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檔的10部影片中,有兩部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逆襲,一部是張藝謀的《懸崖之上》,另一部就是《掃黑·決戰》。

《掃黑·決戰》由呂聿來執導,姜武、張頌文、金世佳等主演,影片剛公映時,排片只有6%,排在第六位,但到了5月10日,該片的排片上升到了19.4%,僅次於《懸崖之上》。上映10天,取得了2.36億元的票房,大大超出了預期。網評分也達到6.5分,僅次於《懸崖之上》。

一部以“掃黑除惡”爲題材的電影,是如何贏得了觀衆的心?

答案或許可以從有些觀衆的“不滿”中找到。有小部分觀衆認爲,《掃黑·決戰》看起來有點像法制類電視節目,影片中出現的很多素材,都在以往的節目中有過報道。有人甚至認爲,這是一部堆砌掃黑除惡案件素材的影片。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些觀衆說的有道理。《掃黑·決戰》中的很多情節如拆遷過程中打死人、水泥地裏埋屍體、被監視人員莫名跳樓自殺、有人背後煽動羣衆鬧事等,都能在法制節目和社會新聞中看到,這部影片無非是重新編排了這些素材,將它整合到一個完整的故事裏而已。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文藝作品最重要的是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認爲,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關鍵是塑造了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這裏面,既有掃黑除惡專案組組長宋一銳這樣的正面人物,也有魏河縣縣長曹志遠和他開夜總會的弟弟這兩位反面典型人物,而且正反面人物塑造都很成功,影片遵循了正視現實的原則,將地方黑惡勢力的權力運用伎倆和對抗組織審查的處心積慮,毫無遮掩地展示在了觀衆的面前。

不得不說,由張頌文飾演的曹志遠,是片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反面典型。作爲一縣之長,曹志遠一出場就在會上正氣凜然地對着臺下說:“有任何人跟惡勢力勾結在一起,我是見一個抓一個!”但隨着情節的發展,曹志遠的本來面目逐漸浮出了水面,原來他就是片中所有案件的幕後指揮者,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雙面人。”

影片對曹志遠內心世界的挖掘很充分。他平常謹言慎行,從來不出現在聲色場所,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他對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非常厭惡,但礙於親情,每次都替他收場;他有一個情人,對這個情人也很溫存體貼。不過這些都只是他性格的一面而已,等到掃黑除惡專案組逐漸將視線轉移到他身上時,他的醜惡面目才暴露了出來。

有了曹志遠的成功刻畫,觀衆很容易理解魏河縣之所以惡勢力橫行的原因。原來孫志彪的猖狂,底氣來自於曹志遠是他哥。曹志遠之所以一開始不把掃黑除惡專案組放在眼中,是因爲他背後還有一個勢力更大的爹。《掃黑·決戰》對黑惡勢力真相毫不留情的揭露,恰恰證明了黨與國家懲惡除奸、打擊黑勢力毫不動搖的決心。

《掃黑·決戰》並不是一部大製作電影,姜武、張頌文等也不是流量明星。從劇作的結構來看,影片也並不完美。但就是這樣一部質感粗糲的作品,因爲接地氣,不僞飾,反而贏得了觀衆的信任。在真實面前,任何的套路都黯然失色。《掃黑·決戰》的逆襲,給今後類似題材電影的創作,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原標題:《掃黑·決戰》:真實就是一種力量)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王金躍

流程編輯 U003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