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環球網、央視新聞客戶端

  以色列軍隊摧毀哈馬斯銀行大樓,發射3枚導彈,5層樓房瞬間夷爲平地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14日晚說,以色列軍隊當晚發動空襲行動,摧毀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一座銀行大樓。

  

  來源:環視頻/何卓謙

  哈馬斯內政部門在一份新聞公告中說, 以軍戰機當晚向哈馬斯位於加沙市西部的“生產銀行”大樓發射3枚導彈,這座5層樓房被夷爲平地。 這是以軍10日空襲加沙地帶以來摧毀的第三座銀行大樓。

  以軍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14日進入第五天。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軍從13日午夜開始,在40分鐘內出動160架次戰機,對加沙地帶150餘個地道發射450餘枚導彈。14日白天和夜間,以軍又空襲了加沙地帶北部、南部的觀察哨所以及一座無人機地面控制站。

  

  視頻截圖

  10日以來,以色列與加沙地帶武裝爆發嚴重衝突,引發國際社會嚴重關切。加沙地帶武裝人員迄今向以色列發射2000多枚火箭彈,造成以方7人死亡、100多人受傷。以軍展開報復行動,空襲和炮擊加沙地帶武裝組織上千個目標。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言人阿什拉夫·齊德拉14日晚說,以軍的空襲和炮擊共造成巴方126人死亡、950人受傷,死者中有31名兒童和20名婦女。

  番外

  哈馬斯高級領導人:哈馬斯可以停火,但以色列必須先停止“侵略”

  當地時間14日,長期生活在海外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高級領導哈立德·邁沙阿勒(Khaled Meshaal),在接受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阿拉伯語頻道(TRT arabic)採訪時表示,哈馬斯可以接受停火,但以色列須滿足其相關要求,包括“以方撤離阿克薩清真寺,並保證巴勒斯坦人在清真寺出入和祈禱的自由;停止驅逐謝赫賈拉地區的巴勒斯坦居民;釋放在近期抗議活動中被捕的巴勒斯坦人;停止對加沙地帶的侵略。”

  

  哈馬斯高級領導人哈立德·邁沙阿勒(Khaled Meshaal)

  這名哈馬斯前政治局局長表示,美國、俄羅斯和歐盟已爲停火而採取行動,哈馬斯已明確向參與斡旋的第三方表示,以方必須首先停止“侵略”。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中積極斡旋的國家主要是卡塔爾、埃及和土耳其。

  隨後以色列當地媒體《以色列時報》援引哈立德的採訪,並稱“哈馬斯已準備好停火”。其同時援引不具名人士消息表示,此前,埃及向以色列和加沙分別派出斡旋代表,希望達成爲期一年的停戰期。哈馬斯對此表示接受,但以色列則予以拒絕。該官員還表示,以色列希望推遲停火,直到它可以摧毀更多的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的軍事能力。

  延伸閱讀

  1000根"萊陽鋼管"來襲?以色列"鐵穹"還管用嗎?

  

  鐵穹,還管用嗎?

  這兩天,有關以色列遭到火箭彈襲擊的視頻在網絡大量流傳,從畫面上看,來襲的火箭與攔截的“鐵穹”,尾跡佈滿了天空,戰況十分激烈。

  

  以色列軍方表示,自週一起,“武裝團體”已經從加沙地帶發射了1000多枚火箭彈。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說,在這1000多枚火箭彈中,有200枚落在了巴勒斯坦一側,有850枚射向了以色列一側,其中一些被攔截,但也有一些擊中了建築物。

  這個“武裝團體”就是我們時有耳聞的“哈馬斯”組織,哈馬斯宣稱,的確向以色列發射了很多火箭彈,目的是報復以色列空襲加沙地帶的一棟建築,以及 “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民宅重啓的攻擊”。

  

  這是自2014年加沙戰爭以來,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最嚴重衝突。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了關切,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哈馬斯的行動“不可接受”,以色列也要“保持克制”。不過以色列並沒有剋制,而是馬上發動了空襲反擊,造成22人死亡,其中既有15名哈馬斯成員,也有兒童。

  中東亂局由來已久,錯綜複雜糾纏的勢力,打打停停談談的循環,經常會讓我們暈頭轉向,搞不清楚緣由。比如這次的主角哈馬斯,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堅持不懈的發射這種土火箭,能把以色列搞翻嗎?

