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省印發《關於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全面推進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廣東省政府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現就《意見》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政策制定背景

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悉數字化發展所帶來的生產方式轉型、經濟結構重構、生活方式變遷和治理方式變革的歷史趨勢,在實施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建設網絡強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數字中國戰略,將加快數字化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加快數字化發展作出了系統部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數字化發展設置專門篇章進行謀劃佈局。

廣東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和數字化發展大省,積極深入落實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謀劃推動加快數字化發展工作。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制定出臺《意見》,對未來一段時期廣東經濟社會各方面數字化發展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謀篇佈局,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廣東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有利於廣東搶佔數字時代發展先機、構建發展新優勢。

二、政策制定主要考慮

(一)突出整體謀劃。數字時代,數字化發展涉及範圍已從技術和經濟領域拓展到社會運行、政府管理等方方面面。《意見》圍繞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發展重點領域,突出數字生態的基礎性作用,對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謀劃佈局,以指導和推動“十四五”期間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廣東數字化發展。

(二)注重前瞻引領。結合廣東數字化發展基礎優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意見》前瞻提出打造全球領先的5G產業創新高地、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新發展極、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金融科技中心、世界數字貿易重要節點等重要戰略目標;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探索試驗網絡萬兆接入能力、前瞻佈局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網絡、探索建立政府“首席數據官”制度、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等探索性創新性措施。

(三)強化支撐保障。數字時代是人類社會新的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數字化發展亟需新技術、新設施、新要素的堅實支撐。《意見》針對強化創新引領能力、完善基礎設施體系以及促進數據要素高效配置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進一步強化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支撐、新型基礎設施支撐及數據要素基礎資源支撐,着力夯實數字化發展基礎。

(四)打造發展生態。隨着數字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數字化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亟需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數字化發展生態。《意見》着眼於建立開放合作的融合發展生態、自主可控的創新發展生態以及包容審慎的社會治理生態等方面,提出了積極參與構建數字化國際規則體系、推進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支持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產業發展以及構建多元協同的數字化治理新體系等舉措。

三、政策主要內容

《意見》共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三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提出圍繞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發展重點領域,聚焦數字技術創新、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構建、數據要素高效配置、核心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關鍵環節,系統謀劃佈局、統籌資源要素、創新體制機制,着力提升數字化發展能力,全方位賦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把廣東建設成爲全球領先的數字化發展高地。

(二)主要任務。圍繞數字生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四個方面,分類提出8點共33項具體措施,全面推進廣東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

一是數字生態方面。包括第二、三、四、九點,從增強數字化創新引領能力、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構建數據要素高效配置體系、提升數字化開放發展水平等四方面提出13項舉措。其中,數字化創新方面提出了實施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強基築魂”行動、夯實以國家實驗室爲引領的創新能力支撐、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生態發展等3項舉措;數字基建方面提出了建設泛在智能的數據感知傳輸一體化網絡、構建面向未來的先進算力基礎設施、推進基礎設施“智慧+”改造升級等3項舉措;數據要素方面提出了推動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培育建立數據要素市場、深入挖掘社會數據價值、構建數據要素流通順暢的數字大灣區等4項舉措;開放合作方面提出了構建世界數字貿易重要節點、增強全球數字資源配置能力以及積極參與構建數字化國際規則體系等3項舉措。

二是數字經濟方面。包括第五點“鞏固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打造數字化發展新優勢”和第六點“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化發展新動能”,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方面共提出12項舉措。其中,數字產業化方面提出了打造全球領先的5G產業創新高地、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開放創新體系、打造世界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羣、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新發展極、打造全鏈條融合發展的先進視聽產業、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新興產業等6項舉措;產業數字化方面提出了以數字化轉型重塑廣東製造新優勢、推進數字賦能現代農業、以數字化推動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金融科技中心、推動產業互聯網加速發展以及強化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供給等6項舉措。

三是數字社會方面。即第七點“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構築美好數字化生活新圖景”,從數字化公共服務、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數字生活等方面提出了4項舉措,包括大力發展智慧化便捷公共服務、高水平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動生活數字化轉型等。

四是數字政府方面。即第八點“打造全國數字政府建設標杆,提高數字化治理能力”,從政務服務、政府治理、政府運行以及基礎支撐等方面提出了4項舉措,包括優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進省域治理“一網統管”、強化政府運行“一網協同”以及夯實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等。

