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比亞迪進入電動車時,我們的股價掉了40%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賈琦

來源/財經琦觀(ID:cjqiguan)

經歷了將近三個月的磨底,比亞迪終於再次站上了200元/股。

消息面接連傳來捷報:

主營業務方面,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五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32,131輛,僅次於特斯拉中國的33463輛,排名第二。

相比於自身過去,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90%,環比增長28%;

供應鏈業務也有好消息,蘋果正與中國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及比亞迪,就電動車項目的電池供應進行初步洽談。

據知情人士介紹,基於成本考慮,蘋果更傾向於使用磷酸鐵鋰電池,而不是價格更高的鎳和鈷。

而比亞迪一直以來爲業內所熱議的刀片電池,正是不含鎳鈷的“超級磷酸鐵鋰電池”。

作爲具有高度計劃性的製造企業,比亞迪的靜態屬性其實在短期內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盈利水平,行業地位,市佔率情況,產品方向,技術成果,未來預期等因素,可以說都是相對明確清晰的。

但反應在市值上,卻是一次又一次的過山車。

拋開大環境的波動,市場共識的起伏不定,是導致比亞迪大漲大跌的重要原因。

本文將爲大家整理不同角度的邏輯認知,同時給出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參考。

01 守成者or挑戰者?

第一個共識,比亞迪的身份屬性。

傳統車企VS二次創業公司。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2000年,巴菲特戰績輝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接觸並信奉長期持有,買高壁壘,長雪道的公司。

隨後,本着實用主義,巴菲特以及彼得林奇的投資理念被降維成了“低PE”+“成熟的行業巨頭”。

給出了明確的方法模板,但同時也失去了變通靈活。

直至今日,這一模板依然在市面上流傳,並被部分投資者奉爲圭臬。

套用這一理念,比亞迪是一個妥妥的垃圾股。

就動態市盈率而言,比亞迪已經到了令人咂舌的611倍。

將近6000億市值的企業,一個季度賺的錢(Q1利潤2.37億)跟鄭爽半斤八兩,這種公司能不能投?

乍一聽確實是很難接受的。

然而,九七年之後,那個名叫孫正義的男人發現了另外一條路徑。

在剛剛過去的所謂互聯網井噴的時代,從亞馬遜,騰訊,阿里,到京東,美團,拼多多,一批又一批的互聯網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要說盈利,甚至連營收都沒有。

但一旦實現規模化,它們便立刻可以成爲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

成長性,時間的朋友,遠景,賽道等詞彙成了這一時期的熱議。

隨着聰明人源源不斷地湧進資本市場,市場本身也在瘋狂進化。

相比過去,整個市場開始更多爲“未來預期”下注,“確定性”的吸引力則相對下降。

目前,就定性方面來看,市場已經爲比亞迪提供了極高的估價——600多倍的市盈率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絕大多數投資者已經用真金白銀認可了,比亞迪“活在未來”的身份屬性。

定量方面,則需要橫向對比來看。

最新財報顯示,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依然未能突破虧損,所以只能看市銷率。

截至目前,以Q1財報爲基準,三家的市銷率分別爲13倍,10倍,15倍。作爲對比,比亞迪的市銷率爲3.2倍。

而去年風口熱炒之際,蔚來和理想的市銷率大約爲40倍,小鵬汽車則一度高達120倍,彼時,比亞迪的市銷率也就是堪堪5倍左右。

另一邊來看,與上汽集團作爲對比,在市場熱捧新能源之際,該企業的市銷率只有0.63倍。

如今風口降溫,上汽集團的市銷率更是直接降到了0.28。

綜合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在身份屬性上,市場對比亞迪的預期,顯然是要高於傳統車企的;

但與特斯拉、蔚來等明星企業相比,市場並不認爲比亞迪在“未來潛力”這一維度上得分很高。

關於企業的未來走向,企業的研發投入,戰略重心,當下優勢,管理層背景,核心人物的年齡,乃至玄學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在發揮着作用。

單看研發維度,比亞迪投入的絕對值已經排在了國內上市車企的第二位。

但在決心力度上,則遠弱於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與傳統車企持平(略高)。

02 搶高地or攻城池?

第二個共識,新能源車的賽道路徑。

人工智能VS新能源。

在這個共識裏,許多概念都攪和在了一起。

由於新能源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強關聯,使得人們在討論這條賽道時常常眉毛鬍子一把抓。

然而,新能源是碳中和概念,走的是環保賽道,核心是政策護航。

無人駕駛則是人工智能概念,走的是科技賽道,核心是生產力持續發展,機器對人工的替代。

有的企業,確實是兩條賽道兼顧的,比如特斯拉。

有的企業,則是重點主打人工智能概念,比如百度造車。

而比亞迪,則是兩條腿極度不均衡,在碳中和概念中,無論是新能源電池的專利壁壘,還是整車製造技術,比亞迪都是走得相對靠前的;

但在人工智能,無人車賽道中,比亞迪的技術儲備可以說相對弱勢。

基於這一現狀,看空者往往從無人駕駛的技術儲備入手來唱衰比亞迪,而看多者則會從刀片電池、新能源的技術專利儲備來維護比亞迪。

雙方的出發點全然不同,最後的結果也就是雞同鴨講。

基於以上“瘸腿”事實,我認爲預判比亞迪的未來走向,關鍵在於汽車賽道路徑推演。

我們都相信新能源、無人車在有朝一日,一定會共同構建出未來的交通體系。

A點是今天的樣子,B點是未來的樣子,這二者的圖景都相對確定。

但AB之間連線會是怎樣一個走向,則各有不同看法。

特斯拉代表其中的一種典型模式,直奔B點而去,竭盡所能朝着自己內心中的“完美”產品狂奔,試圖爲整個行業立起一根標杆,然後大家都向我來靠攏。

歷史中,典型案例如喬布斯的iPhone4,一經問世,瞬間就奠定了移動電子產品的標準,後續的一切創新和競爭,都是在iPhone4所定下的大框架中微調。

比亞迪則代表着另一種典型模式。

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我甚至不知道明年會是什麼樣子,我就是結合市場需求和行業導向,在我的安全範圍內,在我的能力輻射下,在我看得見的方向,去做微創新,微突破。

