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大卫·K.布朗,乔治·摩尔

译:王鑫,攵茧,余耀东 


虽然英国在1949 年决定研发巡洋型驱逐舰的举动看似已经为传统巡洋舰的建造画上句号,但不久之后,新的巡洋舰式设计开始出现。其最大的变化在于设计人员意识到防空导弹将会是武备的重要补充。舰用导弹的研究在1945 年10 月就开始了,到1948年海蛞蝓导弹时已经得到认可。在1949—1951 年间,大部分的研究都致力于改造现有舰只,比如“可畏”号(Formidable)航母、“前卫”号战列舰、1 艘“尊严”级轻型舰队航母,还包括一系列商船。1951 年12 月, 海军部委员会决定设计3 种新型导弹战舰,按照优先级排序依次为:航速12 节, 搭载1 座三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的海岸护航舰(C 型);与巡洋舰相似,航速30 节, 搭载2 座三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的特遣导弹战舰(A 型);航速17 节,搭载1 座三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的海洋护航舰。事实证明,除了“格雷德·尼斯”号(Girdle Ness)之外,其他的改造都没有太大意义。“格雷德·尼斯”号起初是海岸护航舰的原型舰,最后却成了海蛞蝓导弹系统的试验船。
 
1954 年9 月,第一个导弹巡洋舰方案GW25 绘制完成。同年11 月,经过修改的GW25C 方案递交海务大臣。这是一艘满载排水量达到18300 吨的大型巡洋舰,船身长645 英尺,宽79 英尺,搭载1 座双联装海蛞蝓导弹发射器,备弹48 发,配备2 部901/2 型指挥仪;主炮为2 座与“弥诺陶洛斯”级和“虎”级巡洋舰相同的双联装6 英寸舰炮,同时还加设了4 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主机为4 组YEAD 1 型,输出功率为120000 轴马力;新舰满载速度为32.5 节,续航能力为20 节4500 海里;舰上设有约1300名官兵的住宿空间。这一系列设计共有4 个研究方案,代号GW25和GW25A—GW25C。所有方案均采用相同的船体和动力系统,但在武备方面显然还存在争议。GW25 搭载2 座双联装导弹发射器(84枚导弹)以及2 座双联装6 英寸舰炮;GW25A 和GW25B 的导弹系统与GW25相同,但舰炮武备分别改为1 座双联装6 英寸炮和2 座双联装3 英寸炮。作为导弹武器研制失败的保险措施,英国还考虑过全舰炮大型巡洋舰的方案,主炮为前部 2 座、后部1 座双联装 6 英寸炮。然而,海军枪炮部长认为没有理由不信任新的导弹武器,因此全舰炮巡洋舰的设计一直没有进行。
 

(上图)巡洋型驱逐舰。这是1951 年草拟的一系列设计中的2 号研究方案。注意2 套大型984 雷达和背景里的“斯维尔德洛夫”级(Sverdlov)巡洋舰。英国期望其装备的新型5 英寸舰炮能够通过火力投射量优势对抗苏联巡洋舰。当时每门5 英寸舰炮的设计射速为每分钟60 发。(D. K. 布朗收集)
在海务大臣会议中,有人提出了搭载6 门双联装5 英寸舰炮(船首4 门,船尾2 门)的全舰炮轻型巡洋舰设计。其副炮包括安装在“B”炮塔和舰桥之间的六联装40 毫米高射炮和艉部两侧2 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此外还装备了4 座用于反潜和反舰作战的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动力采用Y102 型蒸燃联合动力装置,输出功率60000 轴马力(后来的“郡”级驱逐舰搭载的就是这套装置);预计航速为29.5 节(满载,不清理船底);满载排水量8000 吨。不过这个巡洋舰设计在概念上与1944 年计划中的5.25 英寸炮巡洋舰设计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英国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愿。大臣们还考虑过将海蛞蝓导弹安装在“斐济”级巡洋舰上,原舰武器仅保留“A”6 英寸炮炮塔。但是这个念头很快就因舰龄问题打消了,因为即使是其中最新的战舰,装上导弹服役时,舰龄至少也20 年了。
 
起初,海务大臣们将导弹巡洋舰的概念设计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并在接下来的8 个月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英国在1955 年停止了GW25C 大型巡洋舰方案的设计准备工作,将工作重心转向了排水量较小的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早在1955 年的12 月中旬就被海务大臣们考虑过的GW35 方案。这个由海军装备局长起头绘制的替代性研究方案,满载排水量为8000 吨,船首搭载2 座双联装新设计的5 英寸舰炮,船尾配有20 枚海蛞蝓导弹。最后海务大臣将这个方案送回去继续研究。其他选择性方案也在不断发展之中:GW38 方案,搭载1 座双联装海蛞蝓导弹发射器和2 座双联装6 英寸舰炮,满载排水量12200吨,代价是只能搭载24 枚导弹;GW42 方案,搭载1 座导弹发射器和48 枚导弹,4 门双联装 5 英寸舰炮,排水量 12560 吨 ;GW45 方案,搭载 与GW42 方案相同的导弹武备, 但主炮改为2 座单装 6 英寸舰炮,排水量14340 吨。这其中,搭载双联装5 英寸舰炮的设计虽然可行,但最后还是被否决了,因为研制火炮至少需要8 年的时间, 即便其相比被取消的巡洋型驱逐舰搭载的单装5 英寸舰炮更为简化。到了1955 年5 月,情况已然明朗,主炮为2座双联装6 英寸舰炮,副炮为双联装3 英寸舰炮的武备配置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诞生了新的研究方案—GW52A, 满载排水量为15100 吨。
 