(三)保障措施。《意見》主要從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推動多元協同治理、提升安全可控水平等四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加快廣東數字化轉型發展。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力度。《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廣東省加快數字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加強數字化發展重大政策和重點任務的統籌推進和督促評估。組建廣東省數字化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爲全省數字化發展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和政策建議。同時,對各地各部門加強工作落實作出了要求。

二是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建立財政資金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新機制,強化政府採購對數字技術產品的首購首用。優化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產品和服務,設立數字經濟領域專業投資基金。結合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電力體制改革,降低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用電成本。加強數字經濟人才培養,鼓勵省內高校增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創建數字經濟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雙一流”學科。推動構建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特點的從業人員權益保護機制,探索建立適應跨平臺、多僱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制度。

三是推動多元協同治理。穩步開展數字化發展領域立法工作,優化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構建政府、平臺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參與的數字化發展多元協同治理體系,完善包容審慎的行業監管體制,建立基於社會信用信息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探索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觸發式監管模式。完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數據庫,提高“以網管網”能力,探索構建算法評估、監管、治理制度。

四是提升安全可控水平。統籌發展與安全,提高對數字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產業鏈安全和行業發展形勢的感知和風險預警能力,加強風險防控應對。健全數據安全保護機制,提升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強化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加強數字化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全面梳理數字化關鍵領域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建立健全產業鏈安全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在重點領域建立“鏈長制”,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

粵府〔2021〕31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快建設數字廣東,着力提升數字化生產力,構建廣東發展新優勢,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刻把握數字化發展帶來的生產方式轉型、經濟結構重構、生活方式變遷和治理方式變革的歷史大勢,在數字時代構建廣東發展新優勢,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機遇,圍繞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發展重點領域,聚焦數字技術創新、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構建、數據要素高效配置、核心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關鍵環節,系統謀劃推進、統籌資源要素、創新體制機制,着力提升數字化發展能力,全方位賦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把廣東建設成爲全球領先的數字化發展高地。

二、增強數字化創新引領能力,打造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策源地

(一)開展數字關鍵核心技術“強基築魂”行動。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集中力量開展基礎通用技術、前沿顛覆技術和非對稱技術的研究創新。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領域開展基礎理論、核心算法及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加快佈局6G、太赫茲、8K、量子信息、類腦計算、神經芯片、DNA存儲等前沿技術。加強集成電路製造設備、材料和工藝、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重點領域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以揭榜掛帥等方式持續支持數字化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在數字化技術領域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佈局。

(二)夯實以國家實驗室爲引領的創新能力支撐。抓住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契機,高水平建設鵬城實驗室,積極推進量子科技領域實驗室建設,構築通信與網絡領域及量子科技領域高端原始創新平臺。推進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建設,謀劃新建太赫茲科學中心、工業互聯網創新基礎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圍繞微電子、通信與網絡、集成電路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佈局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院。在第三代半導體、新型顯示、未來通信高端器件、超高清視頻等領域,佈局新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

(三)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生態發展。支持建設國際化的開源項目和開源社區,共享開源技術、軟件代碼、硬件設計、基礎軟件和開發工具。鼓勵龍頭企業圍繞人工智能、區塊鏈、先進計算等重點領域,構建開放、融合、具有引領發展能力的創新生態。加大對鯤鵬、昇騰等自主安全可控產業生態以及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設數字經濟領域雙創基地、孵化器、虛擬產業園、特色小鎮等創新生態載體。圍繞教育、醫療、能源、交通、物流、城市等重點領域以及戰略性產業集羣,積極拓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應用場景。鼓勵數字技術與生物技術、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等交叉融合,支持跨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三、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夯實數字化發展基礎能力

(四)建設泛在智能的數據感知、傳輸一體化網絡。加快物聯網建設,將泛在感知設施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部署,提升各類傳感器接口兼容性,在交通、能源、通信、環保等公共設施中建設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感知終端,實現跨區域、跨終端、跨應用無縫連接,形成泛在互聯的“萬物智聯”網絡。推動基礎信息網絡建設,高質量建設5G網絡,高水平推進全光網省建設,優化網絡佈局,推進F5G(第五代固定網絡)建設,打造雙千兆網絡標杆省,利用50G PON等技術探索試驗萬兆接入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政務專網、車聯網等重點領域行業專網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前瞻佈局量子保密通信、量子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網絡建設。

