种,对无复种意愿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由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实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对有复种意愿但无力耕种的农户,培育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全程式、菜单式托管服务。

据了解,目前,铁炉乐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代耕代种的方式已完成1000亩箭豆种植任务。为了发挥农机化技术装备在复耕复种中的支撑作用,合作社将农机具投入到开荒、旋地、铺膜、播种等整治工作,切实提高了整治质量和效率。新石村长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马铃薯播种机等21台机械设备,已完成260亩土地深耕、100亩饲草玉米种植任务,新石、远门、林峡3村300亩订单马铃薯种植正在有序推进。

金集镇:荒山复良田 闲地变“金土”

金集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把打赢打好荒地歼灭战作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聚力开展撂荒地专项治理,让闲地蜕变成“金土”,绘就了生机勃勃的金集春耕图。

为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金集镇多次召开专题安排会、推进会、汇报会,靠责任、压担子,抓进度、比成效,推动整治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过全覆盖、地毯式摸查,对撂荒地块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清零”台账,为集中整治打牢基础。各村采取村级广播、移动小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严格落实相关补贴政策,激发农民群众种地热情。镇纪委牵头,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回督查,重点检查撂荒地整治工作进度和数据真实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金集镇将持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坚持“因户因地分类施策”原则,对于户内有耕种意愿的,通过积极宣传动员、发展订单农业、落实补贴政策等方式,鼓励农户自行开荒整治;对于地块相对集中的,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对于户内暂时不耕种的地块,经农户同意后由村上合作社托管;对于地块分散、承包农户无人耕种的,发动亲戚邻里或者产业大户进行代种,确保春季完成5000亩以上。

贾川乡:坚持“三强化三到位” 扎实开展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

为严格贯彻落实全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精神,贾川乡立足乡情实际,要求各村全面排查摸清撂荒地底数、分类施策减少撂荒地存量,坚守耕地红线、稳定播种面积,采取“三强化三到位”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截至四月底,全乡已整治撂荒地2221.28亩。

乡上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包村科级领导和各村书记为成员的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动员会、专题会、推进会形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乡村两级主体责任,及时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至目前,共召开动员会4次,推进会2次。

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原则,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撂荒地进行登记造册,一是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尽可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二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将撂荒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代耕代种,解决了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的耕地撂荒问题;三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奖补、环境营造,鼓励和引导部分有耕种能力的群众复耕复种,做到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全面提升撂荒地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流转给合作社1333.56亩,自耕自种870.24亩,他人代种17.48亩。

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制作撂荒地专项整治告知书并发放到户,明确撂荒地复耕享受的相关政策和不参与整治的处理措施,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激发农民群众种地热情,引导群众有序复耕复种。至目前,共发放告知书860余份、悬挂横幅9条。

郭川镇:“五个到位”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

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自撂荒地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郭川镇通过思想认识到位、组织谋划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村社对接到位、健全机制到位“五个到位”扎实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截止四月底,郭川镇共排摸出撂荒土地6622.57亩,其中有耕种条件的有4275.51亩,已动员农户自种371.4亩,委托亲友代种236.5亩,流转给合作社耕种2458.68亩。

白驼镇:坚持“五个到位”力推撂荒地专项 整治工作

白驼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撂荒地整治工作有关精神,按照《清水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安排部署到位、排查摸底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分类指导到位、综合整治到位“五个到位”抓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持群众自种与引进企业相结合、新型经营主体与个体流转相结合、果园管理与粮食种植相结合、村庄规划与旧村复垦相结合、清理乱占耕地问题与建设规划相结合。对集中撂荒的申堡湾点,流转撂荒土地1000亩,引进企业种植花椒,在姚黄村流转撂荒土地20亩种植半夏;在折湾村流转给合作社120亩撂荒土地种植小杂粮;在玉屏湾、刘坪湾等集中核桃建园点,发展林下作物种植,达到以短养长,促进果园管理快速见效;稳步推进上姚、盘道等旧村复垦,大力清理乱占耕地问题,确保耕地红线不侵占,土地面积不减少,粮食安全有保障。坚持群众自种与引进企业相结合、新型经营主体与个体流转相结合、果园管理与粮食种植相结合、村庄规划与旧村复垦相结合、清理乱占耕地问题与建设规划相结合。

截止四月底,全镇已复耕撂荒土地面积4100亩,其中,引进企业1家计划种植花椒1000亩(已栽植200亩),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22家种植粮食1800亩,种植半夏20亩,果园管理1280亩。

土门镇:四个结合推进农村土地撂荒开发复垦

土门镇按照“破解耕地撂荒难题、抓住粮食安全重点、做好产业振兴文章、提升村庄风貌内涵”的思路,狠抓为民办实事落实,土地撂荒开发复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四月底,已完成流转3325.63亩,复耕3019.5亩,复种863.7亩。

与饲草产业发展壮大畜牧产业相结合。以梁山村村集体养牛场为依托,梁山村农业农民专业计划成立饲草公司1个,购进饲草收割和打包设备各一套、租赁和购置大型拖拉机4台,年内至少收贮饲草10000吨以上,其中青贮玉米500亩(2000吨)、脱粒玉米秸秆2500亩(每亩按照40元保底价收购)。

与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相结合。以本次撂荒地开发为契机,按照新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模式,由13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动承担起村内撂荒耕地的代收代种以及土地流转经营开发,为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建立经济基础。

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鼓励和动员已落实六大产业牛羊产业的养殖大户和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饲草玉米种植、落实奖补政策,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

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土门镇将饲草产业发展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培育和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载体,计划在沿X045沿线的土门、仓下、梁山、云山、小庄集中连片打造1个1000亩的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并在全镇种植玉米3500亩,推进玉米秸秆二次利用和现代农业机械产业的科学利用。

