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秀投資者應保持多少現金倉位?看看這個數據就知道了…… 來源:e公司

在投資管理工作中,關於應該保持多少現金倉位,一直是一個大家爭議頗多的話題。有人說應該一直保持大額現金倉位,不做過度的投資,有人說倉位應該越重越好。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對此,我的看法是,對於優秀的投資者來說,除非找不到任何好的投資標的,現金倉位應該越少越好。也就說,好投資者不需要現金倉位對自己進行保護。

好投資者不需要現金倉位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裏說的好投資者不需要現金倉位,其前提條件是“好投資者”。比如說,如果一位投資者總是跟風炒股票,高價追入熱門股、低價賣出冷門股,那麼他的現金倉位當然是越多越好:甚至不要投資股票,只存銀行,收益會更高。

那麼,爲什麼一個好的投資者不需要現金倉位呢?不少投資者認爲,保持“半倉操作”等高額的現金倉位,會降低投資的波動。但是,長期這樣做的代價,卻是喪失巨大的投資收益。這裏,就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模型。

假設一位股票投資者,每年能夠取得20%的投資回報率。這時候,如果他保持半倉操作,每年把倉位降到一半,那麼如果假設現金部分的年回報率是3%,那麼根據簡單的模型計算,到10年以後,這位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會是233%。20年以後,投資回報率會變成889%。而30年以後,投資回報率則是2837%。

以上的投資回報率看似很高,但是如果這位投資者沒有在每年保持一半的現金倉位呢?在第一個10年,他的投資回報率是519%。在第二個10年,投資回報率飆升至3734%。而到了第三個10年,他的投資回報率會達到驚人的23638%。

由此可見,對於好的投資者來說,長期保持現金倉位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決定。一個每年保持一半現金倉位的現金管理方案,會讓30年的投資回報率,從讓人乍舌的23,638%,變成平庸的2,837%。過於保守的投資策略,雖然熨平了每年的投資波動,但是付出的代價,則是長期的投資價值損失。

機構投資者的苦衷

儘管從投資原理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好投資者不需要現金倉位,但是在實際投資工作中,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卻無奈地保留了各自的現金倉位。這裏,就讓我們一一分析這些現金倉位是怎麼來的。

對於中國市場的股票類公募基金來說,基金經理往往會保留一定程度的現金倉位。

首先,公募基金需要時刻應對來自投資者的贖回,這就意味着他們得保持不少現金倉位。在這一點上,封閉式基金的情況會稍微好一些。由於沒有每天贖回的壓力,基金經理有可能保留更小的現金倉位。

其次,公募基金往往互相比較,如果大部分人都留存了比較高的現金、因此獲得了比較小的波動率,那麼剩下的公募基金也有動力去做同樣的事情。同時,這種壓力也來自於國內市場比較不成熟的投資者。當市場下跌較多時,投資者會更傾向於那些穩定的、也是現金倉位更大的基金。因此,公募基金天然願意留存一些現金。

在以上兩種因素作用下,國內市場的股票類公募基金往往會留存不少現金倉位,佔比經常在10%到20%,有些甚至高達30%到40%。這些現金倉位,從公募基金管理的角度雖然不可或缺,但是在長期必然讓公募基金少賺不少錢。

對於股票型私募基金來說,情況也很類似。不同的是,由於私募基金的持有人對基金穩定性要求更高,因此不少私募基金都設置了預警線和清盤線,常見的設置是基金淨值從初始的1跌到0.8就預警、0.7就清盤。

這種預警線和清盤線的設置,一方面固然爲私募基金的持有人帶來了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也逼迫投資經理保留了更高的現金倉位。

由於股票的波動往往十分巨大,上下漲跌30%、乃至50%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因此對於穩重的私募基金管理者來說,當面臨20%虧損就要預警、限制繼續加倉、30%虧損就要清盤的條款設置時,最常見、也是最有用的做法,就是保持一定的現金倉位。

比如說,很多私募投資經理會在剛開始運營時,只買40%的股票、留下60%的現金,這樣只有當所有股票下跌一半時,組合整體虧損纔會達到20%的預警線。當股票上漲了一倍、基金淨值從1上漲到1.4以後,再增加倉位。

而這裏的問題,想必聰明的讀者已經開出來了:爲了避免基金淨值下跌太多的風險,過高的現金倉位,讓組合整體的收益在股票上漲100%以後,只能上漲40%。

對於國內的公募和私募投資機構來說,迫於形勢不得不留存的現金倉位,讓他們的業績在長期被削弱。而同時,這些機構投資者的海外同行們,卻往往不用留存太多的現金倉位。這是由於海外成熟市場的基金持有者往往更加理性,他們不會要求一個股票型基金既能擇時、又能選股,基金往往只要做好選股工作就行了,選時的事情基金持有者自己會做。因此,海外市場的基金產品,往往能保持更小的現金倉位:這是有利於他們長期投資業績的做法。

在國內市場上,對於現金倉位這個問題,個人投資者可以說是最得天獨厚的一羣人:他們可以不用留存任何現金。

在過去,個人投資者可能需要爲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比如生病住院等,預留一部分現金。但是現在各種貸款項目十分便捷,審批流程往往在一兩天以內,因此個人投資者根本不需要爲意外情況準備多少現金。如果不是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能力往往較機構投資者爲弱,單就現金這個問題來說,個人投資者的優勢其實是最大的。

少留現金不等於不賣股票

對於真正有水平的投資者來說,現金倉位是一個不太有用的東西。當然,需要重申一遍的是,這麼說的前提,是這位投資者真的有水平,真的知道如何尋找有價值的投資標的。如果一位投資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尋找投資價值,喜歡來回交易股票、追逐市場的漲跌,那麼多保留一些現金可能會更妥當一些。

其實,一些非常有名的價值投資大師,都以滿倉投資、很少保留現金倉位聞名。比如說,彼得·林奇就在自己的著作中表示,他往往保留很少的現金,幾乎全部投資於股票。

有讀者也許會問,如果不保留現金倉位,是不是就不需要賣出股票了?其實,留不留現金倉位和賣不賣出股票,並不是一個概念。對於漲幅過大、估值過高的股票,投資者當然可以選擇賣出。但是,在賣出以後不留現金,將資本再投入新的好標的中,卻會爲投資者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當然,在一種情況下,投資者是可以留現金,甚至留得多多益善的:當全市場的估值已經貴到無法找到好投資標的時,投資者應該果斷的留存現金。只不過,在今天的資本市場裏,各類投資品種相比於過去已經變得非常豐富,什麼好標的都找不到的狀態,已經變得越來越少見了。

所以說,對於真正優秀的投資者來說,“到底應該留存多少現金倉位”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在平時越少越好,只有在市場真正整體過熱的時候才偶爾需要現金倉位。”對於那些精於選擇投資標的、同時又勇於少留現金倉位、承受短期市場波動的投資者來說,長期的市場價值發現機制會給予他們豐厚的補償。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