(五)構建面向未來的先進算力基礎設施。以E級和10E級爲目標,支持廣州超算、深圳超算提升能力,保持我省“雙超算”領先地位。佈局建設智能計算中心等新型高性能計算平臺,提供人工智能算力支撐。推動數據中心科學合理佈局、集約綠色發展,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羣,開展數據中心整合改造提升工程,提高使用低碳、零碳能源比例。積極推進高等級綠色雲計算平臺建設,開展邊緣計算節點建設。推動“雲網一體”“能算協同”發展,提升優化網絡佈局和帶寬,統籌能源網和算力網建設佈局。組織構建基於超導計算、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生物計算等新型計算體系的算力基礎設施。探索開展算力普查,摸清算力總量、人均算力和算力構成,推動算力規模和結構與經濟社會需求協同發展。

(六)推進基礎設施“智慧+”改造升級。發展智慧交通,加快公路、鐵路、城市軌道、港口、航道、機場等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改造,探索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協同發展的政策機制和商業模式。推動智能物流設施建設,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支持物流園區和倉儲設施智慧化升級。構建智慧化能源互聯網,圍繞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全流程建設智慧化綜合能源網絡。構建智能綠色的生態環保應急設施體系,建立全省天空地海一體化全要素生態環境監測網和全域應急感知監測預警網絡。

四、構建數據要素高效配置體系,激活數字化發展核心價值

(七)推動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探索建立政府“首席數據官”制度,推動公共數據應用場景創新,提升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水平。探索建立公共數據開放清單制度,加大公共數據開放力度,完善基礎數據庫和主題數據庫,開展權威高效數據共享機制試點。依託省政務大數據中心,匯聚整合公共數據。完善“開放廣東”平臺,提升數據融合和智能應用能力。建立數據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出臺全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明確公共數據運營規則和風險控制機制,制定公共數據資源分類分級管理規則,建立數據開放清單管理制度。探索利用行業和監管數據建設面向公共衛生、自然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處置的“數據靶場”,開展“數據演習”,爲研判決策和調度指揮提供數據支撐。

(八)培育建立數據要素市場。構建統一協調的公共數據管理體系,優化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法治環境,搭建兩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數據要素交易規則和監管體系,推動建設政務大數據中心、數據交易機構和數據運營機構等數據要素市場重大樞紐工程,全面支撐“全省一盤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和市場有序運行,實現全領域場景數據賦能。

(九)深入挖掘社會數據價值。建設工業大數據平臺,推廣工業大數據應用。鼓勵企業依法依規利用消費大數據開展市場研究、精準營銷,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有序穩妥探索企業利用網絡搜索、網上消費、網絡社交等數據,發展第三方數據服務。探索運用教育大數據促進教學、管理、評價改革,構建完善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探索建立醫療數據共享方式和制度,支持醫療機構和人工智能企業利用醫療數據開展科研與醫療服務創新。大力發展數據清洗、建模、可視化、用戶畫像、行業分析、信用評價等數據服務產業。探索建立數據經紀人機制。舉辦開放數據應用創新大賽,促進數據價值進一步釋放。

(十)構建數據要素流通順暢的數字大灣區。深入推進數字技術在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上的應用,加快構建大灣區智慧城市羣。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促進數據資源在大灣區充分匯聚、順暢流動和深度應用。探索在特定區域發展國際大數據服務,建設離岸數據中心。探索跨境數據流動分類監管模式,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支持科研合作項目需要的醫療數據等數據資源在大灣區內有序跨境流動,爭取國家允許粵港澳聯合設立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專用科研網絡,實現科研數據跨境互聯。

五、鞏固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打造數字化發展新優勢

(十一)打造全球領先的5G產業創新高地。重點發展5G器件、網絡和基站設備、天線、終端、模組、基礎材料與核心零部件等產業,在有條件地區建設高水平5G產業園區,持續完善5G標準體系,開展5G重點領域標準化行動,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涵蓋系統、材料、芯片、終端、應用的完整5G產業鏈。以行業拓展爲重點豐富應用場景,推動5G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醫療健康、智能製造、車聯網、4K/8K視頻、數字創意等領域應用,打造一批“5G+行業”應用標杆,建設5G融合應用示範省。

