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酣戰,沒有一個懶人是無辜的

文|錢漪

編輯|顧彥

掃地機器人爆發增長的背後,沒有一個“懶人”是無辜的。

“如果可以把自己從繁雜的家務中解放出來,把時間更多花在看書、見朋友、享受週末,爲什麼不呢?”科技發燒友Zoey從幾年前起便熱衷於購買智能家電,表示“總是忍不住掏腰包”。

去年下半年入坑的掃地機新粉Eva,則直言“太后悔了,後悔沒早點買”,並迫不及待安利給父母、家人和更多朋友。像她這樣的“自來水”,還有成千上萬。

然而網絡上關於掃地機器人的差評頻現,小紅書筆記中“智障掃地機”、“掃地機器人無語事件”、“雞肋掃地機踩雷”等關鍵詞不在少數。

掃地機器人究竟是智商稅,還是人工智能步入尋常百姓家的開端?

懶人經濟

每一個到家就癱的年輕人,都對掃地機器人產業做出了貢獻。

“累了一天,回家只想好好躺平,也沒力氣管地上有沒有頭髮了。”工作日經歷着快節奏通勤的Mia自稱是個“間歇性潔癖”,既在意居住環境是否一塵不染,又無法與高強度工作後的自身惰性對抗。

願意嚐鮮的80後、90後、00後,正是掃地機器人的首批消費人羣。據智研諮詢調研顯示,從掃地機器人的主力消費羣體年齡分佈上看,21-30歲羣體佔比42.33%,31-40歲羣體佔比爲34.95%。

如果說年輕羣體對智能生活的嚮往,有互聯網原生代的基因要素,那60後、70後則更多是在子女輩的影響下,打破“中看不中用”的意識成見、從無緣抗拒到嘗試接觸,最後成爲欲罷不能的“真香”一族。

疫情過後,人們對家居清潔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進一步激發了部分潛在家庭需求。

GoogleTrends全球搜索熱度顯示,2020年掃地機器人搜索熱度峯值同比提升19%。原本一直猶豫觀望的Eva就是在去年7月,翻遍小紅書、B站、知乎等社交平臺的攻略後,在網友們“早買早享受”的鼓舞下果斷下手了。

據京東平臺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在京東購買掃地機器人的用戶數接近30萬人,平臺動銷掃地機器人SKU數超300個。在天貓平臺全品類機器人中,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按摩機器人銷量則在總銷量中位列前三。

但相比歐美,目前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纔剛剛起步。

據安信證券測算,2020年掃地機器人在中國內地的市場滲透率處於4%-6%區間,與英國、法國、加拿大位處同一梯隊,但仍遠低於美國13%的市場滲透率。

iRobot調研發現,當掃地機器人滲透率超過13.5%後,將進入主流產品的行列;據此推算,美國市場短期滲透率將超過30%,長期滲透率將達到70%甚至更高。

潛在需求總量和目前低滲透率之間撐出一片廣袤的藍海,吸引衆多玩家進入。

藍海爭奪

“看着掃地機追着我的臭襪子滿屋子跑,像極了一隻智障電子寵物。”

Mia早在2018年就入手了第一臺掃地機器人,但當時的體驗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進得去出不來、掃一半沒電了、卡在半路等我解救都是常有的,給它收拾爛攤子還不如我自己拖地來得快。”Mia無奈嘆了口氣。

iRobot中國區總經理張莉表示,一款好產品應該具備“掃得乾淨、足夠聰明、使用簡便”的能力。這三方面訴求看似簡單,實際需要人工智能“大腦”運算指揮實現,背後主要依靠四大核心技術:SLAM算法、LDS激光雷達、AI人工智能、運動控制模塊。

具體到功能上,掃地機器人的智能水平體現在定位導航、路徑規劃和避障能力上。避障系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機器的靈活度,例如搭載激光傳感器的掃地機器人在首次使用時,需要大體掃描整個空間的大致情況,進行地圖構建,同時規劃清掃路徑。

從制導方式來看,目前市面上激光導航和視覺導航爲主流,純依靠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等慣性導航方式因精度較低被日漸淘汰,效率更高的多傳感器數據融合已經成爲新一代產品標配,激光探測或視覺探測傳感器都能一定程度提升機器的避障和越障能力。

