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教練+請馬凱旋老師指導一下,我是一個乒乓球熱愛者,儘管天賦不佳,但依然熱愛,原來直板走的野路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經濟也比以前更允許我追求小時候的夢想了,我就找了一個教練來指導我改了橫板,我心裏也知道,年齡近四十了,不可能達到什麼程度了,但就是想圓了自己童年的夢想,也想在乒乓的路上走的更遠一些。雖然斷斷續續打了近十年的球,可專業知識還真不懂多少,比如基礎常說的框架,我還是最近關注公衆號才知道的名詞。

我的教練讓我體會往前推,還要收小臂,這個過程我就體會不深,往前推了收的就不夠,導致教練說我的揮拍不夠,我堅持徒手揮拍,每組200,每天三組,教練說我徒手做的不錯,上臺就套不上了。

喜歡最重要

成年人,右手橫板,正手攻球與發球機對練。他在文字部分告訴我們,斷斷續續打了10年球,是直板改的橫板,其他涉及到他問題裏的內容我會在後面說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業餘球友練球,興趣很重要,至於天賦,可以忽略不計。事情簡單的很,喜歡不喜歡?喜歡,那就是最重要的。

勤能補拙

看了你的視頻,對照你文字中談及的內容,我說一說自己的觀後感。你的這位教練,有點水平,現在的正手攻,是要有大臂的推送感覺纔好,因爲當下的主要矛盾是攻打上旋球,包括弧圈球。

我嘗試着多說幾句,首先,動作是一個整體,這個概念是最先要建立的,徒手揮拍至關重要,至少對於你來說,你的手感確實不好,動作整體感覺也比較差,你就得勤能補拙的適當多練習纔行。

像你說的每組200,每天3組,要我說,就你的現狀,3後面加個零都不算多!要我是你,慢速,連續,500個1組,至少6組!

我的風格是不整那種零敲碎打式的,不疼不癢,業餘就得有業餘的特殊手段,那就是以正手攻球和反手撥擋爲基礎,重點強化,以點帶面,漸次鋪開,像你這種撒胡椒麪似的,效果好不了。你打了10年球,正手攻的動作都沒能整出個囫圇個兒來就是明證。

在此,我重申自己的觀點:成年人學打球,往往是概念走到了自身實際能力的前面。

拿你在視頻裏的表現說,僅僅就你提到的框架這個詞,咱們深談幾句,一是就動作而言的框架,你遠遠不夠,二是就乒乓球技術的寬度而言,框架包括了攻球,撥擋,搓球,發球,拉球,你都要涉獵纔行。就像蓋房子打地基,那是長、寬、深度兼顧纔行的,對不對?

還有一件事,你們得清楚,坊間說的很多很多術語,絕大部分說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你缺的恰恰是過程。

照方抓藥

我下面就是外科手術刀,別整溫吞水了。

1.雙腳站位。距離過窄,至少寬上10公分;你的動作外觀和你的身材對照,比例偏小,小很多,而腳下位置的調整,是必須首先要做的。

2.大量的徒手,最好對着鏡子來,你現在是向前向上兩不夠,給你一個量化的標尺,你在球檯對角線的距底線和邊線均爲25公分的位置上放置一個標誌物,32開書本大小,打多球時,先推,不許短過標誌物,達到70-80的命中率之後,加上前臂調節的揮動,揮到接近左眉處附近,也得要求儘量接近標誌物。

看好,大量的徒手,加多球,就你來說比例是7:3,徒手7,多球3,你先整個3個月看看,對了,至少3個月,得把你那個肉吞吞打球的毛病掰過來。

3.所謂先推,你換個思路,改稱撞擊,有了它纔有後面的一切,膽子不用小,開始多球時,許出界不許下網,這叫矯枉過正,從出界往回調,纔是正路,沒有上來爲了多板數,線路打的過短,那不叫打球,叫摸球!看好,是不發力的!

4.發球機的程序得換,這叫什麼?每一個都是接發球!調成讓球直接過網纔對,你可以試試。

你,包括有這種毛病的球友們,我不是厲害,而是再這麼練3年,就徹底與打好乒乓球絕緣了,打乒乓球打乒乓球,你得打纔對,是不是,你們看視頻,那叫打嗎?得要強刺激,才能收到效果。打了10年球,正手成這個樣子,看的人我不管,關鍵是對不起自己啊?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你也想問?……

馬凱旋,前北京隊隊員。1990年赴美工作,多名學生曾入選美國國家隊。其乒乓球履歷多彩獨特,教學經驗豐富。現爲乒乓世界雜誌與國球匯的技術顧問。

最真的喜歡,是點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