(十二)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開放創新體系。高質量推進人工智能融合創新載體建設,支持廣州、深圳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體系,在醫療影像、智能視覺、基礎軟硬件、普惠金融等領域推進國家和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促進人工智能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發展人工智能輔助醫療、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無人機(船)、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業。

(十三)打造世界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羣。加大對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的支持力度,支持研發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件,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工程仿真和流程模擬等工業軟件。強化廣州、深圳“中國軟件名城”的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大力發展特色軟件產業,形成雙核心引領、梯隊式協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加快培育信息安全產業,圍繞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等重點安全領域,完善提升產業鏈。培育信息服務業新業態,打造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特色突出、廣泛滲透、平臺化發展的信息服務產業體系。

(十四)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新發展極。增強芯片設計能力優勢,重點突破邊緣計算、存儲、處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設計,推動第三代半導體、毫米波、太赫茲等專用芯片設計前沿技術研究。努力補齊生產製造能力短板,大力支持技術先進的IDM(集成電路系統集成服務商)企業和晶圓代工企業佈局研發、生產和運營中心,推動12英寸晶圓線及8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線等項目建設,建設FDSOI(全耗盡絕緣體上硅)工藝研發線,推進發展模擬及數模混合芯片生產製造。大力發展氮化鎵、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導體器件和模塊研發製造。積極發展高端封裝測試,引進先進封測生產線和技術研發中心,大力發展晶圓級、系統級先進封裝技術以及先進晶圓級測試技術。

(十五)打造全鏈條融合發展的先進視聽產業。高水平推進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持發展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MicroLED(微發光二極管)、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印刷顯示、柔性顯示、石墨烯顯示等新型顯示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激光顯示、3D顯示等前沿顯示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全球產業化引領能力。實施原創優質IP培育工程,增加4K電視頻道,提升超高清視頻、遊戲、動漫等先進視聽內容供給能力,打造全國先進視聽內容製作交易集散地。強化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全息成像、裸眼3D等數字創意應用技術創新發展。

(十六)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區塊鏈產業,加快打造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突破一批區塊鏈底層核心技術,打造若干安全、自主可控的聯盟鏈底層平臺,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數字產業、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深度融合。戰略謀劃衛星互聯網產業,聚焦突破小型衛星設計與批量生產、商業運載火箭研製、衛星通訊地面終端生產以及衛星運營服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搶佔未來發展先機。前瞻佈局量子信息產業,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拓展在保障基礎設施安全運行、信息與網絡安全、公共服務、數字貨幣等關鍵領域的應用。

六、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化發展新動能

(十七)以數字化轉型重塑廣東製造新優勢。推動傳統制造裝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積極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持續完善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體系,加快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面向重點行業、區域和領域的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汽車、家居、智能終端等行業推廣網絡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製和柔性生產,發展服務型製造。支持發展“5G+工業互聯網”。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提升品牌影響力。

(十八)推進數字賦能現代農業。推動創建數字農業發展聯盟、數字農業試驗區、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建設數字農業產業園區,推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雲上雲,培育科技示範創新團隊、數字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數字農業示範龍頭企業等,推廣數字農業重大應用場景,用數字化引領驅動農業現代化。大力推進農村電商專業化發展。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菜籃子基地、農業專業合作社等與互聯網企業融合創新。加快農產品流通網絡數字化改造,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發展農產品直播帶貨和農業跨境電商等新業態。

(十九)以數字化推動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大力發展特色化平臺經濟、工業電商平臺,搭建產需高效對接平臺,支持農業、物流、貿易等細分領域的垂直電商平臺與綜合平臺錯位發展。加快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進程,大力發展餐飲、零售、家政等生活性智慧服務平臺。推動視頻直播平臺創新發展,培育MCN(多頻道網絡產品形態)機構,壯大網紅經濟。引導鼓勵通證經濟、無人經濟、微經濟、副業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以生產領域爲重點積極發展共享經濟,重點推進廠房、設備、員工等生產要素共享平臺發展,探索共享製造的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促進流通和消費領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通過數字化發展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二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金融科技中心。積極推進智慧銀行建設,推廣智能櫃員機、無人網點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數字技術在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深度滲透,推動客戶營銷、風險控制、金融監管等領域的智慧化提質升級。加強數字金融新興業態風險管控,探索建立沙盒監管制度。支持深圳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平臺,推廣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等創新應用,推動數字人民幣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加強與港澳的金融數據互聯互通,推動移動支付、跨境大宗交易、跨境融資等金融活動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暢通開展。

