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中地產“撤退”東北,朱天曉從兩銀行套錢

樂居財經呂秀倫發自蘇州

朱天曉一度被稱爲“功莫大焉”的企業家,他親手創建的吳中集團(全稱“江蘇吳中集團有限公司”)是蘇州地標型企業,連續多年名列吳中區納稅大戶第一名。

他也曾任職吳中教育局局長,特殊身份的加持,讓他在處理政商關係時遊刃有餘。在公司內部,高管尊稱他爲“朱局”。正出於此,曖昧的政商關係終將使其“淪陷”。

8年前,朱天曉因陷入一樁省部級高官貪腐案而被帶走協助調查。如此一來,便打破了此前對他榮寵無以復加的金身,令外界愈發好奇他和吳中系的發家路徑。

或許,如果沒有當年這個污點,至今朱天曉都是聲名顯赫。但打那之後,他本人變得異常低調。

4月中旬,鮮少在外拋頭露面的朱天曉現身音樂會。現場《光明行》打頭陣,鏗鏘的節奏、雄壯的旋律,令臺下的他久久不能忘懷。

一邊是現身音樂會,另一邊,吳中地產旗下公司的頻繁變更、質押,也引發了外界關注。

四天兩輪“大換血”

5月24日,長春吳中金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東“易主”。

變更前,江蘇吳中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吳中地產”)持有吳中金凱100%股權;變更後,吉林省北方市場商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下稱“北方商業”)100%股權。

資料顯示,北方商業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1億元,是一家專業商貿運營服務及房地產開發公司。股權上由宋欣春、長春市明欣廣告、長春北方物業、長春市佳辰環保設備各持股60%、20%、10%、10%。

離奇的是,緊接着4天后(5月28日),吳中金凱就被北方商業轉手給季良、陳鵬。目前,二人分別持有吳中金凱70%、30%股權。

短短几天,吳中金凱股東層面歷經兩輪“大換血”,背後隱藏着什麼?

北方商業與新買家季良之間存在微妙的聯繫。季良擔任北方商業股東之一長春北方物業監事,此次交易實爲熟人間交易。

另一方面,反觀吳中金凱,公司成立於2013年9月,註冊資本1億元,對外並未有任何投資。據樂居財經獲悉,成立前10余天,吳中金凱取得長春兩宗商品住宅用地,兩年後,公司還中標吳中北國之春C區一期項目施工權。

事實上,長春作爲吳中地產戰略佈局重地,堪比大本營長三角區域。朱天曉的吳中系在長春並非只有吳中金凱的一家。

2010年,吳中地產涉足長春房地產,至今已有10餘年,吳中長春公司開發出吳中家天下、吳中印象、吳中桃花源、天璽公館等諸多項目。

數據顯示,在吳中地產對外投資在業、存續狀態23家企業中,單在長春的企業就多達6家,包括長春吳中豪仕地產有限公司、長春吳中地產有限公司、長春吳中盛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

然而,擴張的步伐給吳中帶來“水土不服”,背後隱藏着信任危機。

2013年,業主大規模爆料出吳中地產涉嫌虛假宣傳,購房前宣傳的吳中家天下三期瓏灣變成交付後其它開發商的君子蘭二期。此後,不斷有業主爆料其它項目問題,如,吳中北國之春項目業主討要土地證、吳中北國之春新房漏水等。

將“銀行”放上質押臺

除去佈局長春,吳中地產對外擴張的觸角還延伸到南通、嘉興、安慶等地,以及落子海外澳洲,累計開發項目超100個。

吳中地產的迅速擴張,與11年前的規劃有着脫不開的聯繫。彼時,吳中地產在新的五年發展規劃上提出,成爲蘇州本土第一品牌、爲上市做準備等。

但眼下,以吳中地產目前的銷售規模,只能歸入小房企的陣容。在這種情況下,加速擴張至東北、長三角區域,公司的現金流壓力也顯而易見。

外界不由質疑,吳中地產向外大舉擴張的資金從何而來? 

