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副總裁批低智洗腦短視頻像豬食

文/蔣雨楠 

前一天兄弟情深,後一日禍起蕭牆,說的或許就是優酷和騰訊視頻在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的你來我往。

針對短視頻侵犯長視頻內容版權問題,優酷總裁樊路遠6月3日在發言中處處表示,長視頻內容被短視頻平臺盜播,讓長視頻平臺的日子不太好過。“三年前多風光,現在不一樣,B站大哥的市值是愛奇藝大哥加騰訊(視頻)大哥加我打個7折,”樊路遠進一步反問,“我們三傢什麼時候能盈利?按現在的生存環境看,‘指日可待’簡直是癡心妄想。”

接着,樊路遠還從歷史的角度切入剖析。他指出,十年前他還未入行時,長視頻也經歷過野蠻生長期。“誰家節目好我們就盜來播一下,之後說盜播侵權了,36小時內下線。但是流量收割完了,下線已經沒用了。”

優酷親切稱呼騰訊爲“大哥”,站在長視頻平臺利益角度炮轟短視頻平臺,騰訊卻似乎並不買賬。6月4日,騰訊副總裁、企鵝影業CEO孫忠懷在一段有關短視頻侵權的發言中,特意補充了發言文檔裏沒有的一段歷史:“現在全行業廣泛出現的新型的盜版現象,十年前優酷……不能點名……第一代長視頻網站曾經發生過很嚴重的盜版。”

騰訊翻出陳年舊賬,用歷史攻擊歷史。而回看愛優騰三家的發展史,UGC起家的優酷沒能再趕上UGC短視頻的紅利,愛奇藝和騰訊在版權上瘋狂“燒錢”卻始終未能走向盈利,難追風口的心痛疊加難以盈利的肉痛,愛優騰似乎的確有喊出“哎呦疼”的原因。

優酷:生不逢時?

十年前以UGC起家的視頻網站,幾乎都曾經因版權問題陷入漩渦。優酷也不是例外。

2005年前後,以優酷和土豆爲首的第一代長視頻網站開始運營。優酷和土豆皆靠用戶上傳的視頻吸引流量,模式類似YouTube。當時土豆網的標語是“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與當下抖快B們的立足點極爲相似。

第一代長視頻網站很快得到了市場的青睞。優酷2010年於紐交所上市,土豆2011年於納斯達克上市。儘管兩者佔據市場優勢,UGC數量龐大的劣質內容佔據大量帶寬成本,在當時服務器和帶寬需要消耗鉅額運營資金的情況下,僅憑廣告收入,優酷和土豆仍然難以盈利。

壓垮優酷等第一代長視頻網站的是版權。用戶上傳內容中,很多並非真正的用戶自創,而是具有剽竊性質的侵權視頻,極易引起版權糾紛。

2009年9月,激動網、優朋普樂和搜狐視頻等3家企業,聯合全國110家互聯網視頻版權權利方共同創建“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該聯盟成立儀式上發佈的資料稱,打着“網友上傳”的旗號行盜版之實的視頻分享網站已成爲“盜版基地”,還稱已對優酷、土豆、迅雷等網站涉嫌盜版的1000餘部電視劇取證保全,總計將向優酷索賠5000萬到1億元人民幣。

2010年11月,廣電總局頒發《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重點打擊影視作品侵權行爲,大量盜版美劇、韓劇、日劇等下線。版權政策收緊,失去優質內容的視頻分享網站,不得不選擇斥巨資購買版權內容,向下一個風口PGC長視頻網站轉型。

優酷和土豆也在其列,不過影視劇版權價格高昂,兩家網站又陷入了無限互相指責對方盜版的車輪戰。競爭之際,背靠百度的愛奇藝和背靠騰訊的騰訊視頻已經入局長視頻,但優酷和土豆任何一家購買版權的資金都遠比不過百度或騰訊。

優質內容被高價截走,長此以往,用戶流失遲早的事。2012年,優酷和土豆年以100%換股方式合併,當時兩家網站的用戶規模已超過4億。合併後,優酷走上和愛奇藝、騰訊視頻進行版權戰的道路,但由於資金跟不上,始終不能與愛奇藝、騰訊相匹敵。

另一方面,UGC這一曾經的起步點,也在優酷的產業中逐漸邊緣化。對視頻創作者的扶持日漸減少,優質創作者大量流失。而部分創作者的下一個落點,是樊路遠“希望專注原創短視頻”的B站。B站知名遊戲UP主敖廠長就是優酷出身,直到2017年才轉向B站。

在行業風口轉向短視頻時,優酷已經徹底蛻變成了和愛奇藝、騰訊視頻相似的長視頻平臺。風水輪流轉,曾被UGC版權問題困擾的優酷,站到了過去的自己的對立面。

愛奇藝&騰訊:聽,燒錢的聲音

如果說優酷的身體裏有UGC的基因,那麼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則從一開始就將PGC放在了首要位置。

