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零死亡的7.4級大地震

“玉樹那樣的慘劇再也不會發生了”

7.4級大地震和零死亡同時出現在了青海瑪多“5·22”地震中。

經歷這場大地震之後,張月琴既後怕,又慶幸。2017年後,她所在的黃河鄉藏族寄宿制學校重修校舍,此前牢固的鐵門被施工方換成了木門。身爲校長,張月琴一度想不通:學校是寄宿制,鐵門安全性不更高嗎?

施工方告訴她,果洛州屬於目標地震帶中,如果發生地震,鐵門容易卡死,裏面的人就逃不出來了。

一語成讖,幾年後,張月琴的學校真的成爲大地震的震中。5月22日2時04分,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震中距黃河鄉駐地7公里。

22日當天,中國新聞週刊赴瑪多震中採訪,在對當地居民、救援人員、地震經歷者的採訪中,窺見了瑪多地震大震級和零死亡之間的一些關聯。玉樹地震後的11年裏,青海人在默默進行着很多準備——房屋校舍抗震改建;防震演練日常化;救援隊伍快速響應等,這都避免了再次上演悲劇。

“以爲會和玉樹一樣” 

凌晨2:04發生地震,2:06周立金在微信羣裏說,“地震了。”

周立金是北京朝陽醫院的骨科醫生,負責與青海一家基金會的醫療救助項目對接。5月21日,周立金一行三人從西寧趕往果洛,夜宿距離果洛200千米的烏蘭縣。

“我當時好像是做夢,夢裏面在地震。”房子晃得很厲害,周立金想去廁所抽根菸,但是站不住。打開燈之後,他基本確定了地震,並隨後打開了國家地震網,“剛打開我就愣住了,瑪多7.1級。再次刷新,7.4級,比玉樹地震震級還高。”

經過協商,周立金和兩位同伴決定趕往震中參與救援。

“我當時的感受是高速基本都斷了,路一截一截的。”除了路,橋也呈多米諾骨牌狀倒塌,地上的大裂縫在清晰地展示着地震的能量,周立金第一次知道地震發生時是有聲音的——“嗡”的一聲,將近170斤的他被“彈”起來了。

同伴格霍告訴周立金,這不是錯覺,玉樹地震時也是如此。

格霍是玉樹人,也是周立金此行對接的基金會負責人。玉樹地震後,他辭去了警察的工作,做了10年公益。震後幾年的時間裏,格霍總能夢到那場大地震,巨大的轟響聲從地底下、四面八方傳來。

“那種聲音聽了就一輩子不會忘……非常可怕。人最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巨大的、破壞性的能量。”周立金回憶,瑪多地震的幾次較大餘震都傳來了那種聲音,他無法想象7.4級地震發生時是怎樣恐怖的場景。

玉樹地震後,格霍經常夢到玉樹當時倒塌的房屋和漫天的灰塵。他本來認爲自己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但震後幾年坐飛機或火車,睡着之後車只要稍微劇烈地晃動一下,他馬上就會“夢到”當時“天崩地裂”的感覺,猛然醒來一身冷汗。

格霍、周立金一行出發趕往震中,快到瑪多縣的時候,天霧濛濛的開始下雪。格霍預想,縣城裏會看到橫七豎八的、倒塌的房子,還有受傷的居民,越臨近他越害怕。車開進去,沒有看到預想中的畫面。

“真是太慶幸了,又不敢相信。”玉樹地震後,青海各地開始陸續對房屋進行抗震性改建,建築由此前的土木、磚瓦結構改成了框架結構。到達震中黃河鄉之後,格霍走進當地的一個大酒店,從樓道穿進去,他看到牆面上滿是裂縫,但沒有一塊磚掉下來,“(房子)只要不塌就不會有人埋在裏面,這就已經很厲害了。”

玉樹的慘劇沒有發生在果洛。

5月23日,中國新聞週刊實地採訪震中的黃河鄉藏族寄宿制學校(以下簡稱黃河鄉學校),看到該校建築外觀完好,牆體無明顯開裂,學生們均被集中安置居住在操場的帳篷中,精神狀態良好。

校長張月琴介紹,學校當天住宿學生共186人。確定地震後,宿管老師和住校老師把學生們都叫起來往外逃,大家都非常恐慌,桌子上的東西掉下來,學生們鞋也顧不上穿,爭分奪秒向外跑。操場集合後,各班老師點名,186人全員到齊。

不幸中的萬幸

衆多受訪者都在採訪中表達了一致的觀點——地震發生在果洛是不幸中的萬幸。

瑪多縣是此次地震的震中,全縣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4400人,人口密度爲每2平方公里1人,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縣。在瑪多縣,藏族是主體民族,佔總人口的90%以上。

青海果洛軍分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朋措參與救援震中黃河鄉,他介紹,除了瑪多縣本就地廣人稀以外,時節也幫了大忙,5月藏區回暖,牧民們大都外出放牧或挖蟲草、藥材,居住帳篷。在人口約三千餘人的黃河鄉,彼時在家中居住的人並不多。

朋措稱,震後黃河鄉已經以村爲單位建立了多個安置點,避免羣衆受到餘震的傷害。

“和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地震來了他們下意識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張月琴透露,黃河鄉學校常有地震演練,雖然地震發生後老師和學生們都很慌亂,但不可否認地震演練在這次的地震中起到了作用,沒有出現人員踩踏和傷亡,“接下來我們還要搭十幾頂教學帳篷,孩子們目前精神狀態都很好。”