(二十一)推動產業互聯網加速發展。適應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產業領域拓展的趨勢,圍繞工業、農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重點領域,打造綜合性的產業互聯網,構建新的資源配置、產業協同和價值創造體系。推動產業組織形式由線性產業鏈進化爲以產業互聯網爲核心的網狀產業生態系統,賦能企業重塑業務流程、優化組織結構、變革商業模式。鼓勵傳統龍頭企業開放數字化轉型資源、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應用廣度和深度、全方位賦能產業鏈升級,支持消費互聯網平臺通過委託製造、品牌授權等方式向製造環節拓展,形成三次產業融通、製造與服務融合、多元協同高效的產業互聯網發展生態。

(二十二)強化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供給。實施數字化轉型促進行動,支持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加大對數字化轉型共性開發平臺、開源社區、基礎軟硬件、基礎數據、普惠算力的支持力度,發展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探索麪向中小微企業發放“數字券”,促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在“上雲”基礎上,促進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平臺—中小微企業聯動機制,以政府購買服務、專項補助等方式,支持平臺企業爲中小微企業和靈活就業者提供價廉質優的數字化轉型服務產品。

七、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構築美好數字化生活新圖景

(二十三)大力發展智慧化便捷公共服務。積極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探索開展基於線上智能環境的課堂教學、深化普及“三個課堂”應用。加快互聯網醫療發展,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支持互聯網平臺在就醫、健康管理等領域協同發展,探索開展國際遠程會診。在就業、養老、文化、體育等領域普及推廣數字化服務。支持發展常態化遠程辦公,支撐工作效率提高、業務協同方式創新和業務組織模式變革。

(二十四)高水平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羣,統籌推進各城市“城市大腦”“城市智能綜合體”建設,探索構建區域間新型智慧城市聯網標準、規則體系,推進跨區域治理一體化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數據採集機制,整合城市運行數據資源,建設覆蓋省、市、區、街,並延伸至網絡末梢的智慧化社會治理平臺,實現基層治理、監管執法、便民服務等數據有效對接。支持縣城開展智慧化改造,培育智慧縣城投資運營商。探索構建全局視野、虛實交互、智能精細的數字孿生城市,提升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智能化水平。

(二十五)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快農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移動通信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全省行政村5G網絡建設和4G網絡深度覆蓋,開展鄉村4K超高清視頻+5G應用試點示範。加快農村管理服務、基層治理數字化進程,建設農村社會事業、農村集體資產、村莊規劃等領域的數字化工程,構建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提升農民生活數字化服務水平。

(二十六)推動生活數字化轉型。建設便民惠民智慧社區,發展基於數字技術的社區民生智慧應用,開展社區智慧微改造,提升社區生活服務和社區基層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發展數字家庭,推廣智能家電、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監控、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產品,豐富數字生活體驗。探索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數字素養教育框架,支持開展面向老年人等特殊羣體的數字技術應用培訓,增強數字內容訪問和數字化工具使用包容性。

八、打造全國數字政府建設標杆,提高數字化治理能力

(二十七)優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動政務服務流程和政務服務方式系統性重塑,強化服務全流程監督管理,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以粵省事、粵商通等“粵系列”平臺爲核心,促進線上、線下各類政府和社會服務渠道的深度融合,構建“一網、一地、一窗、一次、一機、一碼”的便捷泛在政務服務體系,打造“一網通辦”升級版,推動全省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二十八)推進省域治理“一網統管”。聚焦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五大職能,構建架構一體、標準統一、數據互通的粵治慧平臺,與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建立橫向全覆蓋、縱向全聯通的省域“一網統管”新模式,增強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提高省域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依託粵治慧平臺,全面推動各地政府部門數字化轉型,賦能機關幹部日常履職,支撐各地政府科學決策,實現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二十九)強化政府運行“一網協同”。加快推進政府機關內部數字化進程,加強粵政易平臺功能建設和深度推廣應用,打造全省統一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省市縣鎮村五級移動政務門戶,推進“粵系列”融合互通,構建數字政府統一平臺,實現政府扁平化、整體化、高效化運行。以粵政易爲政府辦公總平臺和總樞紐,提高“指尖”辦文、辦會、辦事水平,強化省內各級黨政機關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協同聯動能力,實現政府運行“一網協同”。