近幾年,吳中地產加快了股權質押頻率,自2012年底起,包含歷史股權出質在內,吳中地產共計進行了10次股權出質。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次將洛陽銀行作爲股權質押標的企業,累計質押達1.64億股,目前處於有效狀態下質押仍高達1.04億股

資料顯示,洛陽銀行成立於1999年3月,註冊資本達68.9億元,進入到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行列。股權上,法人股東、自然人股東各持股95.5903%、4.4097%。

但由於未披露詳細股東信息,吳中地產究竟持有洛陽銀行多少股份,不得而知。坊間有傳聞稱,“吳中很多年前就參股洛陽銀行,剛開始佔11%左右,後來到現在5%左右。”

資料顯示,除去吳中地產質押洛陽銀行股權外,其母公司吳中集團更是質押洛陽銀行股權多達8次,每次質押股權數額動輒不乏1億股。

事實上,洛陽銀行並非吳中地產唯一“輸血管道”,除此之外,它還質押了江蘇銀行股權

樂居財經獲悉,吳中地產股權質押中的“輸血”方多爲信託公司。在公司10次股權出質中,5次“質權人”爲信託方,其中不乏蘇州信託、廈門國際信託。

校企變形記

參股兩家商業銀行,吳中地產的身份自然不簡單。

事實上,吳中地產與朱天曉身份一樣特殊。其母公司吳中集團前期爲校企,改制之後,搖身一變,成爲有限責任公司。

2007年初,朱天曉在某次慶典會上,致辭感嘆道,“吳中地產前身是一家爲了解決教師住房困難,專門尋找城市的邊角料……從沒設想過何時能夠建成廣廈千萬,現在我們已經能夠每年建成廣廈萬千。”

從“邊角料”到“廣廈萬千”的背後,是吳中集團企業性質的轉變史,以及朱天曉對吳中集團的掌控身影。

18年前,吳中集團進行整體改制,股權性質按集體股、自然人股、期股設置,分別佔總股本的20%、60%和20%,由校辦集體企業改製爲有限責任公司。

在這輪改制中,吳中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蘇州市吳中區校辦工業公司(下稱“校辦工業公司”),讓渡了51%股權予趙唯一、姚健林、卓有等15位公司管理層;並由蘇州潤業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潤業風投”)合計受讓29%股份,剩餘20%的股權仍由校辦工業公司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朱天曉並未直接作爲收購人出現,而是隱身於潤業風投,其個人通過潤業風投持有江蘇吳中9%的股權。然而,這次股權的轉讓,並沒有涉及校辦企業集體性質的改變。

原因在於,潤業風投受讓的29%股份僅作爲期權存在,並將全部表決權授權校辦工業公司行使;而趙唯一等15位自然人雖合計持有51%股權,但承諾將不以任何結盟的方式構成一致行動人。由此一來,校辦工業公司依然擁有49%的表決權。

但事實證明,這只是實際控制人變更的過渡。

2008年3月,校辦工業公司忽然將其持有的吳中集團20%股份,全部轉讓給潤業風投,而潤業風投也撤銷了對校辦工業公司29%股份表決權的授權。因此,朱天曉等自然人完成了對吳中集團的實際控制。

而吳中地產則爲吳中集團旗下地產板塊,成立於1992年,註冊資本6億元,由江蘇吳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吳中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股90%、10%。穿透股權可知,朱天曉爲公司實控人,間接持股37.224%。

資料顯示,朱天曉曾在2002年擔任吳中區教育局局長,在改制期間也曾爲校辦工業公司法人代表。

實際控制人的特殊身份,再加上校企的歷史沿革,吳中集團天生就帶着政企合作的基因。這從其地產項目的獲取中,能窺見一二。

此前,吳中地產諸多項目都只侷限於蘇州。但在2003年,公司實現了跨地域發展格局,這更多歸功於揚州凱運天地項目的落地。

同年1月,吳中集團與揚州城建國有資產控股聯合組建了江蘇凱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5個月後,江蘇凱運與揚州國土局簽訂了首期324.29畝土地出讓合同。

或許是與政府交集過甚,2013年,因爲某些省部級高官的落馬,朱天曉被帶走協助調查。

這也成爲了朱天曉揮之不去的污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