  總的來講,以色列和哈馬斯的矛盾,是巴以衝突演變的結果,也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民族矛盾的體現。

  先來簡單梳理一下這根比較長的時間線——現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公元前1800年,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由伊拉克南部的烏爾遷移至此。公元前1030年,掃羅建立希伯來王國,公元前930年,希伯來王國分裂爲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所滅。公元前586年,猶大王國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滅,這是猶太人第一次被滅國。

  

  ▲哭牆,猶太人的傷心地和聖地

  不過,猶太人運氣不錯,公元前538年,波斯滅了巴比倫,猶太人得以回到故鄉重建了猶太教聖殿。然而好運不常在,隨着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到來,猶太人再次被滅。公元135年,最後一次反羅馬起義被鎮壓,猶太人被徹底逐出巴勒斯坦地區,成了沒有土地的流亡民族。

  此後,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人佔據,被伊斯蘭化,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但巴勒斯坦人也沒有建立獨立國家。而流散於全世界的猶太人,因爲宗教(猶太人被認爲要對耶穌受難負責)和現實原因(放貸、經商無道義負擔),飽受了一千多年的歧視和打壓。一方面,以猶太教爲紐帶頑強維繫着民族不解體,另一方面,一直試圖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即猶太復國主義,也叫“錫安主義”。

  

  ▲我國旁邊的“猶太自治州”

  在地點的選擇上,最初的原則是隻要合適,哪裏都行,蘇聯甚至都有一個“猶太自治州”,與我國黑龍江省隔河相望,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一戰結束前後,英國出於宗教和政治兩方面的原因,開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大批猶太人隨之湧入巴勒斯坦,他們購買土地,建立社團,因爲擠佔了當地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而衝突不斷。由於英國還能鎮住場面(“託管”巴勒斯坦),所以局勢尚不至於失控,但阿以矛盾的禍根已經埋下。

  二戰結束後,出於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同情,以及猶太人自身的努力和英國的推動,新生的聯合國設立了 “巴勒斯坦問題特別調查委員會” ,最終於1947年11月29日在聯合國大會上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通過了第181號決議,即 “巴以分治” 方案——英國結束“託管”並撤軍,巴勒斯坦一分爲二,分別建立 “猶太國”“阿拉伯國” ,耶路撒冷由於地位特殊,由聯合國管理。

  

  ▲這局面,忒複雜

  從政治上看,該方案獲得了多數國家認同,美蘇法、東歐和美洲國家基本都投了贊成票,反對者集中在西亞,英國、中國、阿根廷等國棄權。

  從歷史淵源看,巴勒斯坦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地,耶路撒冷更是三教高度重合之處。這就造成了一個現實的政治難題——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都要復興和建國,卻又都只願意在這同一塊土地上進行,這種零和遊戲當然難解。

  

  ▲181號決議的方案,黃色部分是“阿拉伯國”

  分治方案一出,猶太人立即接受,阿拉伯人表示拒絕,因爲猶太人分到的都是好地,面積還更大,佔57%,而阿拉伯人分到的基本上都是貧瘠土地。

  所以,也就沒有出現分治方案中的“阿拉伯國”,結果英國前腳一走,後腳以色列剛一建國,同樣是剛剛獨立不久的7個阿拉伯國家——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沙特,也門,就向以色列發起了進攻,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標誌着巴以衝突演進到了以國家爲主體相對抗的形式。

  

  ▲每打一次,以色列就多控制一片土地

  (圖片來源見水印)

  到了國家對國家的階段,阿拉伯世界的弱點暴露無遺。雖然人多勢大,數量佔優,但配合生疏,水平低下,甚至還有用假消息互坑的神操作,除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因國際壓力撤退外,在其餘三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全部敗北,損失慘重,以色列反面越打越強,佔地越來越多。

  經過幾十年的較量,阿拉伯國家的帶頭大哥埃及意識到無法擊敗以色列,選擇和解。1979年,埃及簽訂了《埃以和約》,以和平換土地,與以色列相互外交承認,收回了被佔領的西奈半島,埃及承諾半島爲非軍事區。

  

  ▲薩達特遇刺的名場面

  埃及付出的代價是被阿拉伯世界“開除”,總統薩達特遭到刺殺,敘利亞甚至與之斷交。但怒歸怒,埃及一退,黎巴嫩、約旦等更小的阿拉伯國家早就被打殘打怕了,有的自己還有內亂,事實上也無力對抗——阿拉伯世界一盤散沙,形成了以色列獨霸中東的局面。

  埃及退出與以色列的戰爭,標誌着以國家爲主體的巴以衝突形式結束了,但事情可沒完——阿拉伯國家的正規軍都是廢柴,打堂堂之陣不行,我們巴勒斯坦人還可以打游擊嘛,還可以打不對稱戰爭嘛!

