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歐洲各大聯賽因爲疫情而停擺。彼時,位居英超榜首的利物浦領先第二名多達25分,媒體紛紛開始討論,如果聯賽就此結束,要不要給利物浦頒發冠軍?

"你不能否認利物浦配得上贏得聯賽冠軍。看看他們本賽季的成績,已經領先25分了,所以他們真的會很難過,但你必須得完成本賽季,贏得了本賽季冠軍,才能說你是2019-20賽季的英超冠軍。"

當這個答案從彼得-舒梅切爾口中說出時,人們自然會聯繫到他的曼聯背景,然而舒梅切爾卻並不是從這個角度看待問題的,他提起了一件很久遠的事情。

"1992年歐洲盃,丹麥甚至一開始都沒有參賽資格,但因爲南斯拉夫戰爭,我們獲得了參加歐洲盃的機會,並且最終贏得了那年的歐洲盃冠軍。"

足球史上從來都不曾缺少神奇的故事,而在2016年的"萊斯特城奇蹟"、2004年的"希臘神話"之前,1992年的"丹麥童話"最爲膾炙人口。

"1992年的歐洲盃是我經歷過最偉大的勝利之一,我知道這與現在的情況並不類似,但是同一個道理:我們的確是通過比賽贏下了冠軍。"

而在比賽之中,舒梅切爾是童話的見證者,更是童話的參與者。

"他肯定會成功,把他帶回去吧。"

1991年,得到門將教練艾倫·霍奇金森的肯定之後,弗格森毫不猶豫地飛往哥本哈根,向舒梅切爾承諾曼聯將會在夏天把他帶走。實際上早在這之前的兩個月,曼聯就做出了第一次嘗試,但當時兩傢俱樂部並沒有就轉會費達成一致,這讓舒梅切爾沒能早日登陸英超。

"這或許是我人生的低谷,但我很快重振旗鼓。我告訴我自己,我得用這件事當做我的動力,我要變得更強,曼聯會再來找我的!"

事實正如他所料的一樣,不過舒梅切爾能有如此的自信也頗爲驚人,畢竟在加盟曼聯的前幾年,他還不能算是一名職業球員。

上世紀80年代初,丹麥足球還沒有邁開職業化的腳步。

征戰於頂級聯賽的球員除了踢球之外,還得身兼他職才能過上像樣的生活,更不用說從低級別聯賽起步的舒梅切爾了。1981年,18歲的舒梅切爾在哥本哈根一家名爲格萊薩克瑟英雄BK的社區球隊開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三年之後,才被丹麥頂級聯賽的弱旅哈維德夫相中,從而第一次品嚐到了頂級賽場的滋味。

只不過僅僅一年之後,他就隨球隊降級了。

球場內,他高接低擋;球場外,他東奔西跑。送牛奶、送報紙,在車間做搬運工人、在公司做銷售人員,給建築隊當過小工,也給大商場打過雜。

加盟曼聯之後,舒梅切爾有一次接受採訪時被問到,如果沒能來到這家英超豪門,他會過什麼樣的生活,丹麥人想了一會兒:

"訓練、比賽,然後大概就是送送牛奶什麼的吧。"

從這個角度來說,舒梅切爾是幸運的。

1986年,丹麥豪門布隆德比成爲了第一家職業化的球隊,第二年,他就憑藉在比賽中的良好表現獲得了加盟布隆德比的機會。

"可以這麼說,我們是作爲丹麥職業足球的先鋒,慢慢成長起來的。"

在布隆德比效力的四年間,他終於體會到了成爲冠軍的感受。三座聯賽冠軍、一座丹麥杯冠軍,讓他在1990年成爲了丹麥足球先生,也讓他得到了來自曼聯這樣的歐洲豪門的關注。

加盟曼聯之後,時任主席愛德華茲帶着這位新援參觀了俱樂部的博物館,"他要確保我清楚地知道我加入的是什麼樣的俱樂部,讓我瞭解這個俱樂部的傳統和歷史,以及我作爲這個足球俱樂部的球員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不過在私底下,愛德華茲卻對舒梅切爾有着其他角度的印象。弗格森詢問主席,對這位新援是否滿意?愛德華茲只說了一句話:

"都挺好的,就是太壯實了一點,我在門後都看不清你們踢球了。"

雖然身形魁梧,但適應起陌生的英超聯賽,舒梅切爾還是花了不少時間。

加盟之初,在一場對陣"狂幫"溫布爾登的比賽裏,對手不斷地禁區裏衝撞着他,甚至用上了肘擊這種陰招,遭到暗算的舒梅切爾一直在喊着:"裁判!嘿!裁判!"