王河镇:党史教育到一线 粮食安全在心中

王河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农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通过拉网式排查,无死角整治,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

通过召开会议、广播宣传、张贴标语、发放倡议书、入户摸底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切实提高群众对耕种土地责任义务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耕地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有力推进农村耕地撂荒复耕复垦工作。

认真分析撂荒原因,紧盯重点区域、整片撂荒、弃耕农户,破解撂荒难题,解决瓶颈问题,按时完成复耕复垦目标任务,对连续两年弃耕撂荒的,由村委会下发复耕通知书,要求立即行动复耕到位。王河镇严格执行惠农政策,将惠农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力度挂钩,严格落实“谁种谁补,不种不补”要求,增强农民爱惜耕地自觉性,确保享受补贴耕地不撂荒。

截止四月底,王河镇共造册登记撂荒土地10458.17亩,已整治复垦撂荒土地3400余亩。

黄门镇:从“茅封草长”到“肥田沃土”

黄门镇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依法依规、因地施策、有力有效”原则,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

政治协商谋思路。黄门镇通过召开政协协商议事会议,将解决农村撂荒地问题作为重要议题,委员及代表就黄门镇“撂荒地整治”展开讨论,从撂荒地如何整治方面建言献策、协商议事,为黄门镇撂荒地整治提供了金点子、好主意。

深入摸排“清底数”。按照“三级包抓”责任体系,组织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理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位置、耕种现状等情况,为复耕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镇督促“抓整治”。对排摸出的撂荒地,各村第一时间动用机械,加大对撂荒地的耕地旋地工作。探索“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的复耕新模式,鼓励有劳力的农户自行复耕的基础上,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采取动员农户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进行撂荒地复耕复种。

健全机制“促成效”。严格落实“对撂荒连续两年以上的,终止土地经营流转合同”等相关耕地保护和用途管理措施,大力宣传清水县撂荒地复耕种粮奖补政策,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长久实效。复耕后的撂荒地主要以种植饲草玉米、辣椒、小杂粮等经济作物为主。镇党委、镇政府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村情实际,对撂荒地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切实提升土地的产出效应,真正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丰望乡:全力整治耕地撂荒 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丰望乡将撂荒地整治工作主要以刑来村为示范点,突出围绕壮大邢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为核心,运营模式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管理,发展“饲草玉米+辣椒”订单农业,助力为集体经济发展增产增收,使撂荒得到有效利用。截止四月底,丰望乡刑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中成片流转农户土地800亩,其中撂荒地500余亩,整治翻新后的土地大多种上了饲草玉米。在整合带动当地村民务工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使村里的贫困户有了务工收入,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了有效衔接。

草川铺镇:大力整治撂荒地 促进粮食稳产增收

春耕以来,草川铺镇高度重视撂荒地整治工作,认真排摸全镇撂荒地,根据不同类型,分类制定整治措施,稳步提高粮食面积和产量。

通过入户宣传,动员有能力进行自行整治的群众主动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全镇群众主动整治撂荒地3635.34亩,通过落实产业奖补项目,引导群众主动种植各类粮食作物,增加粮食产量,促进收入增长。

通过模式创新,鼓励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相对集中的撂荒地进行流转,各合作社共流转撂荒地6868.28亩,实施土地平整,因地制宜种植粮食作物,形成规模种植,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农户双方共赢。将撂荒地整治复耕工作当作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关键举措,并纳入对各村年终综合考核内容,严格考核评比,切实兑现奖惩措施,确保全镇撂荒地得到有效治理,促进粮食稳产增收。

新城乡:五项措施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

自撂荒地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新城乡精心谋划、深入排摸、广泛调研,统筹规划布局,以靠实责任“强保障”、广泛宣传“齐参与”、精准摸排“清底数”、因户施策“抓整治”、健全机制“促成效”五项措施扎实推进8752.04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复耕后的撂荒地主要以饲草玉米、中药材、蚕豆、马铃薯、辣椒、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真正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激发群众向撂荒地要效益的信心和动力,严格落实“对撂荒地不予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撂荒连续两年以上的,终止土地经营流转合同”等相关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措施,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长久实效。

松树镇:“三个到位”大力开展撂荒地复垦工作

松树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耕地撂荒地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部署,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不断细化工作措施,为全镇荒地复耕、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止四月初,松树镇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已对3000余亩撂荒地进行除草、土地翻整,万寿菊、金银花等的种植工作也将紧锣密鼓的开始。松树镇将把撂荒地复耕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整治力度,将耕地保护补贴、产业扶贫、农业产业扶持等国家涉农惠农政策与耕地种植直接挂钩,做到“谁种补谁、多种多补、不种不补”,持续调动农户种地积极性。

白沙镇——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工作

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白沙镇积极借助年初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立足村情实际,对全镇各村耕地撂荒面积开展了拉网式全面排查,同时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坚决制止耕地撂荒抛荒。

认真分析耕地抛荒撂荒原因,把握重点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积极抢抓近期地温回暖的农时有利条件,统筹组织劳力、机械等资源,加快复耕复种进度;同时结合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动员群众规划种植中药材、饲草玉米、露天蔬菜等经济作物,对家中确实没有劳动力以及整户外出务工的农户弃种撂荒的,动员他们根据相关政策,积极联系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促成土地流转经营。

今年以来,清水县坚持把推进撂荒耕地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出台了《清水县2021年乡村特色种养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鼓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截止四月底,全县已经完成撂荒地复垦4.07万亩,在撂荒地完成农作物种植1.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0.39万亩。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琳

责编:王玉芳

编审:刘华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