  此時,我們耳熟能詳的 “巴解組織” ,即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登上了歷史舞臺。巴解組織在1964年就成立了,是一個類似於清末同盟會的“拼盤”組織,由多個派別組成(時間有先後),但最大最主流的派別是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即“法塔赫”。

  

  ▲這位帥哥國王差點被自己的“同志”乾死

  巴解組織建立之初受到約旦的庇護,但巴解組織出了一個昏招,居然要刺殺自己的保護者約旦國王,以奪取約旦統治權!好在保鏢比較給力,國王倖免於難。然後,國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派軍隊大舉圍剿巴解組織。

  只有輕武器的巴解組織打不過,只得轉移到黎巴嫩。但黎巴嫩是一個多元化國家,還有相當數量的天主教勢力,巴解組織聯合真主黨等勢力與得到以色列支持的天主教馬龍派民兵打了15年內戰!“汽車炸彈”就源於這場戰爭,一共發生3641起。

  

  ▲要把黎巴嫩大亂戰講清楚也不容易,反正打了15年

  後來以色列又親自下場干涉,這場亂七八糟的大混戰共導致12萬人死亡,產生了100多萬難民,黎巴嫩由富打窮,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首都貝魯特幾乎成爲廢墟——以色列還沒怎麼着呢,自己人先幹起來了,阿拉伯世界的不團結可見一斑。

  蘇聯解體後,失去外援的巴解組織主流派“法塔赫”不得不轉變立場,不再追求“滅猶”,而是在保持軍事手段的前提下,尋求與以色列進行談判和解。事實上也取得了一些進展,1993年,巴解組織與以色列達成《奧斯陸協議》,雙方互認——巴解組織承認以色列國,以色列也承認巴解組織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和談判對象。

  

  ▲紅色是“巴勒斯坦國”的地盤,左下角一整塊就是加沙

  隨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也建立起來了,“巴勒斯坦國”開始落地。雖然相比181號決議的劃分仍有很大距離,但在中東這種多重複雜矛盾並存的局面下,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

  但並不是所有派別都滿意,有的就認爲這是喪失原則的妥協,不能接受!於是,部分法塔赫成員脫離,出現了諸多大大小小的反對派。最堅定的最大的反對派,就是哈馬斯。

  “哈馬斯” 意爲 “伊斯蘭教抵抗運動” ,其實和巴解組織不是一系出身,前身可追溯至40年代的 “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會” 的一個分支,創始人和精神領袖爲謝赫·艾哈邁德·亞辛,正式成立於1987年,在巴勒斯坦大起義中起了重要作用。

  

  ▲創始人亞辛,曾被捕入獄,2004年3月22日死於以軍的“定點清除”

  哈馬斯是堅決的反猶派,在最初的綱領中主張將以色列徹底消滅,解放全部被佔領土,以《古蘭經》爲憲法,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另一方面哈馬斯又設有專門的慈善部門,定期救濟窮人,開辦學校、醫院、圖書館、俱樂部,收穫了很多中下層支持者。

  哈馬斯設有軍事機構,分爲情報部門和突擊隊。情報部門負責挖出內奸和毒品交易者,懲處有叛國、賣淫和出售毒品罪行的人(從口頭警告到處死),散發信息和傳單,公佈以色列徵募阿拉伯間諜的圖謀,警告民衆不要成爲同謀,同時也搞後勤。

  

  ▲巴勒斯坦日常

  突擊隊的任務是建立地下組織、蒐集以軍情報、培訓“人肉炸彈”,策劃實施軍事行動,包括“抓舌頭”。海灣戰爭後,哈馬斯又新設立了信息處和政治處。信息處總部位於約旦,負責準備和傳播所有與哈馬斯政策聲明有關的新聞發佈會,以哈馬斯的名義發行出版物。政治處則相當於外交部,在大馬士革、安曼等地設有機構。

  在奧斯陸協議之後,哈馬斯一直比較生猛,拳打南山法塔赫,腳踢北面猶太人。

  對內,先是在競選中用選票擊敗法塔赫,後來乾脆在2007年使用武力直接把法塔赫給攆走了,所以現在的巴勒斯坦國僅有的一點實控土地,還分裂爲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兩個實體。後者現爲哈馬斯實控,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從加沙地帶發射火箭”這樣的消息。

  

  ▲著名的萊陽鋼管!