"看着那一幕,我就心想:'他不可能在英超成功。'"在弗格森的眼中,這個有着紅鼻頭的大個子不僅要迷失在激烈的對抗中,而且在判斷落點這種技術層面,也有着明顯的瑕疵。

然而在球迷的"我們這是買了一個什麼門將啊?"的質疑聲中,舒梅切爾一步步克服了苦難,從而變成了弗格森口中最划算的一筆交易。

引進他,曼聯只花了50.5萬英鎊。

"我當時在布隆德比,實際上那天我們正在訓練。"

1992年的夏天,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變數。英超聯賽結束之後,舒梅切爾回到丹麥。由於距離那屆歐洲盃的東道主瑞典非常近,所以以獨聯體身份參賽的蘇聯隊便與丹麥敲定了最後一場熱身賽的日程。

"上午的訓練結束之後,我們正在午餐時就有傳言,說南斯拉夫也許會被剝奪決賽圈資格,我們有望取代他們的位置。當我們結束下午的訓練回來時,傳言被證實了。"

"我們正式成爲了決賽圈的一員。"

這個消息,顯然出乎了所有丹麥人的預料。

不少球員都已經訂好了熱身賽結束後的度假機票和酒店,足協首選的德國教練霍斯特-沃勒斯沒能拿到工作許可,而帶隊前往瑞典的尼爾森"本來計劃在那個夏天裝修廚房的",而這一決定也導致向來與尼爾森不合的中場大將米歇爾-勞德魯普拒絕參賽。

很多人都像米歇爾-勞德魯普所想的一樣,丹麥隊無非就是去陪太子讀書,畢竟通知他們遞補時,只剩下了不到兩週的備賽時間。

所以當丹麥隊在小組賽當中磕磕絆絆,前兩戰只收獲一平一負時,根本沒有人感到意外,然而童話從第三場比賽拉開了帷幕:

他們擊敗了普拉蒂尼執教的法國隊,以小組第二的身份晉級淘汰賽。

那一屆的歐洲盃,還是8支球隊參賽的賽制。

於是出線之後的第一場淘汰賽,便是至關重要的半決賽。面對範-巴斯滕、古力特、裏傑卡爾德領銜的荷蘭隊,已經大大超出外人預料的丹麥隊輕裝上陣,反倒是和荷蘭隊打出了一場難解難分的比賽。

憑藉着拉爾森的梅開二度,丹麥兩度領先,可惜卻先後被博格坎普和裏傑卡爾德的進球扳平比分。經過120分鐘的鏖戰,2-2的比分讓兩支球隊走進了點球大戰。

第一輪兩隊悉數罰中,到了第二輪,範-巴斯滕躍起一步,緊接着快速助跑,皮球經過他的擺動飛向球門的右下角,就在越過門線之前,舒梅切爾的雙手擋住了它的去處。

在舒梅切爾自己看來,"二十世紀最後10年最重要的一次撲救"就此誕生。隨着丹麥隊後續全部罰中,舒梅切爾這一撲讓他們邁入了決賽場,也給荷蘭人撲出了一個長達12年的心理陰影。

直至2004年,無冕之王才重新在國際大賽上跨過了點球大戰這一關。

到了決賽場上對陣德國隊,舒梅切爾依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進球的時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那粒進球是丹麥足球史上的最佳進球。一開始我們幾乎無法靠近德國隊的禁區,而且要是沒有舒梅切爾,我們可能會丟掉兩球。"

在決賽中首開紀錄,讓延森成爲了在丹麥家喻戶曉的國家英雄,但即便如此,他也沒忘了自己進球之前,舒梅切爾的力挽狂瀾有多麼關鍵。

維爾福特打進第二球之後,冠軍就再也沒有了旁落的可能,從而誕生了那句著名的評價:"丹麥最後一個來到晚宴,卻拿走了所有的蛋糕。"

當球隊帶着德勞內杯回到哥本哈根的時候,丹麥球迷夾道歡迎,"那種感覺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真的是令人難以置信。"

"我那時就在想:上帝啊,我們真的做到了,看來這真不是一個夢。"

2006年3月,效力於曼城的孫繼海迎來了自己在英超的第100場比賽,不少媒體前去採訪,而向來有話直說的孫繼海也沒讓媒體們空手而歸。

"我不喜歡舒梅切爾。最初我以爲是我自己的問題,但很快我就發現,我的隊友們都跟我一樣。"