中國新聞週刊在黃河鄉學校採訪期間,恰逢學生們在各班老師的組織下跳起了鍋莊。音樂中,學生們圍成一圈,舞步時而輕緩時而疾速,暫時忘記了大地震的陰影。

據中新社報道,5月23日,黃河鄉學校的學生們恢復了早讀,24日全部正常上課。

在操場的安置點外,救援物資車輛源源不斷地開進黃河鄉學校,既包括帳篷、棉被等取暖用品,也有牛奶、麪包等便攜食物。

中石油瑪多加油站經理熊軍對震後的救援速度印象深刻,凌晨2點4分發生地震後,3點左右就有救援車隊、物資車隊開始源源不斷地趕赴震中。青海果洛軍分區戰備建設處凌晨3點整裝出發,4點左右第一梯隊到達黃河鄉。

基本的居住飲食保障之外,如何防範次生災害成爲當地震後工作的重點。

朋措介紹,黃河鄉是此次瑪多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果洛軍分區戰備建設處到達後,第一梯隊的100名民兵首先將黃河鄉作爲重點,全面展開救援。因當天突降中雪,爲解決學生們的居住問題,將攜帶的23頂帳篷快速搭建起來,“學生們先住進去後,根據現場統一部署,我們對臨近進行搜救和排查。”

朋措稱,當地組織了民兵和專業人員摸排山體、路橋、建築,同時對牧民的居住情況進行更加詳細的掌握,防止當地民衆認爲地震已經結束,住進危險的房屋。

“第二就是自然類災害,比如塌方,尤其是靠近高山和峽谷地帶居住的民衆,要把他們轉移出來。”朋措透露,下一階段主要的工作集中在對當地民衆的疏散、安置以及震後安全的宣傳,此後由專家對房屋進行評估,進行改建、加固。

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瑪多縣,震後降雪讓夜間氣溫更加寒冷,當地居民的居住問題成爲重點。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表示,在極度寒冷的地區,審覈建築物受損程度、評估安全性之後,房屋結構沒有被嚴重損毀,可以安排村民回去居住。

青海省住建廳技術人員魏得令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震後當地已經派建築專家前去震區摸排房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下降地震等級,評估民衆是否可以返回居住。

5月3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宣佈,終止瑪多“5·22”重大地震災害Ⅱ級應急響應。這也就意味着,瑪多地震的重點開始轉向震後。

青海省應急管理廳政治部主任李軍介紹,震後,全省各類救援力量1.2萬餘人全力組織開展抗震救援,災區各級黨委政府組織7000餘名黨員幹部,10餘萬各族羣衆互幫互救,發揮了抗震救災的主體作用。

“要是發生在10年前就壞了”

張月琴在震後回想起一件事。

2017年後,黃河鄉學校開始在各方援建下陸續重修校舍,此前牢固的鐵門被施工方換成了木門。張月琴當時認爲,學校是寄宿制,鐵門安全性更高。施工方解釋,果洛州屬於目標地震帶中,如果發生地震,鐵門容易卡死,裏面的人就逃不出來了。

當時張月琴並沒有預料到,幾年後自己所在的學校真的成爲大地震的震中。

“這次瑪多地震要是發生在10年前就壞了。”魏得令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汶川、玉樹大地震後,處於地震帶的青海省加強了抗震設防建設,對圖紙審查、質量監管、工程建設標準等進行每年的雙頻雙隨機公開檢查,要從源頭上消滅房屋的質量隱患,“從這次的結果來看,可以看到抗震性能確實是提高了。”

魏得令及其所在團隊曾參與2010年的玉樹地震重建工程,在備受震撼之餘,他也認識到落實抗震現房改造、房屋抗震達標的重要性。在後來的幾次地震中,他發現,若房屋抗震達標,震後房屋倒塌的現象會大大減少。

中國新聞週刊在實地採訪中發現,瑪多縣的房子雖然大多面臨牆體開裂、變形等不同程度的損毀,但倒塌的房屋並不容易見到。

震後幾日,魏得令主要的工作是對震後房屋進行測評、分析,對於瑪多縣房屋的震後損毀情況,他認爲仍然有可以提高的空間。

“房屋確實沒有倒,但是從我們工作的統計來看,損毀還是比較重的。”魏得令透露,瑪多地震沒有房屋倒塌導致的民衆死亡,是因爲此前十餘年的建設讓瑪多地區的房屋質量有基本的“兜底”,但是從全縣各地現場拍攝的照片分析,此次地震力度非常高,一些承重牆的牆皮被嚴重破壞,但因爲防震設計,承重牆被圈樑和構造柱“勾住”,才裂而未倒。

在近年來的青海地區房屋改建中,土坯房、磚砌房逐漸被框架結構房屋取代。魏得令分析,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大量的牆體開裂是因爲牆體消耗了地震的能量,而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也被證實其有效性。

“我們認爲裝配式鋼結構在這個地區應該是最實用的、最抗震的。”魏得令透露,此結構未來將在學校、醫院、幼兒園等場所的建設中優先考慮採用,公用類房屋建設屬於重點設防,要求抗震設防等級比一般民房高一級,在計算和構造措施上要求更加到位,“這樣將來再發生地震,我們就不會擔心人口集中場所出現傷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7.1級地震。截至當年5月30日18時,官方覈准,那場地震造成2698人遇難。

同樣是青海,兩場相隔11年的強震所造成的傷亡形成鮮明對比。

6月1日,青海省“5·22”瑪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青海日報的報道稱,瑪多“5·22”地震震級高、烈度大、餘震多、影響範圍廣……“創造了大震級中零死亡、少受傷的奇蹟”。

另據瑪多“5·22”地震抗震救災新聞發佈會(第八場)透露,截至目前累計收治傷員19人,無人員死亡,333間房屋倒塌,13000多間不同程度損壞。

這樣的結果不是偶然。周立金還記得在輾轉前往震中的路上,交談中,一位交警對他說,“別太擔心,玉樹那樣的慘劇再也不會發生了。”

(文中魏得令爲化名)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