  對外,哈馬斯不斷襲擊以色列,但不打正規戰,手段基本就兩樣,一是自殺式爆炸,二就是前兩天的火箭襲擊。以色列爲防人肉炸彈,修了681公里的隔離牆,已經越來越不容易實施,所以近幾年最常用的還是火箭彈。

  哈馬斯用的火箭彈,多數是類似於“邊區造”那樣的土火箭,也叫“卡桑火箭”,用普通鋼管加工成彈體,安裝上尾翼,化肥加白糖製成固定燃料,裝上戰鬥部,運到沙漠裏一架,點了就跑,打到哪兒算哪兒。

  

  這次哈馬斯鳥槍換炮了,用的是新型八聯裝箱式新式火箭炮,口徑超過200mm,有人稱之爲A-120。雖然比不上正規制式裝備,但比以前的“萊陽鋼管”還是更像回事,不僅射程更遠,火力密度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也是視頻中火光滿天的原因。

  爲了對付火箭襲擊,以色列於2011年研發了 “鐵穹” 防禦系統,是世界唯一專門用於攔截火箭彈和炮彈的近防系統。

  一套“鐵穹”由1部EL/M-2084多功能相控陣雷達、1套戰場管理與武器控制(BMC)系統和6部20聯裝發射裝置組成。雷達能快速探測、跟蹤和識別來襲射彈,從而通過BMC系統計算和預測出其軌跡和落點,並判斷區分出威脅目標和可能的落入區,爲攔截彈精確攔截提供信息。

  

  一般認爲,用昂貴的導彈打廉價的火箭,成本上划不來,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首先,“鐵穹”不是愛國者那種反導系統,打彈道固定的火箭彈,偵測裝置不用非常先進,“塔米爾”攔截彈約2-4萬美元,也不算貴。

  哈馬斯那邊的成本可能的確較低,但也更窮,還要面對封鎖和制裁,要生產出來,攢夠足夠的數量,實際上也並不容易。況且其中一大部分還會被攔截掉,能給以色列帶來的真正損失並不大。

  

  ▲“鐵穹”基本可靠,但火箭彈過多就不好說了

  不過這次襲擊也顯示出哈馬斯的“炮戰”水平在提高,會製造並使用質量更好的火箭了。“鐵穹”面臨的問題並不是成本,這些錢以色列還是花得起的,真正的問題是“飽和攻擊”,現在的“鐵穹”是按對付“卡桑火箭”而設計的,面對更大更快還更密集的火箭彈,怕是喫不消,據說此次襲擊中已經有“鐵穹”因爲“過勞”出了故障。

  如果哈馬斯的動作夠快,趕在以色列升級“鐵穹”之前湊夠彈藥,再來一波大的,以色列恐怕要遭受大損失了。

  “鐵穹”的攔截成功率,以色列自己說有90%,有美國專家表示能達到40%就不錯了……當然,這不併不妨礙美國曾有過採購“鐵穹”的打算——爲什麼中美俄英法好像都沒有開發過類似系統呢?

  

  ▲以色列也有自己的反導系統“大衛投石索”

  其實想一想也知道,五常連洲際導彈都能攔截,研發個攔截小火箭的防禦系統,難度能有多大?主要還是用不上,因爲很少面臨以色列那樣的特殊處境,真在戰場上較量,用空中力量先發制人不是更好嗎?就算有少量需求,直接買以色列幾套就行了,不必自己費勁研製。

  其實以色列也這麼幹了——遭襲擊後,以色列戰機已經迅速出動,對相關目標進行了打擊,有消息稱已經摧毀了幾處發射陣地,擊斃了一些哈馬斯指揮人員。

  

  回到這次規模空前的襲擊事件,哈馬斯可謂讓人喫了一驚。但這樣多幹幾次,就能達到目標,消滅以色列嗎?只要稍有理智,大概都不會相信,這只是給以色列製造了一點麻煩而已。

  軍武菌認爲,哈馬斯真正的目的,可能在於以打促談。參考巴解組織的歷史,單純軍事手段收效不佳,往往還會招致以色列的強力反擊,人物的損失都更大,長期來看,難以維持。況且自己這邊的人馬和老百姓,也不能長期靠飆口號打雞血來維持生存和士氣。巴解組織(法塔赫)讓了一步,被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爲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和合法政府,處境就好得多,對以交涉和鬥爭也更有前途,肯定會對哈馬斯的一些支持者形成示範效應。

  實際上,在2017年,哈馬斯的宣傳口徑已經有所緩和,表示可以接受 “以1967年邊界爲基礎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不再主張“消滅以色列”,其鬥爭目標不是猶太人,是“猶太復國主義者”。

  

  外交部長王毅曾說, “巴勒斯坦問題是人類良知的傷口。今天,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敘利亞、利比亞的時候,不應忘記巴勒斯坦問題纔是中東最早的熱點問題……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這個問題不解決,中東難以安寧,世界難太平。”

  希望這一次看似熱鬧的襲擊,在未來會是另一次和平進程的開始——可能有點詭異,但還是祝願和平早日來臨。

  畢竟,不管神仙怎麼打仗,最後還是凡人遭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