石頭掃地機器人設備頁面

作爲拖把、吸塵器的升級替代品,掃地機器人與前者解決的是同一種問題。但另一方面,掃地機器人背後有着對於未來智能家居無限的想象空間,其本質可以理解爲機器人產業鏈向家電行業逐步滲透的產物。

業內人士透露,掃地機器人被視爲智慧家庭“入場券”硬件,各家電廠商都不甘心放棄這個延伸產品線的契機,積極“佔座”。

目前的市場參與者大體分爲兩類。

一類是專業掃地機器人公司,如iRobot、科沃斯石頭科技、雲鯨等,專注掃地機器人產品,外延產品相對較少或幾乎沒有。

另一類是虎視眈眈的外圍入局競爭者,如吸塵器起家的Dyson、JS環球旗下的Shark都已覆蓋掃地機器人業務,傳統大型家電企業如美的海爾同樣躍躍欲試。

掃地機器人第一梯隊也已初步成形。

iRobot作爲全球體量和市佔率最大的龍頭,在歐美市場份額超過82%;在國內市場,奧維統計的2020上半年數據顯示,科沃斯、小米和石頭科技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七成,其中科沃斯和石頭科技分別於2018年及2020年成功登陸A股主板和科創板。

由此可見,國產掃地機器人已經開始爲“人工智障”正名。

擺脫“人工智障”

中國的掃地機器人市場過去5年始終保持平緩增長,但真正的行業拐點出現在2020年第二季度,密集的技術升級讓掃地機器人越來越“聰明”,憑實力擺脫早期“人工智障”的陰影。

從研發動向和技術升級路線來看,視覺導航技術、避障算法優化以及深度清潔系統的升級是各大玩家着重發力的方向。

石頭科技在2020年推出AI雙目視覺技術機器人T7 Pro,搭載激光導航負責構建全屋地圖,AI雙目攝像頭負責智能避障。2021年最新推出的T7S plus,更是在3D結構光避障的基礎上融入AI算法,避障精確度更高。

科沃斯2020年上半年發佈的新款旗艦機,也開始搭載TrueMapping全局規劃系統與TrueDetect 3D避障系統,將識別精度提升到毫米級;米家掃拖機器人pro採用的3D ToF傳感器,同樣能夠實現毫米級避障。

“免清洗”、“無需手洗拖布”也是近年來拯救“骨灰級”懶人的賣點,典型代表有如掃洗拖一體化的科沃斯N9,石頭科技的最新產品T7S及T7SPlus均可配套自動集塵充電座,雲鯨的自清洗高端機則號稱要“真正解放雙手”。

《2021年掃地機器人市場發展白皮書》對820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有62.8%的受訪者表示需要掃地機器人,認爲該產品能夠節省時間和精力,18.7%的受訪者在使用了數次後就閒置了;購買掃地機器人時間越近的用戶好評率越高,2020年購買掃地機的消費者大多對產品實用性一致好評。

如今,掃地機器人賽道正處於明顯的“量價齊升”邏輯之上。

2020年全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零售額達94億元,同比增長18%;零售量654萬臺,同比增長4.3%。兩家上市企業石頭科技和科沃斯,也分別在中高端產品佔比提升的基礎上實現淨利增長。

與家家戶戶都有、滲透率接近95%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電器相比,掃地機器人並非生活剛需,卻是提升生活精緻度的加分產品。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其市場需求勢必持續提升,中高端升級產品的佔比增速將會延續。

未來,掃地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爲一個物聯網家居的連接控制中心,一個5G技術應用的移動家庭載體。

張莉認爲,在智慧家庭環境中,智能產品對空間位置的理解、自身角色的的認知尤爲重要,“想象當一個智慧家庭擁有超過500件智能產品,互相之間形成協同必然是難點”。而掃地機器人在集成智能的產品功能的同時,能夠整合所有智能產品使其深度融入家庭物聯網,爲解決這種協同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能。

寫在最後

智能化被視爲各行各業升級轉型的抓手,被資本熱捧。

但雪松控股CIO李洋認爲,從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全局來看,當下仍處於弱人工智能時代。

有分析人士認爲,掃地機器人賽道或正站上“高處不勝寒”的賽道之列,創業者和投資人需要對估值更加理性,對行業的預期不應脫離客觀業績。

“人工智能尚未大範圍應用在通用軟件領域,距離真正深度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AlphaGo、掃地機器人等都是限定場景初步應用的典型案例。”李洋如是說。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