这些研究工作最终成果是1955 年7 月递交海军部委员会的GW58研究方案。该战舰搭载1 座双联装海蛞蝓导弹发射器以及48 枚导弹(901/2 型雷达),2 座双联装6 英寸MK 26 型舰炮,2 座3 英寸MK 6 型舰炮和2 座双联装MK 11博福斯高射炮,各由一个903 型(三型中程火控系统)雷达控制;除此之外,该舰的雷达系统还包括974 型雷达(导航设备)、984 型雷达(综合显示系统)和992 型雷达(水面及低空搜索)。其满载排水量为15400 吨,水线长625 英尺,船宽78 英尺;该舰采用4轴推进,动力系统的总功率为105000 轴马力;锅炉舱、轮机舱和变速齿轮舱由2 个3 英寸炮弹药库分开来;满载且船底处于干净状态下的航速为32 节,作战状态下的续航能力为20 节4500海里,预计将搭载1050 名官兵;防护方面,主机舱、导弹舱、弹药库和舵机舱所在侧舷和甲板部位装有1.5 英寸厚的装甲板,不过机舱上方的部位削薄至1 英寸,弱于通常传统巡洋舰的防护。海军部委员会批准开发GW58 研究方案,并争取在1955—1956 年的新建计划中订购2 艘导弹巡洋舰。当时的新建计划还包括2 艘快速护航舰,海军部委员会收到要求一并批准这些新战舰,她们就是之后“郡”级导弹驱逐舰的前身。
 
当时新型巡洋舰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没过多久,该项目的成本就拉响了警报。1956 年2 月,日后的舰船总监阿尔弗雷德·西姆斯爵士(AlfredSims),对此设计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并认为战舰的建造工作会受到很大阻力。无论如何,计划还是要继续进行的。1956 年7 月,新建计划中包括了3 艘战舰,分别预计在1957 年、1958 年、1960 年的6 月订购,并于1962 年10 月、1964 年3 月和1965 年10 月竣工。然而到了1956 年8 月底,整个计划都被延后了1年。10 月,西姆斯爵士又一次对该计划表达了不满,到了11 月,海军部其他官员也开始逐渐偏向西姆斯的立场。

由于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影响,英国在1957 年1 月叫停了该项目;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蒙巴顿勋爵(EarlMountbatten of Burma)给了这个项目最后一击。他在写给海军副参谋长的备忘录中暗示,自己一开始就反对巡洋舰项目,认为巡洋舰相较于海蛞蝓导弹来说太大了,而且他已经授意将驱逐舰设计(快速护航舰)的排水量增加约900 吨,以便搭载导弹系统。当时他被告知,巡洋舰需要携带984 型雷达,且要配备6 英寸舰炮以进行对岸轰击任务。对此他反驳道,难道每个中队的4 艘驱逐舰中就不能有一艘牺牲舰炮来搭载984 型雷达吗,此外,驱逐舰的4.5 英寸舰炮足以执行对岸轰击任务。后来海军研究了他的想法,但没有实行。还有人认为,导弹巡洋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充当导弹驱逐舰的补给舰。但蒙巴顿勋爵认为导弹航母也可以执行这样的任务。海军再次研究了他的想法,但依然没有实行。
 

(上图)1976 年1 月26 日拍摄的“诺福克”号。注意替换“B”炮位双联装4.5英寸舰炮的飞鱼反舰导弹。(迈克·列侬公司)

项目取消时,巡洋舰已经发展成一种庞大的高成本舰种了。最后的设计方案(即GW96A)满载排水量为18450 吨,水线长675 英尺,船宽80 英尺,分别比GW58增加了50 英尺和2 英尺。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导弹容量从GW58 中的48 枚扩大到了GW96A中的64 枚,而且双联装3 英寸炮塔由原来的2 座翻倍到了4 座, 迫使战舰增加了2套903 型雷达(三型中程火控系统第一次改进版)来控制多出来的舰炮。船员编制也增加了65 人,变为1115 名军官和水兵,同时为了维持所需的航速,Y200 型主机的功率必须再增加5000 轴马力。虽然海军部从来没有正式批准过这一设计,但英国还是在她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战舰命名委员会(Ships' Names Committee)甚至已经选定了第一艘战舰的名字—“爱丁堡公爵”号(Duke of Edinburgh)。然而该战舰不太可能发展到获得女王批准的那一步。
 
1957 年4 月11 日,海军部委员会证实巡洋舰项目已被取消,“即使人们对这些战舰寄予厚望”。对于公众来讲这是合情合理的,“海军部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限资源,因此选择建造导弹驱逐舰而不是导弹巡洋舰”。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变化,此前负责设计巡洋舰的人员被调往核潜艇设计团队。

本文摘自《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1~5(5册)

舰船世界重量级著作,世界船舶学会主席、舰船设计大师代表作,战舰设计必藏案头书。

英国舰艇总设计师D.K.布朗现身说法,将其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入此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