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時期廣東努力建設國際一流森林城市羣

中新網廣州6月4日電 (程景偉 林蔭)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記者4日從廣東省林業局瞭解到,“十四五”時期,廣東將構建以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羣爲引領的城鄉綠色生態體系,推動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羣實現生態一體、互聯互通,努力建設生態優美、綠色宜居的國際一流森林城市羣,輻射帶動粵東西北地區高標準建設森林城市、森林縣城、森林城鎮、森林鄉村,實現城鄉綠色生態一體化,增加生態產品供給,改善居民生產、生活環境。

近年來,廣東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綠美南粵三年行動。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森林覆蓋率達58.66%,森林蓄積量達5.84億立方米。

據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堅持生態服務公共化、均等化的原則,着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羣-國家森林城市-森林縣城-森林小鎮-森林鄉村”各層級森林城市建設,打造了類型多樣的城市生態綠核,大力推進高水準、多層次、全覆蓋的公園體系,建設“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新建森林公園、溼地公園、鄉村小型溼地等1595個,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珠三角地區初步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羣。

此外,廣東省防護林體系建設也逐步完善,生態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全省大力推進碧道建設,加快推動實現“河暢、水清、岸固、景美”目標,初步建成了“山、江、路、田、城”相連的防護林體系框架;森林植被功能等級逐步提高,涵養水源、調節徑流、減少洪災損失、提高河流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質、護岸固堤等方面的生態功能日益增強。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加快增加城鎮森林生態資源總量,嚴格保護森林、綠地、溼地資源,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建設休閒宜居型、生態旅遊型和嶺南水鄉型森林小鎮,建設高質量水源林,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水源涵養功能的建設,實施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工程,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使南粵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森林城市更優美。

同時,廣東全省林業部門將主動謀劃實現碳達峯碳中和工作舉措,制定促進碳中和林業行動計劃和工作方案,加強造林綠化和森林撫育,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使森林蓄積量穩步提升。(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