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最重要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最強大的精神動力。愛國主義教育對於中華民族精神傳統的接續和弘揚,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支持和推動,具有獨特作用和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爲永恆主題”。面對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當代中國正在經歷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爲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奮進新時代新徵程,我們要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爲此,中國理論網特推出解讀書摘,以饗讀者。

新時代唱響互聯網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充盈網絡空間,需要從內容供給、載體創新、話語引領、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使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成爲一個全網統籌、多方聯動、協同發力的基礎性、系統性工程。

(一)優化內容供給,匯聚向上向善的網絡愛國正能量

究其本質而言,網絡愛國主義教育與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在內容上是一致的,都是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營造全社會愛國氛圍,喚起公衆的愛國情感,使自發自覺的愛國情感轉變爲理性務實的愛國行動。但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在於充分利用網絡的特性和優勢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具體來說,首先,要大力開展網上愛國主義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提高網絡愛國主義內容創作生產傳播能力,培育愛國愛黨、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其次,要廣泛開拓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結合重大歷史紀念日、國家發展重要節點、傳統文化節日等時機,適時推介體現愛國主義內容,適合網絡傳播的音頻、短視頻、網絡文章、紀錄片、微電影等,同時整理製作專題性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讓教育對象不僅在關鍵時間節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日常生活也能接受和浸潤在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和氛圍中。最後,要實施愛國主義數字建設工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與網絡傳播有機融合。要統籌利用好線上線下多種平臺和資源,因時因勢、因人因地研發愛國主義特色網站和紅色數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發揮系統優勢,呈現轟動效應,夯實網絡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二)促進載體創新,開拓豐富生動的網絡愛國新形式

網絡愛國主義教育載體是承載愛國主義內容從而通達到教育對象的中介,對互聯網的有效運用直接影響着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當前活躍在網絡愛國主義教育一線的傳播載體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傳播平臺,還有“學習強國”等官方宣傳教育平臺,都在傳播主流輿論、講好中國故事、凝聚民衆共識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網絡信息社會傳播方式不斷迭代升級,要求我們的愛國主義傳播方式也要與時俱進。當前來看,首先是把愛國主義主題融入貫穿媒體融合發展,打通網上網下、版面頁面,推出系列專題專欄、新聞報道、言論評論以及融媒體產品,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生動講好愛黨愛國故事、大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是要積極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新技術新產品,迎合不同受衆的特點和適應性,爲民衆創造出有針對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生動活潑地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此外,要充分運用網絡的交互性特徵,把握重要節點,通過議題設置調動民衆參政議政,表達愛國熱情。如人民網、新華網等在每年全國“兩會”時推出徵集社情民意的互動欄目,運用互聯網打通了民衆和政府溝通的渠道,提升了民衆對國家認同感、親切感,提高了自身的主人翁意識。

(三)注重話語引領,集結正面積極的網絡愛國輿論場

話語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更是其意義系統的構建者和創新者。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話語表達嚴謹嚴肅,大多以宏大性敘事、獨白式宣傳爲主,旗幟鮮明、準確地表達主流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然而,當愛國主義教育從現實轉向網絡空間時,原有的話語表述則面臨與受衆的接受習慣相脫節的困境,由此導致了話語傳播力弱、話語效果不佳甚至湮沒在形形色色的信息流中。網絡愛國主義話語不僅是教育者感情、知識、思想和素質的載體,而且是與教育過程的意義建構與實踐運作緊密相連的。青年人是網絡空間的參與主體,青年羣體追求精神世界的世俗化,傾向通過感性、直觀、有趣的話語表達思想觀念。在網絡話語權力場域裏,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要建構一種平等、和諧、共生的話語權力關係,也只有在這樣的話語語境中,尊重個性、包容多樣,貼合青年、切合網絡,提高愛國話語表達力、轉譯力和傳播力,愛國主義教育才能促成共識話語、傳遞共同價值、引領良好風氣、塑造高尚品格。當然,創新網絡愛國主義話語也要避免“泛娛樂化”傾向,要掌握好嚴肅與活潑、理性與感性、正統與風格之間的平衡。

(四)完善制度保障,構建行之有效的網絡愛國新機制

在網絡輿論場中既有正能量、主旋律、理性愛國的言行,也充斥着虛無歷史、抹黑英雄等負能量事件,特別是一些非理性的言行亟須運用法治方式治理。“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爲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首先,要健全與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行業規範,爲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製度保障。通俗來說,就是要通過法律法規等方式,明確和規範什麼行爲是愛國的表現、什麼行爲是不愛國的表現,什麼樣的愛國言行是理性的、什麼樣的愛國言行是不理性的,廓清認知、弘揚正氣,發揮法治的規範約束作用。其次,要精準執行法律法規,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制度的價值在於落實。依法依規對違法行爲予以堅決懲治,用法治方式處理網絡上的非理性愛國言行問題,激濁揚清、抑惡揚善,使公衆真正形成愛國主義的話語習慣和行爲自律。總之,在網絡空間,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還要以“法”導人、以“制”治人,發揮好道德內化與制度外化的教育合力。

本文摘編自《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十五講》一書。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理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