在採訪當中,孫繼海提到了一件事:"那天是訓練課,有個球離他很近,他卻非得讓我把球給撿回來,我沒理他,他就開始罵,這下我也火了,什麼話都罵了,反正你能想象出的罵人話都罵了,先是英語的,後來我急了,就是中文了。"

"不過,我們沒動手,被隊友拉開了,要是真打,我還得掂量一下,可能得用點兒技巧。畢竟,這傢伙是又高又壯的,我還不一定打得過,弄不好會喫虧。"

正如孫繼海所說,這樣的舒梅切爾不僅出現在曼城,同樣出現在曼聯。

90年代早期,他就經常和身前的布魯斯、帕利斯特這些後衛吵架。每當舒梅切爾在比賽中開始吼叫,布魯斯就會回一句:"回門裏去!你這個德國大餅!"

立刻就能聽到下一句吼聲:"老子不是德國人!"

等到92班上位,隊裏的年輕面孔變多之後,舒梅切爾的大嗓門更是變本加厲,甚至連隊長基恩都受不了了。後者一直覺得,舒梅切爾是在扮演一種姿態,"就好像他的隊友拖了他多少後腿似的。"

終於,在1997年的香港季前賽期間,兩人在酒精的驅動之下,"來解決一下咱倆之間這麼多年以來的問題吧!"

"當時我聽到走廊有人吵架,我就去看了一眼,基恩和舒梅切爾在地上翻滾,進行着一輪又一輪的搏鬥,反正肯定不是玩鬧。"

就在安迪-科爾觀戰的時候,弗格森衝過來把他倆拉開,丟下了一句:"你倆真他媽丟人!"

第二天,舒梅切爾就戴上了墨鏡,如安迪-科爾所說,"這種事情通常只會有一個贏家。"

記者問到原因,舒梅切爾展示了一下墨鏡後面的熊貓眼,"在訓練裏喫了一肘"。他沒說是基恩弄的,還一直強調是在訓練裏,這讓基恩寬心不已,"我們從此就翻篇了,這事也沒有影響到我倆之後並肩征戰、齊心協力。"

但瞭解舒梅切爾的人都知道,丹麥人只是在球場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另外,他也是在通過這種方式,鞭策自己的隊友。

"他其實是自我驅動型球員,而且希望我們都能參與其中,和他一起再多付出一些努力。"

當年的替補門將保羅·拉楚布卡始終無法撼動舒梅切爾的地位,但也在他的身邊學到了不少東西。正是在舒梅切爾的一聲聲怒吼下,92班的年輕人們才得以快速成長,就像加里-內維爾說的:

"舒梅切爾覺得我的存在就意味着危險,有時候我確實也會做一些冒險的事情。那時候,我可不覺得這是舒梅切爾對我別樣的關懷,我只是覺得他對我太無情了,不過這確實讓我變得更堅強,也讓我意識到這支球隊多麼渴望勝利。"

或許,這就是曼聯在第90分鐘0-1落後於拜仁慕尼黑,卻依然沒有放棄的原因。

1999年,再次經歷一個奇蹟之夜之後,36歲的舒梅切爾萌生去意。

"我太疲倦了,那是一種心理上的疲憊。我跟着曼聯和國家隊征戰各種賽事,那些國家級的大賽每隔兩年就進行一次,休賽期也沒法好好休息。"

帶着歐冠冠軍的榮耀,舒梅切爾在職業生涯的末端享受到了他想要的閒適,輾轉於葡萄牙體育、阿斯頓維拉之後,最終在曼城脫掉了那雙締造無數奇蹟的門將手套。

雖然效力同城死敵的經歷讓不少曼聯人耿耿於懷,比如當年在曼徹斯特德比的球員通道里,內維爾就無視了舒梅切爾伸過來的手。但英格蘭人也不得不承認,舒梅切爾是一位出色的門將,甚至比曼聯後來好不容易找到的接班人--范德薩,還要出色。

來自一個足球小國的舒梅切爾,拿到了很多足球大國的球員都未能染指的歐洲盃冠軍。職業生涯臨近末尾,還能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捧得歐冠冠軍,從而被後來者一次次提起。

22年的職業生涯,不能再輝煌了。

2009年,舒梅切爾成爲了第六個入選丹麥足球名人堂的球員,在這頗具意義的時刻,弗格森就像1991年一樣,又一次親自飛往哥本哈根,爲昔日愛徒頒發了獎盃。

"足球真的讓我經常做噩夢,心臟也會經受考驗,但舒梅切爾--他的確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球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