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新浪財經APP,查看更多期貨資訊和微博彙觀點

原標題:意義重大!國家五部門出手,這些調整值得關注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聯合印發了《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近期,豬肉價格持續下跌,整個生豬和豬肉市場都受到明顯衝擊。政府豬肉儲備是重要民生商品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生豬和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次《預案》的提出,就是爲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與2015年預案相比,該《預案》對預警指標和區間、儲備分類和規模、儲備調節機制等核心內容作了修改完善。

一是豐富預警指標。“豬糧比價”指標是直觀反映生豬養殖成本收益對比關係的重要指標,廣受生豬養殖業關注,《預案》繼續沿用了這一指標。與此同時,《預案》增加了兩個指標:第一個是“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該指標能夠顯著提高風險預警和儲備調節工作的前瞻性;第二個是增加了“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指標,該指標更貼近消費者感受,在豬肉價格過度上漲時能夠及時作出預警和響應。

二是調整預警區間。《預案》區分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和過度上漲兩種情形,設立了三級預警區間。其中,根據近年來養殖成本收益變化情況,將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當豬糧比價處在7:1—9:1時不進行預警,爲市場自發調整留有充足空間。

三是分類設置儲備。《預案》依據政府豬肉儲備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設了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國家層面常規儲備主要用於滿足市場調控和應急投放需要。臨時儲備是結合此輪調控實踐、積極借鑑其他有關重要商品儲備建設經驗提出的,主要是在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產能大幅下降時進行收儲,以穩定生產預期,實現有效“託市”穩產能。同時,儲備規模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調控能力明顯增強。

四是完善工作機制。《預案》對本輪豬肉市場調控工作中創新採取的部門會商機制予以鞏固,將能夠有效提升部門溝通及決策效率。《預案》結合本輪調控實踐經驗,對地方政府豬肉儲備規模、收儲機制等相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將能夠有效提升央地聯動、區域聯動合力。

《預案》有亮點

銀河期貨農產品研究員陳界正介紹,從《預案》調整細則來看,本次《預案》調整亮點主要包括“預警指標增加”以及“指標覆蓋範圍調整”兩方面,其中預警指標由原先“豬糧比價”新增了“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以及“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兩大監測項目,監測指標多元化有助於從多個維度共同監測生豬產能的變化情況,預判後續生豬價格走勢。一般而言,豬糧比是衡量養殖利潤的重要指標,在正常年份有助於判斷豬週期的高低點,但是疫情或政策影響導致生豬產能去化背景下,存欄則難以與利潤表現同步,如2018年末至2019年初非瘟疫情惡化的背景下,存欄下滑領先於利潤的下收窄,因而增加存欄監測指標有助於對豬價低點進行預判。而豬肉零售價格則是面對終端實際的消費情況,對於是否進行拋儲決策也有更綜合的指導意義。對比2015年方案調整結果來看,當前的豬糧比定價重心以及波動幅度較前期均有所上移及增加,這也符合當前國內豬價仍然處於歷史同期偏高水平以及產能缺口下豬價波幅加大的實際情況,有利於政策更準確的應對市場供需以及參與者行爲變化。

業內資深生豬專家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豬價連續下跌,全面跌破養豬成本線、以及環保要求再次來襲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此時出臺《預案》這一指導性文件意味深長。整體來看,《預案》對我國生豬市場的宏觀調控更加細緻,同時更加具有前瞻性,將是今後一個時間段內生豬市場發展的風向標,有利於促進生豬市場未來高質量發展。

該業內專家表示,更爲值得關注的是《預案》提出要“研究編制生豬養殖成本收益指數,適時納入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這預示着國家將在此次豐富“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以及“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指標之外,還將在未來引用其他新的反映生豬市場成本的指標,在多指標預警體系下,對保障生豬市場生產、供給和價格平穩運行有重要意義。

隨着生豬產能的恢復,豬價進入下行週期,不過這波下跌可以說是超出了全市場的預期,生豬價格從年初的36元/公斤下跌至當前的15元/公斤左右,跌幅達58%。生豬價格大幅下跌,但是飼料原料價格卻依然維持高位,這對養殖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當養殖戶翹首以盼豬價反彈的時候,生豬價格直接跌破自繁自養的養殖成本,外購仔豬育肥虧損則在1000元/頭。“豬價的持續下跌,使得整個生豬和豬肉市場都受到明顯衝擊,爲穩定生豬價格,保障供應,國家五部門出手平滑價格波動。”東興期貨生豬研究員俞涵麗說。

爲何要調整?