(三十)夯實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強化現有政務雲的精細化管理能力,構建國產政務雲、邊緣計算平臺等新一代算力基礎設施。完善全省“一張網”架構,探索推進無線政務網、政務物聯網建設。持續開展全省公共數據全生命週期治理,提高數據質量,全面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核心資源供給能力。強化全週期安全防護,構建“安全可信,合規可控”的立體縱深防禦體系。常態化、體系化開展數字政府業務能力和數據技能培訓。

九、提升數字化發展開放水平,增強國際合作與競爭優勢

(三十一)構建世界數字貿易重要節點。創建國家數字貿易先行示範區,壯大數字文化、數字金融等產業,提升遠程醫療、遠程教育、VR旅遊等海外服務供給能力,促進數字技術應用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大力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推進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培育一批數字貿易領域獨角獸、瞪羚企業,打造若干數字貿易生態主導型企業,形成數字貿易企業發展新格局。

(三十二)增強數字資源全球化配置能力。積極參與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新型基礎設施、智慧城市、電子商務、數據跨境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核心戰略樞紐。拓展與數字化發展先進國家的合作領域,探索構建數字資源和技術自由化便利化流動體系。積極探索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爲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提供快捷便利化通道。爭取進一步放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外資市場準入,吸引一批雲服務、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領域外資項目落地。加強國際創新要素集聚,引導國內外數字化發展領域高端團隊和原始創新項目在廣東落地轉化和發展。鼓勵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強化知識產權海外佈局。

(三十三)積極參與構建數字化國際規則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和社團制定滿足市場需求和創新需要的世界先進標準,主動參與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超高清視頻等領域國際標準研究制定,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的作用,研究制定高質量灣區標準。積極吸引國際組織、行業協會等機構的總部或辦事處落戶廣東,爭取舉辦世界數字化發展頂級展覽、會議和論壇。推動廣東自貿試驗區等區域在數字稅收、數據本地化、數據跨境流動、保護個人隱私等方面開展更大力度的探索和壓力測試,參與構建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利益和訴求的數字化發展規則體系,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參與全球數字化治理體系變革。

十、保障措施

(三十四)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建立省加快數字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相關分管省領導擔任副組長,省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爲成員,加強數字化發展重大政策和重點任務的統籌推進和督促評估。組建省數字化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爲全省數字化發展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和政策建議。省發展改革委要牽頭進一步細化明確階段性目標、工作任務、責任分工等,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各領域、各區域具體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十五)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建立財政資金支持數字化加快發展新機制,優化整合各類財政資金,加大對技術研發、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標準專利佈局、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強化政府採購對數字技術產品的首購首用。優化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雲量貸”“人才貸”等適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產品和服務,支持創業投資機構設立數字經濟領域專業投資基金。結合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電力體制改革,降低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用電成本。加強數字化發展人才培養,鼓勵省內高校增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創建數字化發展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雙一流”學科。推動構建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特點的從業人員權益保護機制,探索建立適應跨平臺、多僱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制度。

(三十六)推動多元協同治理。穩步推進數字化發展領域立法工作,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數據立法探索,不斷優化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構建政府、平臺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參與、高效聯動、信息共享的數字化發展多元協同治理體系,完善包容審慎的行業監管體制,建立基於社會信用信息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探索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觸發式監管模式。完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數據庫,提高“以網管網”能力,充分發揮平臺企業對市場主體的組織、協調、規範、引導功能。探索構建算法評估、監管、治理制度。

(三十七)提升安全可控水平。統籌發展與安全,提高對數字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產業鏈安全和行業發展形勢的感知和風險預警能力,加強風險防控應對。健全數據安全保護機制,提升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強化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加強數字化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全面梳理數字化關鍵領域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建立健全產業鏈安全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在重點領域建立“鏈長制”,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3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