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下游供需旺盛 LCD面板全球供應扔將趨緊

本文來自家電網

疫情黑天鵝讓LCD面板的供求關係反轉,在去年前三季度中,LCD面板需求環比增加了30%。而在需求的帶動下,LCD面板價格一路上漲,到今年2月爲止,主流尺寸LCD面板的價格較去年5月有了46%到119%不等的增幅。

LCD面板價格的連番上漲不禁讓一衆面板廠商垂涎,而一度想要拋棄LCD業務,走向新時代大門的韓廠也不免回頭,再蹭蹭LCD面板價格上漲的好處。而在南亞虎視眈眈的“世界工廠”印度也要參與LCD面板的競爭。

經過一番混戰之後,LCD面板市場非但沒有一地雞毛,而走向沉寂,反而越發熱鬧,又有了如同春季來臨,百花枝頭爭豔的景象。

1

韓廠不退,印度入局

儘管早前韓國面板廠表示將會退出LCD面板的生產,但在旺盛的需求下,韓廠的退出計劃一再延遲。

2020年底,三星宣佈決定繼續在韓國生產LCD面板,至少持續到今年第1季度。近日,首爾經濟日報報導,三星電子旗下的顯示器部門三星顯示社長崔周善表示,公司正考慮延長LCD面板生產期限至2022年底。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着LCD面板的供需變化,韓廠的退出計劃可能還會繼續推遲。

同時也有消息稱,印度也將加入LCD面板的戰局中。有媒體報道稱,印度政府計劃注資200億美元,以促進相關LCD面板供應鏈的建立。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將根據從潛在本地和海外投資者獲得的諒解備忘錄,在六個月內製定相關的投資激勵計劃,以促進當地LCD面板供應鏈的建立。

不過業內人士認爲,在短期內“印度製造”的液晶面板難以改變供需狀況,目前印度相關方面的供應鏈配套體系並不完善,同時面板產線的建設需要兩年左右,因此印度不會對LCD面板產業造成很大影響。

業內人士認爲,目前僅保留少量LCD產線的三星顯示、LGD等韓國面板廠對LCD面板的供需變化影響不大,主導因素在於大陸廠商正在不斷的爬坡擴產,部分廠商依然在建設新的產線。

2

陸廠擴產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中國大陸面板廠普遍採取現有產線擴產充產能計劃。Omdia表示,中國面板廠商正在進行積極的產能擴產計劃,其中惠科進過幾輪產能擴充,旗下各大產線最大月投片出現了不小增幅,位於重慶的8.6代H1產線最初設計產能僅爲75K/月,而目前月產能已經超過100K。

而彩虹光電則在日前表示,將充分發揮已建成的8.6代液晶顯示面板產線產能,實施擴產增效,完成170K/月的技術改造。值得注意的是,彩虹光電還有後續的產線建設計劃,將在相關技術優化論證成熟後啓動產線建設。

京東方則計劃在合肥B9以及武漢B17兩條產線進行擴產,其中合肥B9 10.5代線計劃在今年底產能擴充至約155k/月,武漢B17預計在2022年底將其最大產能擴充至180K/月。TCL華星旗下t6和t7兩條涉及產能爲90k/月的10.5代線,也開始陸續擴產至105k/每月。夏普的廣州產線也計劃擴產至120k/月。

綜合來看,中國大陸廠商擴充的產能等同於一條產能爲155k/月的10.5代線。Omdia還預計,未來三年,中國大陸地區將增加月產能高達15.5萬片的10.5代廠以及月產能17萬片的8.6代廠,將對未來市場供過於求帶來壓力。

3

供需即將反轉

從短期來看,由於零組件短缺以及重複下單的因素,未來幾個月內,市場研究機構判斷LCD面板價格仍會保持上漲。同時,電視終端市場釋放出信號,在面板價格急劇上漲,導致電視品牌提高平均售價,使中國市場銷售疲軟。

而在需求強勁的美國市場,伴隨疫情放緩,消費者消費預算可能迴向戶外活動轉移,進而導致面板需求走弱,再加之面板廠商爬坡與擴產,LCD面板供需情況可能會出現反轉。

Omdia預測幾年第三季度之前面板仍將處於供應緊張的狀態,到了第四季度,隨着產能的增加、零組件短缺問題的解決以及長期的業務關係壓力,面板廠商開始面臨產能消化的壓力,而導致面板價格走低。

瑞士信貸最新報告同樣指出,面板漲勢將在第三季度放緩,在第四季度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國海證券的報告也認爲,2021年第三季度面板價格將出現結構性分化,小尺寸面板價格將停滯,而50寸以上仍有上漲空間,第四季度有望出現小幅回調。

不過,情況並不絕對,面板行業週期性受龍頭影響,LCD面板集中度提升可能會導致週期性放緩。同時,第四季度是否供過於求,還要看下游終端的銷售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