愛奇藝(原名奇藝)於2010年4月上線,一開始就打出了“高清畫質”“正版授權”的目標。爲了獲得優質內容的版權,愛奇藝很快走上了“買買買”之路。2014年,愛奇藝宣佈購買1000部好萊塢電影的中國網絡發行權;2015年,愛奇藝獲得多部熱門海內外綜藝節目著作權,播出《琅琊榜》《花千骨》等有影響力劇集,還購買了日本東映動畫旗下百餘部動畫作品。

與愛奇藝相似,2011年上線的騰訊視頻也斥巨資購買海內外影視劇版權。2013年4月,騰訊與BBC Worldwide等六大製作公司達成英劇資源引進合作;2014年11月,騰訊視頻與HBO展開戰略合作,獨家引進《權力的遊戲》《新聞編輯室》《兄弟連》《大西洋帝國》等多部劇集。

買版權“燒錢”毋庸置疑。愛奇藝2020年財報顯示,從2018年上市到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從249億上升到297億,但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內容成本已經從2016年的75億上升到了2019年的222億,2020年下降到209億。

另一個例子是,熱播劇的版權價格也在幾家視頻網站對優質內容的爭奪下水漲船高。2011年,樂視網購買《甄嬛傳》獨家版權耗資2000萬。2019年,騰訊視頻購買同系列影視劇《如懿傳》的獨家版權已耗資13億。

成本的上升有目共睹,但是營收形式不容樂觀。以愛奇藝爲例,會員服務和廣告收入是長視頻平臺的主要營收來源。然而,從2018年上市至2020年,愛奇藝會員服務收入從106億增長至164.9億,廣告收入從93億跌至68億。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Q3,愛奇藝總會員數爲1.048億,而去年同期爲1.058億,會員數量的天花板若隱若現。

長視頻平臺開始在會員提價上做文章。不過視頻網站每次宣佈提價會員費,都會經歷一場輿論風波。2019年,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在熱播劇《慶餘年》中開啓超前點播,在訂閱會員的基礎上,再付50元可提前解鎖6集內容。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分別於2020年11月和2021年3月宣佈會員漲價。

用戶們每次對漲價的抱怨也是一致的:價格上漲,但視頻質量沒上去。《2020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調查顯示,儘管超前點播模式已經運行了兩年,但只有不足三成的用戶對這一模式持支持態度。

一面是居高難下的版權費,一面是遭遇增長瓶頸的收益,沉浮長視頻行業將近十年,愛優騰依然在尋找專業長視頻內容的盈利方法。

長短視頻之戰:亂拳打疼老師傅

愛優騰尚未在長視頻上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用戶偏好已經轉向了短視頻。

《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短視頻、電商直播等其他收入達2113.13億元,同比增長87.18%。而來自國家廣電總局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網絡視聽用戶付費、節目版權等服務收入達830.80億元,同比增長36.36%。

87.18%對比36.36%,何種形式佔有更多流量顯而易見。而最讓長視頻平臺難受的,或許不是早前押錯了賽道,而是自己燒錢、自己虧損,卻爲別人貢獻了流量和收益。

6月8日,第27屆上海電視節互聯網影視峯會上,廣電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肖克榮發佈了《2020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談到短視頻時,他表示,他們收集了2020年1月1日後上線的、點擊量大於100萬的46萬條熱門短視頻,這些短視頻來自11384個賬號。所有被收集的短視頻中,12.4%與影視相關,數量僅次於社會類短視頻。

而在同一份報告中,有關網劇的受衆分析寫道,“2020年僅有一成受訪者能做到完整觀看劇集,九成受訪者在觀劇時使用過倍數觀看或跳過功能。原因主要集中在劇情拖沓注水。因爲劇情沒有意思或受訪者自身沒時間等原因是用倍速功能的也超過兩成。”

更微妙的是,《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每日人均短視頻使用時長超過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超過六成的觀衆是因短視頻觀看網絡視頻節目。

長視頻平臺“恨”短視頻平臺用自己的內容帶走了流量,卻又不得不“依賴”短視頻平臺獲取流量。在此背景下,愛奇藝出品隨刻,騰訊大力推廣微視和微信視頻號,優酷也在首頁添加了短視頻入口。三家平臺也繼續加碼UGC創作的激勵計劃,試圖將自己的IP握在自己手裏,用“長+短”的運營模式讓長短視頻相互引流。

不可否認的是,抖快B等短視頻平臺上的確存在大量侵犯版權的影視切條內容。版權,也是倒逼短視頻平臺不再上傳自家IP內容、從而收攏IP流量的最佳利器之一。十年前,優酷和土豆因鉅額版權費改變經營模式,擁抱具備完善版權的視頻內容。那麼面臨相同的境況,現在的短視頻平臺或許也會走上相同的道路。

然而,無論隨刻還是微視(甚至微信視頻號),引流能力均不能與抖音破6億的DAU相比較。自家旗下短視頻平臺能夠獨當一面之前,長視頻平臺能放棄抖快B等短視頻平臺的引流功能嗎?

進退兩難之際,在版權問題沒有形成行業共識、尋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之前,或許愛優騰還要再“疼”上一陣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