這是一種非常老派的經營理念。

老派,但穩健。

在這種戰略下,市場風向是第一原則,儘可能的盈利,絕對健康的現金流狀況,在安全範圍內去做創新突破,是比亞迪的一貫特性。

因爲市場風向,比亞迪甚至可以去賣口罩,做電子煙。

回到主線,在今年的產品中,比亞迪在年初發布了DM-I超級混動系統以及三款新車,‘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唐DMi’。

對特斯拉來說,發展混動是絕無可能,難以置信的行爲。

除了不肯發展混動,特斯拉還堅決不肯採用換電、堅決拋棄雷達等,這些均是“標杆戰略”的具體體現。

眼下,我們並不能斷言哪種戰略是對的。

但以下汽車行業以下幾個特性的存在,使得我們可以說,特斯拉這種戰略絕不是唯一最優解。

首先,汽車行業與生命安全高度密切相關,iPhone系列由於奔跑過快出現的細微瑕疵,在其巨大的魅力下,數碼發燒友們都是可以忍受的。

但汽車行業,再細微的瑕疵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當事人和路人的生命安全,長尾場景中容錯率極差。

其次,汽車是一件高單價重資產消費品。

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購置新車絕不是一件隨意的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買車和買房是一樣慎重的行爲,甚至是需要綜合考慮家庭中多個成員的意向建議。

因此,在換車節奏上,消費者更傾向於保守的步調。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全年累計汽車銷量分別爲2,531.1萬輛。其中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只有136.7萬輛,佔比5.3%。

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有兩種升級路徑。

第一種,長期處於95比5的分配,然後突然變成10比90。

即如特斯拉所預期的那樣,等待着一個技術突變,然後一個超級具有吸引力的劃時代產品出現,所有人如同潮水一般迅速放棄燃油車,完成整個行業的升級。

在這一假想中,比亞迪將被迅速拋棄,淘汰。

第二種則無趣得多,95比5,94比6,93比7......

一點一點挪,最終完成新能源對燃油車的替代。

眼下,仍有大量的燃油車主從未購買過電動車,對他們來說,里程焦慮、心理障礙、文化認同等諸多壁壘,都很難使其一步到位去選擇純電汽車。

但限購、燃油價格、環保理念以及其他新能源產品優勢,又(將)迫使他們不得不着手準備出行轉型。

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混動車的過渡意義將被重點凸顯出來,並在燃油車退出歷史舞臺的進程中扮演極爲重要的角色。

這一過渡階段持續時間越長,比亞迪的優勢地位和行業位置就將越鞏固,面對“人工智能”車企的合作邀約時,話語權也就越大。

03 摩托羅拉or三星?

第三個共識,比亞迪的個人命運。

縱使在前兩個共識上,人們都對比亞迪得出了樂觀預期,但第三共識問題依然困擾着最後這批投資者。

比亞迪是個創業公司,新能源是得先走混動,但終極視角來看,比亞迪能跑出來嗎?

用智能手機類比,那就是,比亞迪會不會重蹈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命運覆轍?

上一章提到,倘若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突破,無人車技術廣泛應用,那麼對比亞迪來說,意味着核心技術需要極大依賴外部科技公司的合作。

對應的,在新的生態格局中,其議價能力也將大打折扣。

但縱使在這種極度悲觀的處境裏,比亞迪仍可以作爲“富士康”一樣的代工廠。

動態視角來看,若代工需求大幅上升,研發投入再大幅下降,再疊加其刀片電池已鎖定的“新世界席位”,比亞迪勉強維持現有市值,問題應該不大。

此外,上文提到的兩條路線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世界的真相,很有可能是這邊廂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企業日拱一卒,那邊廂以特斯拉爲首的科技狂人們狂奔跌倒,再繼續狂奔。

二級市場的有趣之處在於,它並不獎勵最貼近世界本源真相的“正確”認知。

它只獎勵“共識”。

這既是“低估”的前提,也是“泡沫”的緣由。

一個傻子貿然衝進股市的結果固然是失敗。

但一個聰明人貿然衝進股市的結果,往往也是賠錢。

認知水平落後於大衆,或過於超前,都同樣會被市場所懲罰。

當下,在具體投資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新能源”與“人工智能”高耦合。

這樣的現狀,使得賽道呈現出強大的週期性,且明顯以更高維的“人工智能”爲主導。

當樂觀主義瀰漫時,以特斯拉、蔚來汽車、乃至小米、華爲概念等爲代表的車企會迅速上漲,而比亞迪作爲產業鏈的一環,則會跟着喝點肉湯。

當技術發展不及預期時(這幾乎是必然的),比亞迪也同樣會受到牽連,股價隨之大跌。

市場共識的變數在於,倘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新能源”的價值與“無人駕駛”之間其實是脫鉤的,那麼比亞迪將迎來自己真正的強勢期。

目前來看,唯一改變市場共識的可能性,就是銷量的質變。

具體來看,就是比亞迪的混動車型的推廣情況。

有時候,二級市場就是一羣聰明人在互相裝傻子。

因爲摸不到別人的真實想法,因此只能偏向於去迎合:一般認知的人,最後會做什麼決策?

在這種博弈環境中,縱使認知已變,但不看到硬證據,大家誰也不敢貿然前行。

相關文章