方正中期生豬研究員徐菁告訴記者,“豬糧比價”是通過對豬價和玉米價格的比價關係、直觀反映生豬行業養殖利潤狀態的指標。過去,當仔豬價格、飼料價格處於相對低位,養殖單位的補欄成本可以控制在相對較低的範圍內,豬糧比高於5.5:1或者6:1,養殖企業確實可以實現盈利。但2019年之後,飼料成本、仔豬價格、防疫及人工成本均大幅上漲,補欄成本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豬糧比隨之失常,通過傳統的豬糧比波動觀察行業利潤狀態而調整養殖規模已經不合時宜了。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初,豬糧比還高達8:1時,外購仔豬育肥就已經陷入虧損。因此《預案》根據近年來養殖成本收益變化情況,將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的做法是相對合理的。

“豬糧比調整主要是因爲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後,原有的豬糧比偏低了,養殖成本上升,養殖的盈虧平衡線需要重新調整,同時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防控成本提升,自繁自養的成本增加,上調豬糧比預警線,有利於更準確地反映養殖盈虧情況。”華融融達生豬研究員於士程說。

華聯期貨生豬研究員蔣琴介紹,本次《預案》區分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和過度上漲兩種情形,設立了三級預警區間。其中,根據近年來養殖成本收益變化情況,將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當豬糧比價處在7∶1—9∶1時不進行預警,爲市場自發調整留有充足空間。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佔養豬成本的60%以上,而豬的飼料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糧食。因此,糧食的產量和價格直接影響生豬養殖成本。豬糧比,通俗說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爲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

“過去認爲豬糧比高於5.8:1—6:1,養殖企業可界定爲盈利狀態。但2019年之後,隨着國內玉米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生豬養殖成本不斷抬升,即使豬料比高達8:1,部分企業也會出現虧損的情況。在非洲豬瘟出現後,生豬養殖場的防疫成本大幅提高,人工、水電成本也在逐年上升。”蔣琴表示,另外,隨着國內養豬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的不斷推進,各個企業養殖成本方面的差異也較大,玉米價格在整個養殖成本中所佔比例已大不如從前,因此,過去的豬糧比預警區間已不能反映全行業的養殖情況,有必要做適當的調整。

“除了豬糧比,豬料比亦是重點關注的指標。豬料比價是由綜合飼料、仔豬及生豬價格數據計算得出,將豆粕、麩皮等飼料價格考慮到比值中,更能反映生豬養殖的實際利潤情況。我們也更傾向於通過豬料比價去觀察當前的養殖狀況。”蔣琴說。

三立期貨生豬研究員陳晨認爲,此次“預案”的發佈,也是國家對生豬保供穩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養殖戶利潤大幅下滑的現狀中,爲他們提供更寬鬆的盈利環境,使養殖戶能更有信心挺過現階段的“困境”,也相當於是喂他們喫下一顆顆“定心丸”,避免產能過度淘汰,影響豬肉供應。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介紹,以2.82元/公斤玉米價格計算,豬價過度下跌2級預警(視情況收儲)對應生豬出欄價爲14.38—16.8元/公斤;豬價過度下跌1級預警(確定收儲)對應生豬出欄價爲低於14.1元/公斤。週三河南出欄價爲15元/公斤,對應政策2級預警。這一政策提振盤面情緒,兜底遠期生豬現貨價格,考慮到政策推出到落地存在窗口期,政策推出難以阻止短期現貨價格繼續下跌。

“當前國內豬糧比並未達到2級預警水平線,因而政策端也不存在通過收儲託市來穩定豬價的情況,豬價未來還是走自身基本面,短期政策頒佈對實際供需影響有限;從預期角度看,《預案》調整結果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自2019年豬價屢創新高以來,國內平均每週1萬—2萬噸的凍肉投放數量基本都對標12以上的豬糧比,因而價格運行重心上移也是相對比較合理的,未來重點關注政策的實際執行情況。”陳界正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