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協鑫董事長朱共山:光伏產業最重要的“歷史性一躍” | 海斌訪談

中國企業“一步一步大浪淘沙,走到今天來之不易,未來還是要堅持再堅持,努力再努力”

“過去十年,光伏度電成本下降了90%,現在中國近80%的區域,拋開非技術成本的話,光伏發電在供給側的實際成本已低於煤電。”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五屆(2021)SNEC全球光伏大會的主題演講環節,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

朱共山所說的“非技術性成本”主要是指資金成本、稅費和土地成本等,而“技術性成本”一般是指光伏電站的固定資產折舊和運維。

“光伏的技術成本已經極低了,已經只有幾分錢一度電”。同時參與光伏大會的另外一位嘉賓,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表示,國內光伏的非技術性成本還相對較高。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及數輪行業週期的洗禮,中國的光伏產業已經是全球市場最不容忽視的一支新能源力量。

截至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爲全球市場供應了58%的多晶硅、93%的硅片、75%的電池片、73%的組件。在光伏全產業鏈上,中國的光伏企業依靠技術、材料、市場等優勢,在全球扮演“硅能源”產業的領軍角色。

背靠廣闊的市場,激烈競爭中廝殺出來的中國企業已經將光伏製造業的成本壓至極低。去年5月份,青海的光伏上網電價已經達到了0.22元。在全球範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光電價格已低於火電。據朱共山介紹,阿聯酋、卡塔爾、印度等國家,光伏中標電價不斷打破最低紀錄,今年4月,沙特爆出1.04美分的光伏新低價。

“年初以來,我跟不少行業同仁也進行了交流。大家普遍認爲,光伏電價普遍達到1毛5左右,儲能到達3美分左右的時候,將意味着我國在能源供給側和用戶側,同時實現轉型替代的一個‘拐點’。”朱共山認爲,“現在看來,這個‘拐點’很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實現。”

低價光伏電力對於中國實現碳達峯的目標尤其重要。中國提出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的峯值,這意味着對於石油和煤炭等碳基能源消耗量的約束。目前煤炭和石油仍然是中國能源供給的最重要部分,佔據了近八成份額,而中國所消耗的石油又有極大部分依賴進口。中國擺脫對於石化能源的路徑依賴,離不開光伏產業爲代表的新能源。

今年3月份,中央財經委會議指出,“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朱共山表示,新能源被定義爲“未來主體能源”,是光伏產業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歷史性一躍”。

他認爲,從平價走向低價的光伏電力,將成爲新能源中的“第一能源”,同時將帶動“硅-光-氫”的發展模式成型,即利用光伏電解水製備氫氣,實現清潔能源的生產、傳輸、消費和多次利用。

在SNEC全球光伏大會期間,協鑫集團宣佈入局氫生態,與西門子、東芝等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

光伏的發展也正在經歷“歷史性一躍”。從全球到中國,碳中和已成共識。朱共山認爲,這將推動光伏行業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的到來。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未來一帆風順。中國的光伏產業已經經歷了數輪週期,部分顯赫一時的企業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裏。

“有的活下來,有的就是沒了”,朱共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候,評價光伏行業沉浮時表示,中國企業“一步一步大浪淘沙,走到今天來之不易,未來還是要堅持再堅持,努力再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