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练+请马凯旋老师指导一下,我是一个乒乓球热爱者,尽管天赋不佳,但依然热爱,原来直板走的野路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也比以前更允许我追求小时候的梦想了,我就找了一个教练来指导我改了横板,我心里也知道,年龄近四十了,不可能达到什么程度了,但就是想圆了自己童年的梦想,也想在乒乓的路上走的更远一些。虽然断断续续打了近十年的球,可专业知识还真不懂多少,比如基础常说的框架,我还是最近关注公众号才知道的名词。

我的教练让我体会往前推,还要收小臂,这个过程我就体会不深,往前推了收的就不够,导致教练说我的挥拍不够,我坚持徒手挥拍,每组200,每天三组,教练说我徒手做的不错,上台就套不上了。

喜欢最重要

成年人,右手横板,正手攻球与发球机对练。他在文字部分告诉我们,断断续续打了10年球,是直板改的横板,其他涉及到他问题里的内容我会在后面说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业余球友练球,兴趣很重要,至于天赋,可以忽略不计。事情简单的很,喜欢不喜欢?喜欢,那就是最重要的。

勤能补拙

看了你的视频,对照你文字中谈及的内容,我说一说自己的观后感。你的这位教练,有点水平,现在的正手攻,是要有大臂的推送感觉才好,因为当下的主要矛盾是攻打上旋球,包括弧圈球。

我尝试着多说几句,首先,动作是一个整体,这个概念是最先要建立的,徒手挥拍至关重要,至少对于你来说,你的手感确实不好,动作整体感觉也比较差,你就得勤能补拙的适当多练习才行。

像你说的每组200,每天3组,要我说,就你的现状,3后面加个零都不算多!要我是你,慢速,连续,500个1组,至少6组!

我的风格是不整那种零敲碎打式的,不疼不痒,业余就得有业余的特殊手段,那就是以正手攻球和反手拨挡为基础,重点强化,以点带面,渐次铺开,像你这种撒胡椒面似的,效果好不了。你打了10年球,正手攻的动作都没能整出个囫囵个儿来就是明证。

在此,我重申自己的观点:成年人学打球,往往是概念走到了自身实际能力的前面。

拿你在视频里的表现说,仅仅就你提到的框架这个词,咱们深谈几句,一是就动作而言的框架,你远远不够,二是就乒乓球技术的宽度而言,框架包括了攻球,拨挡,搓球,发球,拉球,你都要涉猎才行。就像盖房子打地基,那是长、宽、深度兼顾才行的,对不对?

还有一件事,你们得清楚,坊间说的很多很多术语,绝大部分说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你缺的恰恰是过程。

照方抓药

我下面就是外科手术刀,别整温吞水了。

1.双脚站位。距离过窄,至少宽上10公分;你的动作外观和你的身材对照,比例偏小,小很多,而脚下位置的调整,是必须首先要做的。

2.大量的徒手,最好对着镜子来,你现在是向前向上两不够,给你一个量化的标尺,你在球台对角线的距底线和边线均为25公分的位置上放置一个标志物,32开书本大小,打多球时,先推,不许短过标志物,达到70-80的命中率之后,加上前臂调节的挥动,挥到接近左眉处附近,也得要求尽量接近标志物。

看好,大量的徒手,加多球,就你来说比例是7:3,徒手7,多球3,你先整个3个月看看,对了,至少3个月,得把你那个肉吞吞打球的毛病掰过来。

3.所谓先推,你换个思路,改称撞击,有了它才有后面的一切,胆子不用小,开始多球时,许出界不许下网,这叫矫枉过正,从出界往回调,才是正路,没有上来为了多板数,线路打的过短,那不叫打球,叫摸球!看好,是不发力的!

4.发球机的程序得换,这叫什么?每一个都是接发球!调成让球直接过网才对,你可以试试。

你,包括有这种毛病的球友们,我不是厉害,而是再这么练3年,就彻底与打好乒乓球绝缘了,打乒乓球打乒乓球,你得打才对,是不是,你们看视频,那叫打吗?得要强刺激,才能收到效果。打了10年球,正手成这个样子,看的人我不管,关键是对不起自己啊?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你也想问?……

马凯旋,前北京队队员。1990年赴美工作,多名学生曾入选美国国家队。其乒乓球履历多彩独特,教学经验丰富。现为乒乓世界杂志与国球汇的技术顾问。

最真的喜欢,是点右下角的"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