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恩博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18日在參加中新社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邁向碳達峯:地方經濟轉型與能源發展新機遇”時表示,碳中和是再造中國經濟的巨大機遇,想象空間無比巨大。

中國官方提出,要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個節奏,相比其他國家如何?

朱民表示,歐洲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達到碳峯值,計劃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其間有60年時間,而中國只有30年時間,所以掌控這個過程的平穩和安全,是一個重大挑戰,也是一個艱鉅任務。

在朱民看來,讓這一巨大變化實現的重要抓手是科技。他舉例說,光能概念產生之初,光電成本高達約100美元1度電,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光伏不可能普及,但隨着技術提升加之中國大規模生產、大規模使用,迅速降低了其成本,所以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

技術發展背後,是巨大的投資。朱民介紹,據估算,從現在到2060年期間,中國每年將有相當於GDP總量1.5%到2%的資金投入新能源和能源基礎設施和碳中和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技術轉型,預計今年將超過1.5萬億元,以後會逐漸增長到5萬億元、10萬億元,40年內可能會達到200萬億元,這是一個巨大的投資,也會引起全面的經濟變化。

“碳中和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戰略轉變和生活方式變化,它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能源結構變化,更是整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經濟技術的再造。”

朱民表示,碳中和一定會推進更新、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政策,因爲推進生產方式變化和創新,就一定要進一步改革開放。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碳中和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對此持積極、樂觀態度,這不單純是一個綠色的故事,更是一個再造中國經濟的巨大機遇。”

在朱民看來,中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基本上仍然沿用了工業革命以來國際上的傳統發展路徑。今後40年發展,中國將走上一條綠色道路,這條道路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大國嘗試過。

他提到,當歐美國家走向綠色發展時,其收入水平、經濟結構、能耗量等已使得這個任務相對容易,而對於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新型經濟體而言,要在增長同時保持碳中和、保持綠色,“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朱民說,在這個意義上,整個人類經濟發展史可以被重寫。基於中國獨特的機遇和能力,在綠色發展領域甚至有可能創造一個新的經濟理論。

“未來已來,世界正在發生根本的變化”,他希望人們都來擁抱這一變化,推動世界向碳中和方向發展,同時使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綠色。

“這是一箇中國的新增長故事,這是一個發展方式的改變,我們正走在世界前沿,想象空間是無比巨大。”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魏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